
叔母
叔母出身于书香之家,父亲是教师,曾经任过小学校长,中学教务主任。叔母本来可以读完中学,但是,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只念完初中一年级,就与叔父结了婚。他们婚后不到两年,与我们分了家。我的感觉,她是十分乐观
叔母出身于书香之家,父亲是教师,曾经任过小学校长,中学教务主任。叔母本来可以读完中学,但是,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只念完初中一年级,就与叔父结了婚。他们婚后不到两年,与我们分了家。我的感觉,她是十分乐观的人。她爱唱歌,嗓子也较好。什么“十朵莲花”,“流亡三部曲,”“何日君再来”等,我都是最先从叔母口中知道的。解放后,叔父被判了刑,她要供养一男两女的生活,自是十分困难的。她外出挣钱,小孩没人照顾,就搬来与我们住在一起,以便瞎子奶奶好照顾。叔母同我母亲一起背煤炭,赶乡场,种庄稼,作为没有肩挑背磨过的她来说,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自然十分辛苦。但是,她并无怨言,供儿养女,她并未失去信心。她二妹当时有工作,曾经要她丢弃儿女去帮人作饭,她舍不得儿女,没有同意。当时,人们观念已经大有改变,许多寡妇改嫁,许多劳改家属与丈夫离婚,都大跨一步,高门大户了。叔母没有那样,生活虽然苦,他并没有与我叔父离婚。她同我母亲一道,靠劳动养活儿女,同时受到周围的人的称赞。
1955年,我的远亲,某某某,受到诬陷被判刑七年,她同我母亲一道,为某某某作了证明,说她是冤枉的,使某某某的冤案得以澄清,于1957年被释放回家。
叔父在1957年满刑回家,她的担子轻了一些,她死了一个女儿,1958年,又添了一个儿子。1960年全国处于饥饿之中,家乡荥经首当其冲。叔父被迫出走,从此杳无音讯,不知死活。为求生存,叔母的观念大大起了变化。她成了生产队积极份子,成了妇女代表。1963年,叔母改嫁了。她嫁了一个石棉矿工人,让小儿子接了班,她与这人生有一个女儿,后来在省属中专毕业,参加了工作。
我劳改期间,怕株连其他人,一直未与他们通信。满刑后,我曾经写信给我的叔伯兄弟,他回信大骂了我一顿,说我辜负了父母,败坏了祖宗,要我从此不与他们相认。我见了那信后,决定不再认他们。1975年,我第一次从劳改队请假回家,在街上徘徊时,碰见了叔母。她叫我回去,住到了她家下,我只好去了。她向我解释了那封信,说是演戏。一是不知道我具体情况,二是荥经阶级斗争抓得很紧,所以那封信必须那样写。我只有苦笑了一下。我认为信上演戏,那戏演给谁看呢?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人家没有说不认我,我还有什么计较的呢?我在劳改队,根本没有亲人,连请探亲假都没有资格,这样,总可以每年请探亲假了。以后的几年,我都是每年请假回叔母家过年的。
叔母对人殷勤,招呼应酬,十分好客。很多时候,是诚心的,有时却是应付的。我与某某恋爱时,某某一来,她就拿出高级点心予以招待。在婚姻问题上,叔母曾经多次帮助过我,虽然未成功,但是总是一番好意。她对某某的招待是诚恳的。每次石棉矿的工人来她家,她都要打荷包蛋招待,这是一种应付,不过这也是出自内心的应付。
叔母出身书香门弟,早年思想朴实。随社会变化,她变得有些势利。说话做事,就有些虚伪。不过,在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她维持了一个家庭,比起叔父逃离现实,是值得赞美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