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春色
作者:唱随时间:2025-01-08 22:59:10热度:0
导读:喜欢杜甫的人格,更喜欢杜甫的诗,每每被那朴实无华的诗句所感动,写美丽的春光,写淳朴的农人,写乡间的美景,写人间的疾苦,写无限的悲愤,写离别的悲喜,等等,等等。读着那清丽华美的词句,一个温和儒雅、朴实憨
喜欢杜甫的人格,更喜欢杜甫的诗,每每被那朴实无华的诗句所感动,写美丽的春光,写淳朴的农人,写乡间的美景,写人间的疾苦,写无限的悲愤,写离别的悲喜,等等,等等。
读着那清丽华美的词句,一个温和儒雅、朴实憨厚的老人跃然纸上,仿佛就矗立在我们的面前,跟我们娓娓道来。人们太爱杜甫了,太爱他的文采了,太钦佩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了,所以才称之为诗圣的罢。
总想看一看诗圣曾经居住过的草堂,去感受一下草堂里氤氲的诗的浪漫,去体味一番蜀地的风情。心情那样的迫切,似乎在许多次的梦里都急得出了汗。
终于有一天,在公元2008年的春天,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草堂,带着朝圣的心情去静静地拜谒和体会那位慈祥的老人。
四月间的成都已然是满目的葱茏,处处花红绿柳,葱郁叠翠,这与我此时的家乡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这人文的和自然的反差,让我心情格外激动,更增加了我拜访草堂的迫切愿望。
但由于行程的安排,我们只在成都停留一夜后,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乘大巴车向着西南方向臧羌地区的大山深处驶去。这让我的心情多少有些失落,千载难逢的机会,却过草堂而不能入,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
我带着几分惆怅,望着车窗外渐渐远离的城市,心里暗暗叫苦:难道就这样错过了机会么?
接下来几天的旅游观光,让我尽享了巴蜀自然的秀丽风光,和璀璨与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及天府之国人民的闲适与友善。但心里,还在为未曾谋面的草堂念叨,我的心仿佛被一根看不见的绳索与草堂连在一起,离之愈远,牵扯得愈紧,对它愈关切了。我曾把这样的心思告诉同行的一个同事,他撇了撇嘴,咕哝到:“听说就一间破草房,有什么可看的!”
从同事那里得不到安慰与同情,我只有在心里默默想象着草堂的面目了。
但或许是上苍的恩赐吧,我们行程的最后一天竟然有大半个上午属于自由活动的时间,这对于我来讲简直是喜出望外了。我似乎一时间忘记了这几天的劳顿,也忘记了曾经看到的美丽的景色、秀丽的山川,而只想着心中的草堂了。
几个同行人都忙着利用这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上街购买土特产和纪念品了,而我独自一人租车直奔草堂公园。
约莫二十分钟左右,司机把我送到了朝思暮想的草堂公园门口。来的太早了,公园的大门还没有开,更没有工作人员售票。只有十几个参加晨练的老头老太太在门口的广场上做着准备活动,动作慢悠悠的,与我焦躁的心情正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使我躁动不安。本来时间就少,还要耽搁一会儿,问了问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她说公园八点才开门,而此时还不到七点半。
我透过公园朱漆的大门向里张望,猜想着草堂是什么样子,公园里面是什么样子,但终于不得其解,于是对于“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形容产生了几分怀疑。我在公园附近的路上来回地度着步子,一边向公园的门口张望。
这个城市的人们已经从睡梦中醒来,路上的行人开始多了起来,汽车、电动车、自行车来来往往,行人的脚步有些匆匆,那是赶着上班的工人,或上学的学生,脸上都洋溢着春天的笑容与轻松。都说这个城市的人们很舒朗很恬静,从市民脸上的神情可见一斑的。
终于捱到了八点钟,只见一个睡眼惺忪的小伙子慢腾腾地掏出钥匙大开售票室的门,一边张着哈欠,一边雍懒地收拾着散乱的桌面。他先不卖票,而是把大门打开,而后一个个地验收那些老人的证件,放他们进去,原来来这里晨练的老人是不收费的。等他把那十几个老人放进去,另外一个工作人员也到了,同样是不慌不忙,慢条斯理。
他终于做好了准备工作,开始卖票。我第一,在我的身后是两个操山东口音的一男一女,男子是山东大汉的形象,而那女子却小巧别致,我为自己能在这个初春的早晨,在遥远的异地碰到怀着同样心情来拜谒草堂的人感到一丝安慰。
进得公园的大门,到处是苍翠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的,把整个公园的天都遮蔽住了,初升的太阳只透过茂密的枝叶,在一条条小径上透下班驳的影子。
公园里环境清幽,芳香四溢,满木葱茏,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空气中夹杂着露水与花草的味道,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难怪老人都到这里来锻炼。
我在公园里徜徉着,按着路标指示的方向找着心中的目标。
公园里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大多是晨练的,象我这样专程来拜访草堂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从装束上可以分明地看的出来。
打太极拳的,舞宝剑的,散步的,慢跑的,人们表情安详,自如自在。隔了苍翠的灌木与不知道名字的大树,从那边传来悠扬的,咿咿呀呀吊嗓子的声音,在氤氲着春天气息里的公园里荡漾,更让人感到这里的宁静与幽深。
哦,这就是朝思暮想的草堂了!
“小径未曾缘客扫,柴门今始为君开”。柴门虚掩着,我推门而入,去拜访心中的诗圣。
篱笆小院干净利落,篱笆上爬满了青藤;几间茅屋矗立在春天的绿色里,有几分神秘,几分恬淡,几分庄重。这里只我一个人,我在茅庐周围转着,想象着当年的杜甫在这里怎样地生活。看到那满顶的茅草,顿时想到了那首充满了人间大悲悯情怀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撒江郊,高着挂隽长林稍,低者飘转沉塘凹”。面对绵绵的秋雨,心疼盖着冷如铁的被子的小儿,无奈于顽童们的顽皮耍赖,诗人感到悲苦与惆怅。但他并不仅仅为自己的穷困潦倒而愁恼,在最后,诗人从心底发出悲怆的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怎样的情怀与胸怀啊,自己那样的艰难困苦,潦倒困顿,但仍想到更多人。为别人着想的,别人自然也会想到他,记起他。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如此爱戴这位一生穷困的诗人,赋予诗圣的雅号罢。
时间短暂,脚步匆匆。我在公园里急速地走着,贪婪地看着欣赏着每一处景色,争取不放过任何一个典故发生细节。
那些熟悉的诗句,铺天盖地的向我的脑海涌来,把我的脑袋都胀疼了。杜甫的诗太美了,太感人了,太富有人情味儿了。那诗从诗人的胸中发出,却说的是百姓的话,百姓的事。
路过一条很窄小的路,看到一条很清澈的溪水,那首“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词句跃然眼前,好美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