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江南简印一、无锡从上海结束完推荐会到达无锡的时候已是万家灯火,夜幕下的无锡和绝大多数的现代城市一样四处霓虹灯闪烁,一片繁华景象。天空飘着些细雨,努力寻找着记忆里上一次到达无锡的印象,无奈终是匆匆而过,
江南简印
一、无锡
从上海结束完推荐会到达无锡的时候已是万家灯火,夜幕下的无锡和绝大多数的现代城市一样四处霓虹灯闪烁,一片繁华景象。天空飘着些细雨,努力寻找着记忆里上一次到达无锡的印象,无奈终是匆匆而过,找不出半点熟悉的印记。
上午无事,睡不了懒觉的我早早起床,用过自助早餐信步出门。无雨,天空很阴沉。顺道向前走,身边车流不息,每一个人的脸上分明写着匆忙。所以我这个迈着悠闲的步子,走在人行道上的人与这清晨里的匆忙就显得不太协调。看看表还未到九点,路旁的商铺都没有开张。站在街心大道上,四下张望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了。上午时间基本没有安排,而离下午开会还有四个多小时。不甘心呆在房间里看电视打发时间,打个电话给张。终是兄弟一场,十分钟之后接到了无锡朋友的电话。一个小时之后,在几个几乎小我一轮的80后朋友带领下,坐上了前往灵山大佛的旅游车。
佛不佛对于自己来说倒真是没有什么特别,只是灵山大佛的名气一直很响,听过不少人提过,心中一直有份好奇,这次既然来了自然要见。不然再次遇见无锡的朋友时,还是只能人云亦云了。大前往灵山的路上,本地一日游的导游开始大肆地向我们解说何为佛,最终的目的是下车之后直接带领我们进香店,每人摸一把佛脚佛肚,请上一柱香。看来天下再大,有佛都一样少不了烧香。大家都很入俗配合,各自掏钱请香。唯有我例外,坚持没有进去,自然也花不上这份钱。或者我的个性还是如此尖锐吧,不想随流之时依然独行。想想若是在海南,若是自己公司的导游遇上我这般的客人是否也是一句“刁民”这嫌呢?!
站在灵山的感觉,真的如站在南山。又或者并没有南山的自然景观,只不过金钱堆积的人为景象观更强烈。失望远远多过希望,再加上之前在车站旅游车左等右等地接人,时间耽误了不少。对于大佛只能远远地观看,不远近观。大佛旁边的梵宫,小家伙们说一定要看。所以勉强进去,还是一样的感觉除了金玉辉煌之外,啥都没有。不过,奇怪的就是这样的景点却也是游人如织,看来中国人的旅游还真是有很大的潜力。只是对于钟情山水,追逐自然的我来说,却只是希望快点结束这样的行程。
匆匆找了辆的士一个人返回到市内,回程的路上看到了路边有许多卖杨梅的小摊位,考虑再三没敢让车停下。一怕麻烦司机,二怕送上门去上当。也许,自己的防范意识还是太强。太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之下,肯定会少几丝额外的乐趣和收获。不过,有一点高兴的是太湖就在车行的右边,没有刻意地游览太湖,但是太湖之景象也尽收眼底。这让自己感觉此灵山之行并没有浪费。也知道太湖的污染已经很严重,但是毕竟无锡就想到太湖,太湖与无锡是这样的紧密不可分。时间有限,不妨让自己就此想象着,无人的时候静坐在小船之上,泛舟于湖上,缓缓前行着,不时地有微风吹荡,听江南婉转船娘若有若无的歌声在湖上飘散回荡,分明又是一番景象。旅行,许多时候不只是感受。感受除了可以见到的,更多的时候需要是心的感悟,是情的沟通,是意的表达。
回到市内,抵达会场的时间刚好一点三十分。
无锡,记忆里又多了一片茫茫太湖水和江南五月红得深沉,大的可爱,令人垂诞的杨梅。或者,不久的他日无锡的太湖之上会多了一名专门喝着杨梅汤,听着小雨泛舟的行人?我在问自己。也许,有印象,有牵挂,才会有永远的旅行吧。
(写于2009-04-21)

二、苏州小城
我们的旅游车一开进苏州城,我的第一感觉:这个小城是属于婉约派的。
没有高楼,没有太多的粉饰,四处可见小桥庭院人家。苏州河上的夜晚可以见到游船,想象着夜游苏州河,听着江南小曲的感觉一定是很不错的,更何况天公作美,时不时有点小雨。无奈的是到达时候已经不早了,计划集体出行肯定是无望。这样带有几分浪漫的心思,还是留待日后自己有机会的时候独自行动吧。于是,带着对这个婉约小城的想象让自己回房间入眠。
上午依然是自由活动的时间,早早就约上了北京和四川的同事,目的地就是拙政园。临来之前就和苏州的同事打听过,上午时间也只够参观这样的一个园林。虽然比不上北京园林的大气,但是小也有小的精致和独特,关键在于你的眼光,你的角度。否则又怎么会有南北园林不同特色之分别呢?
出门的时候赶上小城交通的高峰期,站在酒店门口半个小时竟然都挡不上一辆的士。一行人相约向前行,直达公交站,若遇上可坐的公交就坐公交,没有公交就只好选择自己的11路电车了,总比站在路旁眼巴巴地挡着一辆辆满载的的士强吧。很是幸运,刚走到公交站看完路牌时就发觉我们要坐的车子竟然来了。几个硬币投进去,上车了。虽然有空座位,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站着。空座是留给特殊群体的,不坐是省却让座的麻烦,当然还有部分原因自然是大家对自己依然年轻的自信吧。
拙政园是一个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听着导游的侃侃而谈,看着眼前的曲桥,回廊,想像着当年的主人家繁荣昌盛,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印象最深之处就是听雨轩,雨打蕉叶,点滴皆愁的情景仿佛跃然心间,一时间之间竟然有种今夕何年的恍忽!终究是性情中人,摆脱不了的是自己的多情吧。对于中国古建筑的了解自然就依赖于导游的讲解了,什么借景,什么框景等等,手中的相机随着导游的提醒忙碌异常,留下这些记不住的景象,回去也好作为提示,没准一个灵念之间还可勾勒出几许美丽。对于许多现代人修筑的景观就记不住了,令人感慨的是园中的流水里肥胖的锦鲤,红的黑的白的,一条条颜色各异,却都无一例外的肥胖无比。惹得我们北京的王同志直呼“唉,看这鱼肯定是不能吃了,都养多少年了,胖得不成样了。”在这样的园子里,听到如此的呼声,真正说不出什么样的感觉。而王同志对于木材的了解更让人佩服至极,园中各小室之中摆放的家俱物件,十之八九他都能叫出用材的名称。这让带我们参观的导游都不得不佩服,可是却把我的内心最后一点美好给打破了。原以为这些物件都是当年留下的,如此一来导游不得不说,这些都是现代人后配上去的。一时间之间,竟然感觉着历史只是自己在骗着自己。
园子不大,游人越来越多。再美的景致一旦过于拥挤就失去了美之本意,更何况这样的江南园林,典雅精致是它的特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