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洙河情结
胶东腹地有条河,名洙河。发源于莱阳市西北部之丘陵地带,全长50.68公里。它有两个源头:西源在莱西市窑山东麓;东源在莱阳市小后洼村北,经大水岔村南两流合一。汇铎山、窑山两山间沟溪蜿蜒南流,由河头店镇李
胶东腹地有条河,名洙河。发源于莱阳市西北部之丘陵地带,全长50.68公里。它有两个源头:西源在莱西市窑山东麓;东源在莱阳市小后洼村北,经大水岔村南两流合一。汇铎山、窑山两山间沟溪蜿蜒南流,由河头店镇李家泊子村西北入莱西境,河道忽而狭窄犬可越,俄尔宽阔舟横行。过史家疃前纳七星河折向西南,河流绵延百里后,最终在辇子头村后涌向大沽河的怀抱。关于洙河这个名字有两种说法。一说该河众多曲折处常潴水为泊,故名潴河,后简为洙河。又说此河枯水季节断流,而汛期洪水泛滥冲毁良田,犹如母猪拱地,又名老母猪河。千百年来,河水潺潺地哺育着一代代勤劳的洙河人民。解放前,这条河从未系统治理过,直到解放后的六七十年代以后才有所治理,在这之前,每年一到汛期,沿河群众就提心吊胆,我们村庄和我的家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村就坐落在洙河东源头支流边,我的家住在村子的东边,也是村子最前面的后一所房屋,当时村的西面和西北面及我家的背面都是高地,这三个地方一到雨季,水就从高处流向了我们村洙河源头深秋一景前形成了一条河流,也经过我们家的对面,有时水也是很大的,形成洪水也能直抵我家,还好这条汇集河流仅仅是在夏天能发几次大水,到了秋天以后就很少流水了。
而在我家的东面也有一条南北向的河,那是洙河源头的一个支流,那可不得了了,它不但长年流水,而且到了夏天也能洪水泛滥成灾,河水能直指我家。听老人说,水大时都能淹没我家的锅台而且还能上炕,那自然就把炕给浸毁了。我也正是在这种情景下出生的,三日那天大雨倾盆,天上下地下长,水很快就漫进了我家,我和母亲在邻居们的帮助下从后窗爬出,跑到后面高处的邻居家才躲过了一劫,老人们想起这些不但记忆犹新,而且还有些害怕。但我就不同了,那时真是太小记不得这些,大了以后,只是听说,也就淡泊的不以为然了。
七十年代以后,这条河得到了治理,我家房东边的河道向东移了,南北河道取直了,再加上雨水的减少,已经早已解除了水患对我们住房的威胁。
记得小的时候,春天、夏天和秋天雨水小的甚至干旱的时候,我家东的洙河源头之水也没有断过,仍是川流不息,有的地方还积成一个个小湾(小水坑)。两岸杨树、柳树、柳条、缅条、刺槐树和棘子、芦苇、红茅草以及其它植物都在尽情吸吮乳汁般的洙河水茁壮成长,真是生机昂然,更不用说那树上、条子上的各种漂亮鸟儿、知了;草丛里面的蛐蛐、油蚂咋……它们都不知忧愁地伴随着河水的潺潺音乐之韵而歌唱着,向人们展示她们那美丽、动人、悦耳、清脆的歌喉。七彩斑斓的蝴蝶和大大绿色的蜻蜒,在河床的草地边翩翩起舞。
我那时候正是上小学的年龄,每天都要从我家东边走近路到后村去上学,闲时或星期天、假期之中都能到河中抓小鱼,回家后,母亲撒上点咸盐,用玉米皮包好,在锅底烧熟了吃,那真是鲜美无比呀;晚上,有时拿着用麦桔札的草帘子或者蓑衣(用蒲草结的雨披)到河边的沙滩上听大人们说故事;有时晚上拿上点麦桔草和小伙伴们到河边的树下燃起篝火,再用石头向树上甩,惊动了还在叫唤的知了,它们不自觉地飞向了火堆中,落到旁边的也被捉住仍到火里,很快就变成了我们的美味,那真是香脆可口极了;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很多……。
冬天到了,雪花纷纷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就白了,锦绣山河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毛茸茸的银条。行走中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白茫茫的雪地留下一串串脚印。不知道那个时候为什么能下那么大的雪,有时地上的雪能有一尺多深。小孩子们大多穿着母亲缝补的单棉衣、棉裤,脚上穿着蒲窝子鞋,不知冬天的寒冷,有时甚至冒着雪到大街上嬉戏,打雪仗、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震落了树上的积雪,惊醒了屋檐下、瓦缝中的麻雀,也给沉寂的大地带来了一片生机。
这个时候的河道却也是十分美丽的。河面上结出了一层厚厚的冰,像是大地赐给洙河的被子,又像是家乡人们的水晶镜子;两边的树上,落满了蓬松松的雪花。远远看去,就像洁白的天鹅绒上铺过了一条银白色的玻璃带。这样的景色真是令人美不胜收,要是今天能遇上,我会如痴如醉的观赏着,……可那时,只知道这样的河道能给我们带来的是莫大的欢乐。每到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就一齐去小河里凿冰、拣冰,滑冰。其中滑冰还是很有意思的,那时可没有今天样式的滑冰鞋,我们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就是有,一个农村的孩子怎么能买得起呢。滑冰工具都是自制的,即用家中用坏了的旧锅盖的横梁,将它翻过来,在每根梁底各装上粗铁丝,顶上再钉上小板子像小舢板一样,用两根木棍钉上钉子每只手拿一支就像划船的浆一样,坐在上面顺着河道冰拐弯抹角自由自在地划着,有时还是飞快的,当然有时也到大湾(池塘)里去滑,那大湾里的水也是来自洙河中……。
就是这样,从春天到冬天,我的童年伴着家乡的洙河水一步一步度过来,洙河水也一直默默地哺育了我的成长……送出了村庄。
也正是这源远流长的洙河以它宽广的胸怀和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河床边大片肥沃的土地,哺育着两岸的万物。庄稼长势喜人,郁郁葱葱。湿润的微风吹动着肥厚、宽大、闪闪发亮的玉米叶,象似无数条轻盈飘逸的彩带。烈日下,麦浪滚滚,好象一片金色的海洋。
我们村的河西岸原是一片沙土地,上面裁植的梨树更是在河水的滋润下绿叶成荫,硕果累累。
也正是这条不大显为人知的洙河源头支流,它就象一幅美妙、动情的画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想起它,那温馨的河水就流进了我的心田,我的乡情就溶在那清清的洙河源头之水中。有诗为证:河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因为每一片土地都是人文和地理的交织,乡土情结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