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网络里的一些朋友,初识即带着相知的缘。如珞泠,在我没来到北京之前,三番几次问我:何时能相见?每每这时,都会在内心想起那句话:山水都有重逢日,岂可人无会合时!于是,笑笑回答她:会有机会的。等以后我去北京
网络里的一些朋友,初识即带着相知的缘。如珞泠,在我没来到北京之前,三番几次问我:何时能相见?每每这时,都会在内心想起那句话:山水都有重逢日,岂可人无会合时!于是,笑笑回答她:会有机会的。等以后我去北京看你。
没有想到,北京之行,倏忽就来到眼前。
认识珞泠,缘于我的文章。珞泠读过我的文章,写给我一段话:
紫色的菊花,在清风的吹拂下像烛火一样,摇摇曳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是淡泊和清雅的化身,不与百花争艳,也不屈服于瑟瑟秋风。她,秋天的精灵,只是默默独舞,像烛火一般的,舞动自己,只为惜花人。
我至今还记得读到珞泠这句话时的感触与感谢,它让我感受到了珞泠对我的友谊和了解。这段话也是我一直莫落沉睡的梦境,很久都不愿醒来,也许一生,生命都会这样在幻想中、在文字的舞蹈中渐渐逝去,假如真的有一天,这把烛火不能在秋风中飘摇,不能再踮起脚尖旋转,不能再淡泊和清雅,那一瞬间,迎风与旋转都成前尘,我也是无怨无悔的。
“她,秋天的精灵。”读这一句,心底的沙被飓风翻起,急速地旋转。旋转,旋转,旋转,像曾经的舞、旧时的疼,疼得眼泪滴落,疼得滢滢泪光中姹紫嫣红的菊花与熊熊不熄的烈焰妖娆,疼得脑海里浮出孤寂的影子——那是个女人,凌乱发丝,愁眉雾眼,紫色的衣罩住身体,羸弱的长嘘短叹,总让额头垂落的青丝遮挡眼角,偶一抬头,对任何人笑,以此期望没有谁能看到她的悲伤。
珞泠是一位十七岁的少女,正是天真浪漫的好年华,可是爱好文学的她却把课业之外的时间交给了写作,用了两年的时间写了一本古装武侠《仙茗缘》,很是让我这个姐姐佩服!
没有见到珞泠以前,一直以为她高高瘦瘦,或许是因为她也喜欢《红楼梦》的原因,潜意识里总以为她是古典韵味极浓的女孩儿。
“认识你真好!”、“很想见你!很期待!”、“你是我心中温柔的姐姐。”,面对珞泠一次又一次热情的语言,来到北京后,我们就相约见面。直到真真切切地见到珞泠,才发现,她比感觉中更文静,更斯文。
珞泠有些瘦,但瘦的刚好,很白,粉嫩的,像是瓷器。小小的身躯包裹在鲜黄色的羽绒服里,很大的眼睛,带着眼镜,一顶黑白相间图案的帽子,显出她的娇俏与可爱。
坐在北京新世界商城里的茶餐厅,珞冷递给我一篇手写的稿子,十几页稿纸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写满了字,这一刻,我惊叹于她的勤奋与耐力。厚厚的稿纸,全部是整理后的手稿,没有一个错字,我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想像着春夏秋冬的每一个夜晚,悄寂无声的小屋内,珞泠一直坐在书桌前奋笔急书的场景。我知道那时刻的她胳膊一定很酸,背也轻微地疼,但我知道,珞泠的心一定是甜蜜的,累也不觉累,因为写作是她的理想与目标,是她的热情与喜爱,是她的梦想与追求。
珞泠的文字很成熟,故事讲述的跌荡起伏,很好看,对于这一点,一直引申着我十分惊佩当代的少男少女,他们的年龄尚不够完全成熟,而他们的思想和心智却令人刮目。我的阅读速度一向很快,一字不漏地读完时,不禁心下感叹:写作这部中篇小说的时候,珞泠应该度过多少个早起晚睡的日日夜夜啊!
我和珞泠因热爱文学而相识、相识,很自然,我们的话题一直围绕着文学、写作。珞泠很秀气,斯斯文文温柔地倾谈,我们一直聊得很默契,开心,从而引发了我非常热情地对她抒发了自己对文学的思想和观点,还有一路走来的快乐和满足,当然,也有艰苦。看珞泠双手扶腮,听我讲的有趣,偶尔插几句进来,那乖巧秀气的样子,让我一直感谢上天,认识了这么一个有相同爱好的妹妹。
美好的时光总是走得那么快,总以为才聊三两句,直到听见包包里的电话声,才发觉,我们已聊了二小时,此时已是这一天的傍晚,尽管意犹未尽,却要匆匆踏上归家的脚步。喜欢这样的感觉:没有过多的道别,简单说了再见,却约了下次见面,就像已相交多年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