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的三国情结
这个长发披肩面带沧桑而略显疲惫的男人名叫姜超,在熟悉他的人群中,有的称他怪人,因他性格孤辟不善与人交往;有的叫他疯子,这是因为他对雕塑艺术的疯狂与执着。初识姜超,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那时我常去小学联系
这个长发披肩面带沧桑而略显疲惫的男人名叫姜超,在熟悉他的人群中,有的称他怪人,因他性格孤辟不善与人交往;有的叫他疯子,这是因为他对雕塑艺术的疯狂与执着。初识姜超,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那时我常去小学联系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事宜,在离小学校大门边不远处,他正专注地雕刻毛主席去安源的塑像,对雕塑略有皮毛见地的我于是注足观看起来.当发现我专注而欣赏的目光时,他放下手中的雕刻刀同我聊了起来。
从根雕、木雕、石雕、到泥塑,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后来聊到他颇为得意的代表作“三国城雕塑”,并从室内拿出照片让我看。他说从来没允许任何人进入他的工作室,包括家人亦是如此,今天不但邀请你参观我的作品,咱们还聊得这么尽兴真是意外,当他的目光落在自己的作品上时,我知道我该告辞了。
前不久,电台小汪老师聊到他的“平民故事”栏目,于是我想到了雕塑艺人姜超,于是打电话给姜超,告诉他我将带朋友前去造访,他竟欣然同意了。在阳光明媚的初夏,我们赶往草堂湖畔的浣花新村。当我们到达时他正忙着在尘土飞扬的操作间里做清洁,他说他一直不曾清理过工作室,听说我们要来才急着打扫一下。于是我们决定先同他的老婆说话。当我们踏入连接工作室后面的住处时,映入眼帘的简朴让人吃惊。这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房屋,室内不仅逼仄而且光线暗淡,仅有一桌、一凳、一床,床上叠着一被一席,门后一个蛇皮袋里装着他们夫妻的换洗衣物,最里边的厨房刚能容一人操作。这个瘦小、憔悴而略带腼腆的女人坐在床上,平静地叙述着他们二十年来的婚姻生活及她对姜超的艺术生涯的认知。
姜超出生在重庆市郊的渝北农村,由于家境贫困只读到初中毕业。打小就喜欢用泥巴雕塑各种小动物的他,十九岁那年竟无师自通地在老家后山上雕刻了一尊高达1.5米的观音塑像且惟妙惟肖,成为家乡的父老们初一、十五烧香求佛朝拜之地。以此为缘他们相识、相知、并相恋,当她第一次来到他家,就喜欢上了他那些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认定他有不可多得的艺术天赋。一年后,他们相携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她独自承担起家庭重担,鼓励丈夫外出拜师学艺希望学有所成,姜超师从雕塑名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中为师学艺八年,随后又辗转奉节追随阴沉木雕塑家魏靖宇先生工作十二载,在这期间,妻子独自持家、种地、教女里里外外独自承担,结婚二十年,漂泊二十载,家成了他来去匆匆的客栈。
二十年来,孩子小时,妻子还能种田、喂猪、养鸡维持家用,后来孩子进入中学阶段,妻子不得不外出做保姆以供女儿完成学业,女儿去年高中毕业,为了支持父亲的雕塑事业,主动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外出打工自食其力。孩子小鸟般放飞了,妻子又来到姜超身边共同生活,成天洗衣做饭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二十年来,姜超学艺、打工、再学艺、再打工,循还着把打工的钱注入到雕塑创作中,他告诉我们,与名师共同创作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的的大奖,却一直不曾有自己的代表作品。为此,他专攻了“三国城雕塑”系列塑像,“三国城雕塑”共有型号不同的六套,大号的跟真人相近,小号的只有同烟盒那么大,每套由六十组群雕构成,共200多个人物,个个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来到他的工作间,里面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树根,他说这树兜本来是一个做根雕的精品,打算雕成一把双人龙凤椅,可是由于经济和精力的原因至今无法实现,如今质地已坏根须部份腐朽变黑,他心痛地说为这个树根化去他近万元的血汗钱,可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工作间堆码着不少阴沉木的成品和半成品,他说这是为别人加工的,他平时帮别人做加工活来应付日常支出。很多时候入不敷出,2008年雨雪冰冻时期,为寻求安静的环境,也有经济的原因,他独自隐到夔门边桃子山头的山洞中生活过一段时间,做了一回真正的“山顶洞人”,吃住在鸟飞绝人踪灭的冰天雪地里,他告诉我们洞口边有一温泉,可直接洗脸、洗脚,只是洗过的长发经山风一吹立即结成一顶冰帽,直到妻子的到来后,他们才租赁下现在的这间房子。
让人称为疯子或怪人的姜超,在保持农民朴素的本性上,又显出一份艺术家的桀骜天性。采访中他曾两次落泪,一次是谈到自己的家人时,他说因为一生对雕塑艺术的执着,愧对了父母和妻女,没有尽到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再一次是谈到他的“三国城雕塑”时,他告诉我们,“三国城雕塑”以群雕的形式再现三国文化,这在国内、国外的雕塑界都算作突破与创新,他尝试了,也成功了,可是他心血的付出还没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艺术界的认可。他为此迷惘而烦恼,但他坚定地告诉我们,不论遇到任何困难与阻力,那怕在贫困中再煎熬二十年,他也要争取为他的“三国城雕塑”求证其应有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