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潮涨忆陈侯
作者:隐屏时间:2024-11-06 01:13:25热度:0
导读:世间一切皆因缘,如若无因无缘便是无果。这因缘也许就在眼前,也许是在前世,也许你终也参悟不透,或者根本参悟不得。陈侯本名陈贤,宋朝剡县浦桥人,因治理黄河与钱塘江等多条河流的水患而著称于世,著有《潮颐》一
世间一切皆因缘,如若无因无缘便是无果。这因缘也许就在眼前,也许是在前世,也许你终也参悟不透,或者根本参悟不得。
陈侯本名陈贤,宋朝剡县浦桥人,因治理黄河与钱塘江等多条河流的水患而著称于世,著有《潮颐》一书,为我国最完整的一部海潮论著。陈贤曾任剡县县令、幽州知府、吏部从事等职,后因多次受封于朝廷被称作侯,历代群众习惯称他为“陈老太公”。“老太公”是嵊州民间对老年男性的一种叫法,但这里是因为陈侯曾经被朝廷封为“公”而延伸出来的一种尊称。
我本与陈侯时空错位,无缘识得,但我的丈夫凑巧是陈侯“乡人”,我自然就成了他的“后人”,受惠于他对那片山水的恩德。之后,我的女儿出生,生日恰巧是农历八月十八,居然与陈侯的生日在同一天,同时也是年年钱塘潮涨世代后人纪念陈侯的日子!
于是,我有幸走近陈侯,有幸从村中年长者那里聆听一些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关于陈侯治理黄河以及钱塘水患的故事,自然是几百年来人们最乐意向外乡人或者是年轻人讲述的情节,因为这是他们世世代代引以为豪的荣光。尽管治理水患的细节已经被一代代村民演绎成多种版本,但最主要的精神基本一致,那就是陈侯用了最科学简单的方法,取得了最佳最长久的效果。老人们讲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都是有板有眼,俨然一副权威的姿态,仿佛自己曾经亲眼目睹。有的老人甚至十分乐于夸张和渲染,说陈侯只用一簸箕的沙石和一蓬绿竹便把朝廷分给当时剡县的黄河水段治理得服服帖帖,在次年水患大作时唯独他修筑的那一段没有损毁,以至后来朝廷为表彰他的成绩而免除了剡县的“黄河赋税”。这种虚实结合的叙述方式,使民间叙述充满了特殊的魅力,也激发着后人对事件的猜测以及对故事主人公的崇敬。在这些故事里,陈侯已经是一尊纯粹的神,一尊有着超然力量且能造福人间的神。
然而,陈侯毕竟首先是一个人,一个食人间烟火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一位长眠在故土恩泽遍后世的乡贤。于是,在竭力描述陈侯是一尊神的时候,也同时流传着一些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比如说他喜欢看戏,一次听说杭城来了一副特别好的戏班子,便在晚饭后与村里一同伴启程去杭州。剡县与杭州相距三百余里,且中间山高水远,但他能携同伴在戏文开锣前赶到,看完后当夜返回。比如说他家生前曾经以经营米店为生,因为与对面开布店的张老太公赌气而不小心让自己的两个亲生孩子身葬河底,以至后来两家一直作对,“陈家不穿张家衣,张家不吃陈家米”。又比如他妻子个性强硬,总喜欢与他“对着干”,在他即将谢世之际,考虑到妻子的一贯做法,就特意嘱咐妻子给他打一个石枕头,但夫妻毕竟是夫妻,虽然一辈子打斗,情感依然深厚。于是,他妻子决定最后依丈夫一回,亲自为他打了一个石枕头陪他下葬。谁知陈侯说打石枕头其实是希望妻子为他打一个铁枕头,而选用铁做枕头是因为当铁枕生锈变形,一个新的“活潮神”就能够诞生,从此就能够代代都出“活潮神”。事与愿违,妻子唯一的一次依从不仅让陈侯最后失算,而且让无数的后人也因此生出了许多的感叹,从此“活潮神”陈侯便永久地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里,永生在世代百姓的心目中。
我自然知道流传于民间的许多故事都是无稽之谈,是百姓心中企盼像陈侯一样的“活神仙”能够不断涌现的一种心理折射。想当年生产力水平如此低下,要利用人力去战胜自然,把家乡这一片饱受水害的土地变成良田,让钱塘江的狂涛巨浪理智地停步,让黄河的决口得到封堵,陈侯不知道付出了怎样的艰辛,熬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陈侯一生只活了短短63年,家乡的青山绿水伴着他在这里静静地长眠,我相信这是他为水利事业奉献了全部的智慧和精力的63年,是他心怀天下百姓安康而埋头苦干的63年!如今,昨日的水患已经遥远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一片陈侯曾经生活过的土地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但百姓对为民造福的“神仙”的崇敬和期盼,将永远存在,所有关心百姓疾苦乐于为民奉献的“神仙”,都将永久地活在百姓的心中,受到百姓的精神朝圣。
也许还是源于一种莫名的因缘,就在我决定写一些关于陈侯的文字,并为找寻一些更有特色和真实性的史料而发愁的时候,我居然意外地读到了清康熙三十八年(1700年)八月绍兴府嵊县的公文,那里记载了一些关于陈侯在宋朝受封的事情。公文上说,钱塘江时常怒浪狂涛,席卷堤岸,使江堤破裂,沃土良田一半被巨浪卷走。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平民百姓,都被潮水浊浪所毁,官府想了许多治理的办法也不见效果。当时民间传说宋朝进士陈贤是嵊县奇人,每当潮水来临时,当地百姓就把他当作神来祭祀,只要闻到人们祭祀他的食物香味,他就会显灵。如果有人哭喊,他就会竖起竹杆祈祷,于是两岸立即变成沙堤。这时,他就闭上眼睛神游,亲自到江中护守,将船桨放在身后。南宋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年间)他曾经阻止了河流的回潮,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他又曾逆着江风去阻遇潮水。因此,朝廷大臣们集体上表为他请功,宋皇朝褒奖封爵,他由太尉而晋升到灵济,后来又多次封他为公侯等等。
之后,我又有幸看到了徐国兆先生编辑的《历代咏剡文选》手稿,读到了清赵申乔撰写的《请封江神陈贤疏》一文。“疏”是古代官员呈给皇上的奏章,这则奏章的内容是希望皇上赐给江神陈贤一定的爵位。赵申乔是清康熙年间的官员,曾任浙江布政使,期间以治理钱塘江而有功,官至户部尚书。赵申乔写这则疏的时候,距离陈侯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了500多年,但他文中所记录的陈侯以“潮神”的身份治理水患的事情,依然活灵活现,不容置疑。
文中写到,鉴于他曾经查阅“潮神”陈贤在宋朝时候为民治水而受封的史料,觉得真实可信,“随即斋戒三日,虔设牲醴,自撰祝文,备告以圣”。准备完毕后,他“率司道等亲赴江干,祭告齐心默祷。”祭祀刚刚结束,潮水就拌着狂风巨浪排山倒海地奔涌而来。观看的人都惊慌失措踉跄奔避,但潮水却在距离祭坛一百丈左右的地方突然停止,好像受到了什么事物的阻止。这是发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3年)九月十三日的事情,杭州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参加筑堤的差役和当地居民都亲眼目睹了这一神奇情景。从那以后,每当涨潮时,潮水都没有接近过堤岸,钱塘江的江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