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持续的晴天,寒潮随即消失,虽乍暖还寒,那丝丝暖意尽管只是午后的短暂,也知道挡不住春的脚步,似乎隐隐有复苏的气息,涵盖了自身的举动,我知道:又一年的工作旅程已经上路了……早晨的时间是紧上加紧,每一秒都用
持续的晴天,寒潮随即消失,虽乍暖还寒,那丝丝暖意尽管只是午后的短暂,也知道挡不住春的脚步,似乎隐隐有复苏的气息,涵盖了自身的举动,我知道:又一年的工作旅程已经上路了……
早晨的时间是紧上加紧,每一秒都用的非常苛刻,对每一个上班族来讲,算是家常便饭了。简单的洗漱,潦草的进食,匆忙的脚步,慌乱的丢失,拥堵的汽车,匆匆的行人,开始一天里紧张的脚步,即便如此的小城市里,也感到了拥挤的都市风采。周一到周五的每天早晨我都在经历其中,短短的时间内,所有人都要进入公司、单位、学校、部门等等每个人该去的位置,马虎不得,轻率不得,尽管重复着重复,继续着继续,这就是每个城市里最最常见的景象。
我等的车是单位的值班车,定点的,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站,没有站台,停车点绝对的由司机的心情决定。来的早了,就我一人,站在可以被阳光晒到的地方,享受阳光的沐浴,看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车来的方向50米处是十字路口,车去的方向150米处是一所小学。
看红灯停,绿灯行,打发等车的时间。看着穿着校服的学生边走边吃,看着赶时间的人在对面小餐馆里买早餐,一切都和往常没有不同。我焦急的看了看表,时间到了平时车该到的时间,放眼望去,并不见踪影。
又一次绿灯亮了,斑马线上有位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带着半跑过了马路。我才看清原来车后还坐着一个小女孩,穿着校服,手里还拿着吃了一半的面包,嘴里鼓鼓的,费力地咀嚼着。头发梳理的很整齐,简单的马尾扎在脑后,大概有十岁了吧?我这么想。
路过我处的“站台”很近,所以,我看得很清楚。红领巾系在裸露的脖子上,跳下自行车,拎起车把上的书包,回头说了声(带着地方口音):妈妈再见。快步向学校方向走去……
妈妈点点头,伫立原地,双手没有离开自行车。齐肩的头发很凌乱,看得出,由于清晨时间紧的缘故,只顾得女儿,没来得及收拾自己,非常朴素的一身衣服,很难猜出那是哪年的款式,着一双在这里谁都可以看得出是工厂的劳保鞋,自行车看起来很旧,没有五成新吧!素颜的脸上可以略感背后的辛苦,面带轻微焦急的表情,目送着离去女儿的背影,眼里却是温柔的眼神。
我可以判定她不属于这个城市,或者说这个城市是她临时的住所,不知道什么原因来到此处,也许为了生计,也许为了女儿能受到好的教育,无奈的从自己的家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她的丈夫或许更辛苦,辛苦到没有时间送女儿。她自己可能也有份难得的工作,在送完女儿后还要匆匆赶去,她可能腹中空空,因为女儿还是边走边吃,她可能……
许多个也许,无数个可能,太多的疑问使我呆滞在那儿,思绪万千。
突然,她向着女儿的方向喊了一声,那也许是女儿的名字,也许声音大了点,她觉得不合适,向我的方向看过来(我们距离很近,6、7米左右),她发现我在注视着她,也许有点不好意思,随即低下头,只一刻,即抬起头向着女儿的方向继续喊着,但声音完全没有第一声那么大。女儿依旧低头边走边吃,妈妈的声音被拥挤的车鸣声淹没。
妈妈急了,推着自行车跑了两步,觉得不合适,停下来敏捷的支起自行车的支撑,也没管是否停稳,撒手疾步向女儿追去,自行车在她身后倒了,她也只是瞬间停顿,回头望了一眼,并未理会,又继续用更快的速度追向女儿……
顺着妈妈追去的方向,女儿还是没有反应,依旧边走边吃,我看不出女儿有什么不对,也许妈妈忘了嘱咐什么,也许女儿忘带了什么急着赶去给她,我已经开始非常关注了,也希望能得到答案,来解释妈妈奇怪的举止。
妈妈边追边喊,我已经可以听出那个方言的出处,来自四川,亦或是重庆也不竟然,不想过多的理会,我只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离女儿三、四米远的样子,女儿听见了呼声,停下回头的瞬间,妈妈追到了跟前,喘了两下,双手伸向女儿身上的衣领处,温柔地将女儿一边未翻出来的衣领矫正过来,整理好,顺手拉展女儿的校服,并拍打了几下,(尽管我相信那儿一定没有灰尘)扶着女儿的双肩,上下打量,嘴里说着什么,女儿把手里最后一块面包塞进了嘴里,不住的点头,随即向学校的方向跑去。
妈妈似乎这才放心,转过身时我看到了她满意的笑容,她朝着我看过来,似乎觉察到我的关注,有点不好意思的低头走向倒地的自行车,扶起自行车,我知道她还用余光看我,也许是真的觉得不好意思,很快的骑车进入车流中,渐渐的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我愕然在当场,感慨万千,鼻腔里充满酸楚的感觉,直冲向眼眶,我知道我被感动了,之前那么多的可能、也许、或许等等的猜疑,竟然被轻轻地翻正衣领的举止,轻描淡写的给出答案。不可思议的大喊、停车、快追,仅仅是为了跑那么远,给自己的女儿翻好衣领,我惊愕的同时,却被此场景感染着,感动着。
那是一个近乎简单的举止,在常人看来就是随手之举,然而在此时此刻,演绎着活生生的景象,那是母爱,那是亲情,那是不可逾越的关怀,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深思的原声景观,她们不是这个城市的主角,但却演绎着自身精彩的世界;她们过的或许非常清贫,但却与他人一样拥有自己的人生;她们可能不属于这个城市,但这个城市绝对不能没有她们;她们或许是雕琢后的边角料,但绝对是拼凑这个完整城市领衔主角。
我也有对世事的不平,但更多的还只能忍耐;也有对人际的感慨,但更多的也只能铭记。这个社会已经不分三教九流、贫下中农了,但却依然存在着贫富的差距,早已凸显,似乎不可收拾,我们应该关注那些还未脱贫的人们,让他们和所有人一样,有生活,有理想,有平等,有自信,这才是完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