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游朱家角
春日的一个星期天,儿子、儿媳他们都在家,儿子说要带我们一起去上海青浦朱家角走走。车是他们开,反正在家也没事,天气又好,出去走走,看看春光何乐而不为。我说没意见,老公也满口赞同。吃过中饭,儿子开车。我说
春日的一个星期天,儿子、儿媳他们都在家,儿子说要带我们一起去上海青浦朱家角走走。车是他们开,反正在家也没事,天气又好,出去走走,看看春光何乐而不为。我说没意见,老公也满口赞同。吃过中饭,儿子开车。我说走沪清平公路,儿子说下面车多,不好走,最后还是选择走高速。出了延安路高架,在高速上没跑多长时间已经到了朱家角。车进朱家角,首先看到的是公路两旁绿地中两个人工湖,我说,嗨,好美的景色,真是名不虚传的江南水乡哟!
在停车场停好车,步行3、4分钟就到了朱家角小镇门口,“朱家角旅游售票处”的牌子高挂着,我以为进小镇要买门票的,所以没有直接进去,看着停靠的游船上4个人正在吃着香甜的饭菜,看样子也是居家游玩。这时儿子过来说,用不到买门票的,于是我们一家四口随着游人进入小镇。
1978年秋来过一次朱家角,那时我和同学一起来的,对小镇的印象已经记忆不深了,只记得这是江南常见的小镇,清一色的小瓦平房,墙壁黑不溜秋,老街坑坑洼洼。镇上只有几家南食店和杂货店,店堂还是古老的牌门板。一晃30多年过去了,朱家角这个江南千年古镇,也经受改革开放雨露的滋润,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石桥流水,风韵柔媚是朱家角的一大特色,无愧于上海威尼斯的美誉。我们随着游人,沿着河岸步道渐行。那天游人特别多,石驳岸上供游人小憩的石条凳上坐满人。岸上缀满粉色红色的桃树散发出阵阵花香,披满新绿的柳条随风飘曳。站在跨河的石桥上眺望,河水清澈,具有江南特色的木橹游船满载游人荡舟河中,发出“咯吱咯吱”的摇橹声,荡起微微波浪,游人在船里悠然自得,欣赏着两岸风光。
走进窄窄的老街,油刷过门窗的古老宅子背后散发着谈谈的江南古韵。镇上最多的当然要数具有江南风味的小吃,浓重的臭豆腐香味四溢,足让你垂涎而下。那些在盘里排列整齐的红烧蹄髈闪发着亮亮的油光,还有用芦竹叶包裹的红烧五花肉,好多很时髦的年轻人也不过风度争着买来吃,弄得两嘴唇油腻腻的。最有名气的要算是阿娘粽子,来朱家角游玩的人总是拎一袋粽子回去。豆腐花、炙青毛豆也是古镇蛮有名的特产。还有外面很少看到的麦芽糖,一元钱买一瓢,用两根一次性筷子不断地绞,本来土黄色的麦芽糖就变成了乳白色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用舌头,有的大男大女也在吃,看到他们的样子,使我也回味到了童年时的乐趣。一些特色小店门面不大,也不起眼,却很招来游人,特别是年轻人。这些小店经营颇有特色,如私房钱、奶粉钱袋,还有那些破皮封面的日记本……商品介绍也很特别,用了一句幽默的话语,如“我很坏哟”……看到创意的设计,足以让游人驻足,挑选一两件小玩意。那天儿子就买了一个印有“我要涨工资”的普通白色搪瓷杯,还说明天拿到公司去。儿媳买了个“奶粉钱”袋。这些小店主就是抓住年轻人特有的心理来销售自己的商品,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创新的销售理念和手段。
朱家角古镇最有名的是放生桥,到了朱家角,不在放生桥上走一走,是遗憾。放生桥是五孔石拱桥,建于清代中叶,气势宏伟,构造匀称,是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上海地区最大最长的古石桥。站在放生桥上,可一览古镇全貌。我们4人踱步走上放生桥,儿子忙于拍照,我们靠在石栏上眺望,两岸景色、远处寺庙、古镇尽收眼底。在慢慢下桥的时候,我发现石桥栏杆外侧有一棵正在长出新绿的树,而且有一定的年数,在一旁的游人说,这是石榴树。老公仔细观察后说:“这石桥缝里没有泥土,这棵树怎么生长的?植物的生命力正强,如此不利的环境也能生长几百年,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我曾看到一份资料,说古代造桥,为了牢固,也为了讨个好口彩——石留,常用糯米绊了石榴籽来砌桥身,久而久之,其中一些生命力顽强的石榴籽,在外因的催化下,发芽长成了石榴树。这放生桥上的石榴树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吧。
朱家角毕竟不大,两个小时就兜完了。我们沿着来的路返回,站在小镇入口处的石驳岸上,看到一条渔船靠在石驳岸的河滩边,船头上放着一盆盆刚刚捕捞的鲫鱼、河虾,游人经过都驻足停下,有欣赏的,也有问价钱的,没有看到人买。出了小镇门,公路旁都是一些卖农产品的小摊,拼命向游人兜售……嗨,朱家角这千年古镇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处处蕴含着商机。(2011.4.26.)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震后新生之古城阆中行
下一篇:端午节粽子又飘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