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潞河

母校潞河

蹑节散文2025-02-22 20:13:43
潞河中学140年庆典,我因事没能参加,心里非常遗憾,虽只是一名普通学子,我对母校却情愫颇深,一直都以毕业于此感到自豪。我1979年至1981年在此就读,掐头去尾只有两年,但就是这短短两年,对我此后人生
潞河中学140年庆典,我因事没能参加,心里非常遗憾,虽只是一名普通学子,我对母校却情愫颇深,一直都以毕业于此感到自豪。我1979年至1981年在此就读,掐头去尾只有两年,但就是这短短两年,对我此后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考入潞河当时已很兴奋,那时潞河就是市重点中学,开学之后更是震撼,原来学校历史那么悠久,难怪校园环境如此高雅!了解校史更让人激动,居然中国乃至世界许多知名人士都出自这里:刘白羽、冰心、刘绍棠……那么多我仰慕的大师渊源于此,这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啊!
激动之后才开始面对学业,懵懂少年难免心浮气躁,不过毕竟学校环境极好,我这种散漫学生也被求知氛围包裹着……学业谈不上出色,爱好却如鱼得水。我一直喜欢文字,之前仅仅是喜欢,进入潞河就发展成爱好,家里买不起书,这儿的图书馆里却有的是书:唐诗、宋词、元曲,古代、近代、现代……想看什么就有什么!更有出色的老师引导(当时教我语文的是罗敬义老师),在这里虽然只有两年,我的文字功底却被初步奠定,那以后文字一直是我的长项。
中国是应试教育,学校一般更在乎成绩,潞河自然也不例外,但夹缝之中,我觉得这里还是更多些自由,用现在说法,应该是注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我在潞河读书时,班主任是现在的张世义校长,当时给我的感觉,张老师性格也比较另类,常能听到他一些当时算是“非正统”观点,无论教育方法还是教育理念,比如某些人性化的放任,一些扬长避短的引导等等,这些对我的影响远不止学业本身。
在这种宽松环境中,我在潞河完成了高中学业,离开潞河继续求学之路,在潞河的这段时间,不仅奠定了我的学业基础,更奠定了我人生发展的基本方向,那之后我迫于生存进入工厂做技术工作,却依然不舍优势和兴趣,后来又自考文科课程,文理双修,并进而从爱好文字发展到思想创新……
离开母校一晃儿快30年了,而今我已年逾不惑,正常工作生活之外,个人爱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创制了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成了一名专业作家,已出版和发表作品有一百余万字……或者这些都不算成绩,还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之嫌,不过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都与所受教育有关,特别是在潞河那一段学历。
我比较喜欢宽松环境,儿子性格与我接近,中考时我推荐他第一志愿报考潞河,结果他也成了潞河学子,我们父子两代潞河,儿子要比我聪明些,潞河毕业直接考取了一类本全国重点大学,这在潞河算不得优秀,在我却已经很知足了:不是满足于他的高考结果,而是满足于他没变成个书呆子。
儿子也以毕业于潞河自豪,我却这样告诫他:二十年瞧父看子,二十年瞧子看父,这句话用在学校上也是,我们可以为曾就读名校而自豪,将来更要为母校增光添彩,风风雨雨140年,潞河名气越来越大,那不正是一代代潞河人开创奋斗的结果吗!因故未能参加母校庆典,仅以此文聊弥缺憾,顺便向给我发出邀请的马九林先生致谢、致歉,并问好潞河中学老师、同学和校友们……祝母校明天更大辉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