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人生,一往情深](/static/assets/images/nopic.gif)
集邮人生,一往情深
钱延林,1942年11月出生于江苏吴江,1962年应征入伍,1972年转业至地方医院工作,2002年退休。钱延林集邮已有四十余年,先后参加了上海、京华、三晋、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全
钱延林,1942年11月出生于江苏吴江,1962年应征入伍,1972年转业至地方医院工作,2002年退休。钱延林集邮已有四十余年,先后参加了上海、京华、三晋、楚天极限集邮研究会、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全国生肖集邮研究会、中俄集邮研究会、中国收藏协会、台湾原图集邮研究会等诸多民间集邮组织,现任吴江市集邮协会理事、平望镇集邮协会副会长、市第二人民医院集邮协会会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钱延林在部队战友的影响下,开始收集信封上的旧邮票。“文革”时期,看到印有毛泽东像、诗词、语录的邮票更是爱不释手,但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他的集邮活动只能悄悄地进行。十年军旅生涯,使他拥有了夹在书中的几百枚信销票,毛泽东在天安门上、毛主席去安源、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语录、样板戏、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等珍贵的“文”字邮票,当时收集到的都是实寄封,由于邮识缺乏,他把信封上的邮票洗下来收藏,现在想起这些往事,仍不免感到心痛。
上世纪七十年代集邮无人问津,原有的集邮组织早已在“文革”开始时就停止了活动,《集邮》杂志也早已停刊,集邮天地死一般沉寂。然而,作为一名执著的集邮者,钱延林却毫不动摇,在从部队转业回乡后,继续着自己的集邮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送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集邮活动开始复苏,各地集邮协会相继成立,《集邮》杂志也复刊了,这对钱延林来说,可是天大的喜讯,从此他可以名正言顺地集邮了!他满怀激情,开始在自己供职的平望医院(即现在的市二院)宣传集邮知识,很快就吸引了一批爱好者。为把大家更好地组织起来,他于1986年1月发起成立了吴江第一个基层集邮组织——拥有12名会员的平望医院集邮社,数年后,又发起成立了医院集邮协会,会员发展到70多人,举办了多次邮展,在平望乃至吴江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85年,在邮友们的影响下,钱延林开始步入极限集邮圈。极限片集明信片、邮票、邮戳于一身,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所有这些均深深吸引着他,让他留恋,使他痴迷。刚开始极限集邮时,由于缺乏相关的邮识,他走了不少弯路,制作了不少废片。为此,他一面认真学习“FIP”规则,一面广交朋友,虚心求教,经过不懈的努力,极限集邮知识很快就有了长足的提高。
随着集邮活动的不断深入,钱延林开始编组邮集,从参加医院集邮社邮展,到参加镇、市邮展,直至参加省、全国邮展,他的组集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羡慕的大奖。《鸟语花香蝶飞舞》是他于1989年在医院集邮社展出的一部专题邮集,绚丽多姿的中外花鸟、蝴蝶邮品,令全院职工大开眼界。《伟大的祖国》是他于1995年在吴江第十五届邮展中展出的一部极限邮集,一枚枚规范极限片所展示的伟大祖国的秀丽风光、辉煌成就,赢得了不绝于耳的喝彩。
为参加2000年江苏省第六届邮展,他精心编组了一部《拱门》极限邮集。为编好这部邮集,他除了购进一些外国极限片外,还多次去苏州图书馆查找资料,去新华书店购买相关图书。由于不懂英语,他为了能够方便地查阅英文版《世界邮票目录》,年近六旬还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学习使用英汉字典来对照阅读。该邮集由于编排出色,又有一些外国早期极限片,荣获了省邮展银奖。此邮集经过不断完善、修改、充实,后来又在2002年全国首届老年邮展和2003年全国亚洲邮展候选展上获得了镀金奖。
2002年10月,为了争取到参加亚洲邮展的入场券,钱延林自费参加了中华全国集邮联举办的北京邮展高级培训研讨班,得到名家指导,又补充到不少早期极限片,虽然最终由于名额有限而没有入选,但收获巨大。2003年11月,在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卫生邮展上,他的《抗击“非典”宣传战》专题邮集荣获一等奖。在2004年1月苏州举办的全国生肖邮展上,他的《属相》极限邮集获得银奖,在同年6月苏州举办的市第九届邮展上,他的《人类瑰宝——世界古建筑遗产》极限邮集又荣获镀金奖,一框极限邮集《建筑丰碑》获二等奖。在2004年10月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极限邮展上,他的《马》极限邮集又获镀金奖。目前,他又编组了《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华人杰》、《血》、《亭》、《京戏》和《飞向太空》等专题、极限邮集,准备参加各类邮展。
撰写邮文是对集邮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是不断提高自己集邮水平的有效途径。钱延林在许多个不眠之夜,潜心总结自己的集邮经验,写出了一篇篇较有内涵的邮文。1993年1月13日的《中国集邮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邮文《建筑奇葩——永定土楼》。此后,他的邮文经常散见于各级邮刊。近几年来,他撰写了许多有关组集和极限集邮的文章,如发表在《上海集邮》上的《适应新要求、充实促提高》,《江苏集邮》上的《谈谈极限集邮的组织和编排》、《观全国邮展极限展品》,《极限集邮》上的《漫谈极限集邮》、《编组极限邮集〈拱门〉的体会》,《台湾原图集邮》上的《金字塔极限片无用吗》、《极限片上的网师园》、《独特的艺术之花》,等等。在2004年5月无锡举办的全国民间邮文展上,他的邮文结集《极限情缘》荣获三等奖。为了广交朋友,扩大交流,他还自费创办了一份集邮小刊《四季集藏》,免费赠给邮友,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集邮人生。
而今,钱延林虽已年过六旬,但对集邮,特别是对编组邮集和极限集邮依然一往情深。他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了集邮、收藏、研究、组集之上,多次被评为吴江市集邮先进个人,吴江电视台也数次对他进行专访,并在电视节目中介绍他的集邮事迹,这对他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加倍努力地去宣传集邮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大山深处,看牛羊吃草
下一篇:某个傻瓜的沉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