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儿女 革命功臣
作者:翣毛时间:2025-01-09 00:52:16热度:0
导读:何长工原名何坤,一九零零年十二月八日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大乘乡大山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他的父亲何启源在四兄弟二姐妹中排行第二,母亲陈氏是华容县大乘区王家熬人。何长工兄弟姐妹六人。兄弟里何长工排行第三,
何长工原名何坤,一九零零年十二月八日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大乘乡大山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他的父亲何启源在四兄弟二姐妹中排行第二,母亲陈氏是华容县大乘区王家熬人。何长工兄弟姐妹六人。兄弟里何长工排行第三,加上姐妹同排,何长工为第五。
何家祖祖辈辈务农,到何长工父亲这一辈除四叔父读过几年私塾外,其他三人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何长工父亲从小喜欢练武术,后来考中了武秀才,就以武术为谋生手段。何长工的伯父、叔父则以务农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耕均为地主之田,所收尽缴苛捐杂税。一家人受尽盘剥压迫,过着饥寒交加的艰辛日子。
生于忧患知炎凉。随着年龄的增长,何长工面对苦难的童年和贫困的家庭,表现出了一般孩子少有的悟性。他少小聪慧,不论唐诗、宋词教吟不忘,且善解人意。他知道谷米来之不易,吃饭时哪怕掉下一粒饭也悄悄地拾起放进嘴里。
何长工六岁时上了私塾,之后又考取了南山区公立高等小学。由于平时刻苦攻读,成绩总在前三名之列。毕业考试时,全班五十多人,他名列榜首。当时,家乡父老都夸他有出息。父母年事已高,大哥何清要他弃学务农,以应家庭欠缺劳力之急。而深知文盲之苦的二嫂却坚决不允。她说,何家因没人学文化,历代打官司都有输无赢,况且家里还有两亩棉田可供小弟继续读书。
深谙亲人良苦用心却不大外露的何长工把亲人的关怀化作攻读的力量。一九一三年,在十三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岳阳第三联合中学。此时的何长工对于家乡的历史和现状开始关注,对社会现实,开始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初步评判。
在何长工十一岁上高小时,出身文秀才的语文老师宣讲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的伟大意义,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内残酷压迫人民,对外屈膝投降的罪行。何长工听得津津有味,激动不已。
五四运动后不久,身在湖南的何长工看到一则消息:北京的一批进步教育家组织了一个湖南参观团,在岳麓山蔡锷、黄兴先生的墓前赞扬道:“中国不亡,有湖南人在。”何长工把它作为座右铭收录在日记中鞭策自勉。
1919年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际,一股股清新的空气吹入湖南,吹入华容,何长工乘机走出了湖南走向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又走向曾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心的法国巴黎,寻找真知,追求真理。
少年何长工向往公正,对不平等深恶痛绝。他反对欺小凌弱,反对盛气凌人,乐于助人,办事公平。因此,一些同学都尊敬他,向他靠拢,一起向封建旧势力挑战。
何长工在岳阳第三联合中学求学时,因作为学生代表参与清算校长帐目被开除学籍。辍学后,何氏家族又凑学费送他去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系读书。甲种工业学校收生很严,每个县只录取两名新生。由于何长工努力苦学,成绩一直在全班前十名。
此时,风华正茂的何长工对人生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回首往事更增添了几分成熟。他认识到,眼下最紧要的是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
刚满十八岁那年,何长工从甲种工业学校完成学业。1918年9月,到北京长辛店留法高等法文专修馆工业科半工半读。他阅读了李大钊、陈独秀等撰写的文章,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并认识了毛泽东,两次商谈工人运动和留法事宜。五四运动期间,他骑上毛驴赶赴北京参加游行演说。
1919年12月15日,何长工乘法国邮船从上海去法国巴黎。在巴黎街头打零工,到巴黎近郊的比昂吉尔区雷诺汽车分厂做钳工,后入圣雷尔旺学校读书,又转到比利时安德勒学校(劳动大学)半工半读。1922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法国,参加了赵世炎、蔡和森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徐世昌为扩大内战向法国秘密借款的斗争、反对中法当局无理阻拦勤工俭学学生进入中法里昂大学就读的活动。
大革命开始后,何长工受党的派遣,于1923年冬回国。1924年春,回华容从事革命工作。他以办教育的公开身份,创办了新华学校,任校长、县学务委员会主任,为北伐战争输送了一批青年骨干。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在广东开始了。华容成立了地委,地委由华容县委兼,何长工被任命为地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后任华容团防局副局长,他利用职务之便,将团防局所属班、排长逐渐换成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
为了壮大革命势力,1925年冬,何长工在华容组织了秘密农民团,并建立了农民协会。何长工依靠协会,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始了反对地主豪绅的斗争。1926年秋天,何长工任洞庭湖西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率农军打败了北洋军阀部队。
革命斗争的艰巨任务,锻炼了何长工的领导能力。何长工放弃了学生时代的种种幻想,脚踏实地开始了革命武装斗争的生涯。后来,他在总结和回顾这段历史时说:从一个书生到农民自卫军的总指挥,这个过程是人生最为宝贵的一段历史。它是实践革命理想的“试验田”,是初始革命的“军事学校”。
1927年马日事变后,湖南处在白色恐怖中,许克祥把他列为“大暴徒”,悬赏捉拿。经组织安排,何长工到了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武汉。为了隐蔽身份,毛泽东同志亲自将他的名字何坤改为何长工,并派他到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工作。
何长工被编到警卫团五连,一个星期后被任命为班长。有人听说他曾是湖西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时,为他打抱不平,认为他当班长是大材小用。何长工闻言,坦率地说:“大革命失败了,有个继续干革命的地方就行了要那么多空官架子何用?”
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是一个享有“铁军”盛名的叶挺独立团那样的战斗团队。进入这一集体,是何长工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真正实现了他向正规革命军人的转变。
后来,上级把何长工调到侦察连当侦察员,他发现三连长是个反革命,上级经过调查核实,及时抓住枪毙了。部队到了修水时,他被调到团部当参谋,根据团长卢德铭的指示,何长工为工农革命军设计了第一面军旗。
芦溪战斗时,何长工是连队指导员,突围时,被敌人抓住了,他毫不惊惧地向敌人说:“人不亲枪杆子亲,和尚不亲帽儿亲,我们也没有什么仇和恨,这儿有几个铜板给兄弟们吧!”说完,把挎包里的一吊多铜板往地上一甩,敌人都趴在地上捡去了,他乘机脱险追赶上了部队。
三湾改编时,部队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