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才观
作者:谲胜时间:2024-11-14 01:43:53热度:0
导读:读了十几年书,拿了一大堆证,毕业后却仍然不得不面临即将失业的困境,这就是中国当代教育的现状。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影响国计民生的又一件重要大事。其实,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供大于求。但这句话怎
读了十几年书,拿了一大堆证,毕业后却仍然不得不面临即将失业的困境,这就是中国当代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影响国计民生的又一件重要大事。其实,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供大于求。但这句话怎么听都像是一种讽刺,掴得人脸上火辣辣地疼。难道我们的国家真的已经发达到了连大学生都找不着工作的地步了?当然也不是。供大于求并不代表没有求,也并不能说明求的少,问题在于“所供”和“所求”的所指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这里需要100颗钉子,你那里却只有100个面包,很显然,我是不可能吸收和消化你的“所供”的。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对于人才的输入和输出并没有建立在同一个平台上。用买卖双方的关系解释就是,一个人手里拿着大把的钞票买不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另一个人手里囤积了大量的货物却换不回自己需要的钱。本应互利双赢的关系却演变成了一对尴尬的矛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也是一种商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如果人才也是一种商品的话,那么他就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属性。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是商品所固有的,无论有无买卖关系,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但价值则不同,价值只有在交换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存在是历史的。因此,人才要想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就必须经过流通。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在流通的环节上出了问题。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应当以买方市场为主导,即买方决定卖方,卖方反映买方。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学校属于卖方,用人单位属于买方。如果二者各行其道,难以达成某种默契的话,势必就会造成“人才”的过剩。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就意味着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但同时,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在如此快速增长的经济背景下出现如此数目巨大的剩余劳动力是不正常的,而更不正常的是,与此同步地出现了几乎等量的岗位空缺。劳动力有剩余,说明供大于求;岗位有空缺,说明供不应求。两种相悖的现象同时存在于一种经济背景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前面讲过,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应当以买方为主导。但现在的问题是,买方市场作出了导向,可卖方却并不买账。卖方不肯买买方的账,表面上看是没有输出可用型人才,深层的原因是我们对“人才”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而根本的原因则是文化的滞后性。
过去,大学生是稀缺资源,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一个家庭要是出了一个大学生,那是极光彩的事,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就等于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才市场也渐渐吃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既然大学生就等于人才,那么干脆,多招一些大学生不就得了?然而问题却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如期解决,反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校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明显错位,这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应用型人才的缺乏,并非是我们培养不出的过错,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人的骨髓里面,只有读书才是值得夸耀的事,其余的都是不务正业。所以才出现了莘莘学子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这种现象。而很多的技术学校,尽管招生广告上花言巧语,讲得天花乱坠,却仍少有人问津,始终形不成规模。与大学门口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而毕业之后的场景却来了个180暗拇笞洌夹I辉缭缭ざ笱П究票弦等次奕宋式颉N矣幸桓雠笥言葱牡囟晕宜担骸霸缰酪怀担宜枭洗笱Ц陕铮俊蔽乙皇庇锶恢绾巫鞔稹N蚁耄獠唤鍪嵌晕颐墙逃逯频囊痪淇轿剩侨迳缁岢稍倍加λ伎嫉囊桓鑫侍狻D蔷褪俏颐潜匦胍谋湮颐切纬梢丫玫娜瞬殴勰睿由缁岱⒄沟慕嵌雀瞬胖匦露ㄎ弧?
舆论的压力是无穷的,而舆论的导向却往往是盲目的。我们小时候,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却很少有人教导孩子“将来上个好技校”。在舆论眼里,大学就意味着天堂,意味着高人一等,意味着前程似锦,意味着一片光明。那怎样才算是“好好”学习呢?在舆论眼里,起早贪黑就是好好学习,伏案疾书就是好好学习,不谈恋爱就是好好学习……以至于有些大学生分不清圣诞和元旦,AA制可以二七开,攒一个月衣服抱回家让老妈洗……这就是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痛心之余我们应该反省,是谁导演了这一幕幕荒唐的闹剧?我不愿意承认,正是普天之下千千万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大学生,这个曾经代表着鲜花和掌声,代表着荣誉和饭碗的名词,今天,到底还有多少含金量?人才等于大学生,我们沿着这条歧路已经走了太久,而且似乎正在一步步地滑向深渊。如果我们不能转变我们的思想,那么一切口号都是空谈。人才,绝不只是之乎者也,也不只是ABCD,更不是之乎者也与ABCD的机械叠加。有人曾说:“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后代子孙。”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只是社会的“剩余劳动力”,那与我们制造垃圾又有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