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去年,我在某师范大学读历史函授时,有一哲学老师在谈到新中国建立后说:“中国的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陷入困境,主要是由于对来自‘西方的历史哲学’的顶礼膜拜。”——这一观点我赞同,毕竟在中国的社会学者中,本本
去年,我在某师范大学读历史函授时,有一哲学老师在谈到新中国建立后说:“中国的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陷入困境,主要是由于对来自‘西方的历史哲学’的顶礼膜拜。”——这一观点我赞同,毕竟在中国的社会学者中,本本主义者太多。但这位哲学老师接着说:“其实‘新文化运动’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它所提倡的‘绝对否定中国文化’的观点,影响到了‘文化大革命’中去了(‘除四旧’就是其中之一),而其中的主将鲁迅(他曾说要挖老祖宗的坟墓),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哲学老师接着又把鲁迅“骂人”的文章举例说明了一些(如骂别人是妓女、骂别人是资本家的走狗),最后的结论是,鲁迅作为文人太粗鲁,似乎缺少教养;而作为学者,又缺少严谨的思维,所以,把鲁迅看成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实在是过分的抬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我本想举手进行反驳,又怕他也说我“太粗鲁”,于是便作罢。
哲学老师自称是“海派”人物,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我羡慕并尊重海外留学生,但哲学老师的后一种观点,我曾在一些报刊上读过,尤其是在台湾的一些学者中,不知道是为了标新立异,还是为了引起轰动效应,使自己迅速出名,或者还有别的原因,他们大张旗鼓地攻击“新文化运动”,其中当然也包括鲁迅。他们认为“新文化运动”的绝对否定中国文化的思想,影响到后来中国一系列的暴力事件,而“文革”就是其中典型的事例之一。
应当承认,“新文化运动”有其缺陷,它有“全盘西化”的思想,也有“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倾向。当时年轻的鲁迅同样有这一思想,所以提出“挖老祖宗的坟墓”,还说中医或多或少都是骗人的。但他们所提倡的“科学”、“民主”所引起的积极影响远大于他们的缺陷,这种思想影响深远,此后,中国的社会学,出现许多伟大的著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时期是中国自战国以来出现的第二个社会学发展的黄金时期),都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在此以后的革命暴力事件,其根本原因,多是因为社会的“专制”以及列强的侵略所引起的,这与“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民主”是背道而驰,而“新文化运动”推动革命的发展,是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不能把这种“革命”与一般的暴力事件混为一谈。怎么能把暴力事件归罪到“新文化运动”中去?再说,在“新文化运动”以前,中国出现的暴力事件难道又比“新文化运动”以后还少吗?把“文革”的出现也归罪于“新文化运动”思想,也是荒唐之极,“文革”的出现,无疑也是违背了“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核心思想,再说,与“文革”类似的“苏联大清洗运动”,难道也是“新文化运动”的过错。
近20年来,批判鲁迅先生的人确实不少。文学博士葛红兵在他的《为20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一文中,写到:“鲁迅`````既然爱国,他为什么要拒绝回国刺杀清廷走狗的任务?徐锡麟,他的同乡能做的,秋瑾,一个女子能做的,他为什么不能做?难道他不怯懦吗?”这确实观点独特,根据确凿。但以这样的事情来否定鲁迅先生的伟大,也太可笑了。徐锡麟、秋瑾,他们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勇气的确令人敬佩,但这种革命的效果却值得探讨,牺牲得太可惜。革命是要的,但要讲究方法。孙中山先生的许多革命其实都过分低估了敌人的力量,过高看重革命的影响力,以为清政府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随便在大厦的什么地方抽出一块石头,也会使大厦倒塌,结果使许多革命的中坚力量在一次次的革命中作出太多的无谓牺牲,而效果却少的可怜。我想,鲁迅先生肯定看到了这点,正如他讽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军中的某大将,赤膊上阵与人交战,中了箭,是很不应该的。再说,那时的汪精卫,在刺杀清朝的高官时显示出非常的革命气概,我们是否仅仅只凭这样的事就赞美汪精卫伟大的一生呢?当然不是。对待鲁迅先生,当然也不能凭这样的事情来否定其一生的伟大。
新中国后,把鲁迅先生抬到很高的地位,这不是鲁迅先生的过错。如果他灵魂可以得知,我想,他也会感到不安,他是反对个人崇拜的,正如犹太人一样,由于深受迫害而产生反权威主义的思想,既“憎恶权威,又不会成为权威。”伟大的美国曾总统林肯说:“因为我不愿当奴隶,所以我也不愿做奴隶主。”鲁迅先生对待权威就如林肯对待奴隶一样。再说,1957年,正是“反右运动”高潮,罗稷南先生曾向毛泽东提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是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泽东沉思片刻后作答道:‘以我的估计,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悬念得解,罗稷南先生惊出一身冷汗,再不敢做声``````罗老先生病重弥留之际,还是对一位信得过的学生和盘托出。”(乐朋《思想家的命运》)从中我们似乎也可以知道,鲁迅先生批评什么,赞美什么,其依据主要不是党派之争,而是是不是更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问题。
有人指责鲁迅先生的文章缺少“情绪饱满、酣畅淋漓的话。”其实,这没有事实根据,在鲁迅先生的杂文中,有不少的杂文就有“情绪饱满、酣畅淋漓的话,”如《灯下漫笔》、《纪念刘和珍君》等等。至于鲁迅先生的小说,“平实”、“简练”并具有杜甫诗歌艺术的“沉郁”之美。这只是文学中的艺术风格问题,不值得以此来否定鲁迅先生的文学艺术。有人又以鲁迅先生没有长篇小说为名,说他称不上伟大。其实,世界上有不少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其作品的数量、字数,与现在不少的作家相比,都少得可怜。但他们的作品依旧在人类的文化中闪耀着光辉,他们依旧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他们的伟大,举世公认,如曹雪芹留给人间的只有三分之二的《红楼梦》(而且据“红学研究”说,最初的《红楼梦》底本还是别的人写的),字数也不超过80万,但没有谁会否认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依据也主要是来自其短小的《论语》;孙子作为伟大的军事家,依据来自于他所写的更为短小的《孙子兵法》,就是人类发展到当今的信息时代,它还是许多世界名牌军事学院作为必修的军事教材;司马迁被称为伟大的历史学家,是因为他写了一部伟大的《史记》,而《史记》也不过70多万字;老子留给人类的只有《道德经》,庄子留给人类的只有《庄子》,都没有多少文字,但世界仍把他们当成伟大的哲学家;古希腊的伊索留给人类的,只有《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