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该向西游记取经
作者:三十六时间:2024-10-25 06:41:06热度:0
导读:论起中国四大名著,或许有人没看过饱含人生悲喜的《红楼梦》,有人没看过讲述乱世中的侠义江湖、战术谋略的《三国》、《水浒》,但《西游记》定然是所有人都不陌生的一部经典,没有之一。从看小人书、动画片的时候开
论起中国四大名著,或许有人没看过饱含人生悲喜的《红楼梦》,有人没看过讲述乱世中的侠义江湖、战术谋略的《三国》、《水浒》,但《西游记》定然是所有人都不陌生的一部经典,没有之一。从看小人书、动画片的时候开始,我们喜欢看孙悟空和妖精们打斗时候的神勇,后来长大看起电视剧和小说原著,开始思考《西游记》中的人生道理,“西游之路”渐渐成为“人生之路”的代名词。
不少人早就开始分析唐僧师徒们的性格特征,把他们放置在一个企业集团中来分析他们各自在职场中的位置,以此来形象地给人们展现不同性格的人在职场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一个企业的成功之道又是如何。我自己并不是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喜欢上新闻行业也意味着我并不喜欢朝九晚五、循规蹈矩的职场,所以这些分析不论对错都让我“不明觉厉”。或许是觉得自己毕竟大二了,人生观相较中学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又翻出了厚厚的一本文言版的《西游记》,想着十八岁的自己重读《西游》会不会另有一番收获。
比起更年少时候的自己,在读这本老少咸宜的经典的时候,我的心境确实更加沉静和理性,孙悟空再勇降妖魔我也不会欢呼雀跃、唐僧再念紧箍咒我也不会愤怒地批评这人不识好歹。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在于它有一种力量和智慧,让你重读多少遍都能不断产生新的领悟。合上书,想想取经路上的四个人,觉得如果把这四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特长属性融合在一起,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作为一个“新闻人”该有的品质,这些品质的综合才能让一个新闻人取得“真经”,进而向受众传播“真经”。
唐僧虽手无缚鸡之力,有时还显示出一点懦弱和迂腐,但他之所以能成为取经团队核心就是因为他有着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坚定的信念”对于新闻人来说就是对于真实的敬畏和追求,发现真相、挖掘真相、传播真相。很多人形容“真相”都喜欢用“血淋淋”这个词,说明对于真相的追求实属不易,太多的人用太多的手段在掩盖真相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在令世人震惊的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11名记者在报道过程中收受贿赂、隐瞒事实,真相简直轻而易举就能被掩盖,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刘畅却冒着生命危险揭露了事实的真相,发现“遇难者名单”中的蹊跷,明察暗访为案件突破提供了宝贵线索,体现了一名记者高尚的职业操守。同样还有一位获得“中国十大法治记者”、“阳光记者”称号的调查记者孙春龙,他不顾压力发布了《山西官煤勾结黑幕》《金三角毒枭禁毒》《中印边境真相》等报道,用他的话来说:我们离真相越近的时候,越能感觉到那种排山倒海般的压力。你离事情的核心越近,你越觉得寸步难行。对于“真”这本经的求取,有太多妖魔鬼怪会从中作怪,新闻从业者们若不相信“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若不一心一意扑在“求真”道路上,可真辜负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沙僧,这个在《西游记》中并没有太大分量的角色,体现出的是一种刚毅又踏实的性格,平日里话不多,除魔也未必冲在前面,却懂得踏踏实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风平浪静的时候就稳稳地挑担走路,妖怪出现就站在防守位置保护师父,其他三人发生争执就从中调节,简直是“革命螺丝钉”的楷模、“闷声做大事”的典范。新闻人同样要做到这样的脚踏实地,要能在平静表象下发现得了新闻、在风口浪尖上顶得住压力做得了先锋。新闻这事儿来不了半点虚假,新闻人如果浮躁了、膨胀了,谎言就太多了。原《新京报》记者陈永洲受人指使收钱发表失实报道,这一事件虽情节不多,但一大反转也是赚得了公众不少的视线。面对金钱诱惑和“记者”之位的话语权,陈永洲膨胀了,脚步虚浮地踏上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道路。踏实,看来真的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品行。
孙悟空可谓是《西游记》中独占鳌头的主角,说起这个形象,无非是神通广大、生性顽劣,而在我看来,他的身上有新闻人们最该学习的两个品质,就是不受拘束勇于挑战、忠诚却不愚忠。先看第一点,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抛开动机不谈,起码他自己没有觉得身为一个未登仙籍的“妖猴”就不能向神仙下战书。新闻人可以说是掌握话语权的人群,受众听什么看什么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人群传播了什么。但新闻人的身份又不具备多么大的权利:论官,绝对指挥不了一兵一卒,说财,也不见得能腰缠万贯。如果不具备孙悟空闹天宫的魄力,新闻人这样一个“尴尬”的身份除了聊些家长里短又敢说点什么呢。再来看第二点,孙悟空多次被唐僧赶走,却总能心念师徒情,忠心不二地保唐僧平安,这同时,他又不畏惧唐僧“师父”的身份,面对妖怪有着自己的判断,这是不愚忠。都说新闻人是党的喉舌,这话说出了新闻人的责任,却也带了些调笑的意味,其实新闻人忠于党更终于真相,如果一味“愚忠”,所有的新闻都会成了宣传,想想一旦有一天铺天盖地的报纸都是歌颂文、电视网络都高唱赞歌,简直像极了“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平时我喜欢看一些时事评论,这其中最喜欢白岩松的节目,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不苟言笑的谈吐气质,谁不说他是个根正苗红的主持人?可他也是极有个人原则和职业操守的人,评论时事一针见血,不包庇不谄媚,甚至在一些政治问题上也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作为一名新闻人,似乎就该天不怕地不怕地说出自己该说的话。
最后来说说猪八戒,他恐怕是《西游记》中取经信念最不坚定的一个,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确,当唐僧被妖怪掳走,而孙悟空又相救无果的时候,他总是最早提出分行李散伙的那个人,走到女儿国他也是最动凡心想要留下娶妻的那个。看到吃的就想吃,碰上妖怪就想躲,满满的七情六欲最后竟然也被封做了“净坛使者”。看着猪八戒耍宝无赖,就好像在看着我们自己,吴承恩先生以猪八戒的出丑笑料引发了读者对人性贪欲的省思。不过在我看来,猪八戒最为可贵的一点就在于面对诱惑的时候,他毫无疑问动摇了,但是他最终还是继续着取经之路。新闻这个行业,如外人所说,涉及领域很广,看到的或美好或丑陋的真相也很多,遇到的诱惑和面临的选择更是数不胜数。每个新闻从业者都不是圣人,不可能有绝对的理性,如果做到像猪八戒一样,在诱惑面前动摇却最终不负初心,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