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2005年6月,高考生如千军万马涌入了通向大学校门的竞技场……几番拼搏,几经较量,几天竞争,有的梦想成真,有的随心所愿,有的一夜成名。这一年的高考大军中杀出了一匹黑马——辽宁省盘锦市的10岁孩子张炘炀
2005年6月,高考生如千军万马涌入了通向大学校门的竞技场……几番拼搏,几经较量,几天竞争,有的梦想成真,有的随心所愿,有的一夜成名。
这一年的高考大军中杀出了一匹黑马——辽宁省盘锦市的10岁孩子张炘炀,不但金榜题名,而且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神童、天才、骄子,一顶顶桂冠戴在了小炘炀的头上,同时也引来了无数家长的倾慕。
张炘炀的成长历程,是无法复制的,也是无法想象的。他除了天资聪颖之外,主要是父亲特殊教育的结果。
4岁读小学一年级,6岁升入五年级,9岁直接上高三,10岁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3岁升为硕士生,16岁步入博士生行列。不过每次跳跃升级,他都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无论是哪一顶桂冠,都令无数家长唏嘘不已,赞叹不已,羡慕不已。
“看人家的孩子多有出息,咱咋就没那本事?”“我要有这样的儿子,当牛做马都愿意。”“好孩子都生在别人家了,咱没那个命啊!”
张炘炀的每一次跳级、每一次跨越、每一次成功,的确给他的父母带来了荣耀,可荣耀的背后也有付出、辛酸、苦闷。
张炘炀的爸爸张会祥出生在农村,1978年的大学生,毕业后当上了公务员。1990年,曾以优异成绩考上人大商学院第一届MBA班,但因拿不出1.5万的学费只好放弃。
张会祥36岁才做父亲,给儿子取了“炘炀”这个火旺的名字,就是希望他走出自己这一代“平平淡淡”的境地。他为了让儿子专心学习,为了让儿子出类拔萃,为了让儿子声名显赫,剥夺了儿子的玩耍时间,与学习无关的事一律不准接触。一次他发现儿子着迷看《西游记》,就把书给没收藏了起来。
张炘炀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一门心思学习。他的父母同样付出了很多,只要张炘炀在家,他们从不看电视,家里静悄悄的令人窒息。他们为了实现儿子的人生目标,即使辛苦,也无怨无悔。目的是要让儿子拥有一双坚硬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张会祥夫妻的心愿亦是所有家长的心愿,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步跨入理想殿堂,一夜成为大明星,一朝实现几代人的梦想。
16岁的张炘炀,今年考博前,要求父母在北京给他买一套房子,否则就不参加硕士答辩,也不考博。对此,舆论哗然,甚至骂声一片。
面对重重压力,张炘炀道出了苦水,我博士出来,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博士毕业有用吗?博士后毕业有用吗?他觉得这个要求并不是在逼父母,而是父母长期以来把自己梦想寄托在他身上,其实是父母自己逼自己。
张炘炀的话不无道理,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要在大城市立足、立业、成家,哪一个不是父母所愿,那么孩子提出物质上的需求过分吗?
张炘炀虽然具有超出一般孩子的学习天分,但他毕竟是个凡人,他也有孩子的童真天性和兴趣爱好。一个时期,他迷恋电子产品,加上学习进程太快,基础不牢,无法正常完成硕士课程,出现了挂科,交不上毕业论文,甚至有过自杀的想法。因为恐惧失败,他开始废寝忘食地补习,嘴里起满了泡,体重急剧下降,最终完成了硕士论文。
张炘炀的硕士导师对他说,“你从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在数学上干出点名堂来。但你如果心智不成熟,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牛人,在任何方面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牛人。”
一个人的真正成功,学习好固然重要,但那只是一个方面。身体健康、思想健康、精神健康,拥有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才是成功的重要元素。
张会祥对儿子的培养可谓耗尽心血,可他对自己这样做是对是错也很矛盾,“就这么走,别看咱硕士毕业又考上了博士,也不见得是成功,家长花了多大心血不说,孩子也失去了不少。”张炘炀的母亲感叹道:“儿子跳级跳得太快了,他接触的事情往往都是顺利的,因此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
凡事都有他的自然规律、客观规律,如果违背规律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拔苗助长,收到的效果很可能事与愿违。培养孩子,一定要遵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