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英雄》,论英雄
作者:铃箭时间:2024-11-12 12:24:19热度:0
导读:这是篇迟来的观后感!2002年冬,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在全国范围内上映,我有幸连续看了两场。看过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为影片中英雄人物的胸怀气度所折服。后来,该电影在国内创下不凡的票房记录,
这是篇迟来的观后感!
2002年冬,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在全国范围内上映,我有幸连续看了两场。看过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为影片中英雄人物的胸怀气度所折服。后来,该电影在国内创下不凡的票房记录,但国人的口碑却并不见好,一时间批评之声竟然如潮而至。倒是听说在国外,特别是北美一些地区,反到获得了非常不错的评价。当时的我,就有一种如鲠在喉的不快,觉得很多国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看懂该片,觉得国人尤其对国产的事物总是喜欢吹毛求疵,见不得别人的成功,欠缺一颗“英雄”的心,虽说当时就很想参与到评论当中,可又苦于找不到一个可以发表个人观点的平台。
对于电影《英雄》的种种负面的评论,我在这里不想多说,我只想从个人的角度浅谈一下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首先,看《英雄》,观众一定得有颗真正的英雄般的心。只有英雄才能读懂英雄,才能理解英雄的更深广的含义。没有英雄的情怀,就没有资格去谈论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创作团队无疑是一个英雄的团队,从最初的剧本编写到电影的后期制作,他们一定是站在了英雄的高度上进行工作的。因此,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向观众传达一种英雄的情结。正是基于这一原因,观众们才深为剧中的英雄人物的英雄品质所震撼。
其次,看《英雄》,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不能局限在某一个历史阶段,更不能停留在一个人的某些方面,要纵观整个历史。有人曾对该片中的“秦王”做如下评论:秦王是一个暴君,导演是在为一个暴君平反。这一观点,显然还只是停留在七国混战的阶段,停留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之中。试问一下:从古到今,哪个一朝代的更替不经历战火?哪一个开国帝王,没采用过非常手段?唐王李世民如何?但他还发动过“玄武门”这样手足相残的事变。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变,他才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这才有了一百多年的盛世唐朝。当今天我们回过头再看秦始皇,就更应该侧重的是他在我国历史上所具有的非凡意义。中国的统一、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总之,正是因为有了秦始皇,中国的历史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统一”这一思想才深入人心,并被后来的政治家们奉如圣明,在不断的继承中发展着。谁之功劳?只怕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吧!
再次,看《英雄》,不能对着历史教科书上写的去看。这部电影,张艺谋导演不是在拍一部历史记实片,而是以一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无名的身上有着荆轲的影子,他们都是悲剧式的英雄)为原形,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处理,传达某个个体或某个团队对英雄的理解,赋予英雄更深广而又持久的时代内涵。
最后,看《英雄》乃至看任何电影,都不应该过于吹毛求疵,犯了矫枉过正的毛病。电影是人的产物,它不可能完美无缺,带着挑刺的目光看电影,这本身就犯下了看电影的大忌。这种人是永远感觉不到看电影的美趣的。应该说,《英雄》是一部唯美的电影:精妙的结构、优美的画面、宏大的场景、悲壮的音乐、精彩的武打、简洁的对白……当然,你是电影评论家,是电影方面的专家,是本着为电影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原则去看,那自当别论。
我之所以写这篇评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觉得,今天社会是一个英雄匮乏的时代,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南京徐老太事件,使得国人一片哗然,今人几乎再无人敢轻言助人。“帮了人,最后还要被讹,我图什么呀?”有人这样说。猛一听,似极为有理,再一想,却实为不对。徐老太事件只是个特例,只因为被报道,这一特例就被无限放大,放大到几成普遍程度。实际上,生活的真实是:大多数助人的人是能够得到被助者的感激的。即便别人一句感激的话也没有说,那又如何?我们寻求的是自我良心上的安宁。更重要的是,助人者本就应该有颗真正的英雄的心。无私无畏,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我,任何含有自我的想法都不是英雄所为。60年代的雷锋,《英雄》中的众多英雄人物,就极好地为我们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我认为《英雄》中的人物,他们全是“英雄”。小人物“如月”是英雄,她在主人“残剑”的影响下,明白了“天下”的含义,虽知秦王是赵国的敌人,但也知道“秦王”不能杀;“飞雪”是英雄,她虽为一介女流,但她心怀家仇国恨,立志刺秦以报血海深仇,站在她的立场,我们是完全可以接受她的仇恨的;“长空”是英雄,他长枪无敌,但却甘愿倒在无名的剑下,只为朋友,只为赵国;“残剑”是英雄,他从书法和剑道中悟出了“天下”的含义,进而为天下而舍爱情,为天下而力阻无名刺秦。“无名”是英雄,为报家仇国恨,他经过10年的刻苦不懈,终学得一式无解的剑式。之后,他苦心设计了一个刺秦大计,在英雄们的相助下,终近秦王十步,但在最后关头,他悟到了“天下”的含义,放弃了刺秦,而这一放弃,是以生命为代价的。“秦王”是英雄,他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是何等的英雄了得。“残剑”悟到了“天下”的真正含义,但实际上最早悟到的并不是他,而是“秦王”。当“无名”告诉“秦王”,“残剑”曾告诉他“秦王不能杀”及在和他最后道别的时候送他的那两个字的时候,“秦王”不禁感怀落泪。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了他一直缉拿的刺客竟然心怀“天下”,知道秦王杀不得,他没想到自己的知音竟然是自己的敌人,这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而这也正是“秦王”为什么要征服六国,一统天下的最本质的原因。正所谓大音稀声,天下真正理解“秦王”的人太少,人们只知道他征讨杀阀,冷血无情的一面,却不知道他心怀“天下”,为“天下”而战,那怕成为全天下人的“敌人”的一面。所以,英雄的孤独给人以深深的震撼。“秦王”最后抛剑给“无名”,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了“无名”,交给“无名”,就是交给了“天下”人,让天下人评定自己的功过,决定自己的生死。“秦王”自己则面对残剑的“剑”字,镇静自若,似在努力领悟其中的含义,其实并非如此。他这样做,只是想告诉“无名”,或者说是要让“无名”也领悟的“天下”的真正含义,为天下人决定这一剑。“秦王”是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这即是他个人的理想,也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只有这样,之前所有的付出才有意义,所有的在这场血腥漫长的战火中死去的生命才有意义。在整部电影中,英雄的追求、英雄的大义、英雄的敬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