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ime》——如果以时间为计量单位
作者:校人时间:2024-11-22 23:06:56热度:0
导读:从初中时接触到凡尔纳,便开始了我多年铁杆科幻迷的生涯。后来演变成了玩诸如FinalFantasy的科幻游戏,近两年发展到了看科幻电影。我虽是个不爱看电影的人,但遇到科幻、历史等喜欢的题材还是尽量抽空去
从初中时接触到凡尔纳,便开始了我多年铁杆科幻迷的生涯。后来演变成了玩诸如FinalFantasy的科幻游戏,近两年发展到了看科幻电影。我虽是个不爱看电影的人,但遇到科幻、历史等喜欢的题材还是尽量抽空去看的。
从《星际迷航》到《盗梦空间》再到《地心游记》,以及最近的《环形使者》和《Intime》。大约《盗梦空间》是这些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逻辑严谨、画面简单但效果绮丽、镜头视角无一不精、开放式的结尾让人遐思无限。《环形使者》的构思还是不错的,但是看到结尾会发现这个剧所有人做的都是无用功,顿时有一种虚脱的感觉。
无论是电影、写作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开头和结尾大约是最难的。特别是对于科幻影片,开头一定是要交代背景和世界观的,中间再进行铺陈叙述,结尾各异。如果开头的世界观交待不清楚,就会让观众产生云里雾里的感觉。但开头时间又不能过长,两个小时的电影,一般也就在15分钟以内,至少就要把架构交代清楚。这个就很考验编剧的功力。
据说《环形使者》和《盗梦空间》是同一个编剧的作品,但感觉在立意和故事处理方面,《环形使者》都不如《盗梦空间》。《环形使者》的结局更显得让整个剧情无力,虽说妈妈保护儿子是天性,让人感动,但主角的自杀意味着还是放纵了这个疯狂的儿子——幻雨师的成长,30年后还是不可避免的遭到屠戮性的全体环形使者封环灭绝。妈妈的爱能唤起幼时幻雨师“善”的一面,但无法改变整个剧情设定的死链。
昨晚在百忙之中看了《Intime》,片名之所以没像先前提到的片子那样都用中文,是因为我对这个片子的两种翻译“时间规划局”和“潜逃时空”都有异议。看完整部片子,我觉得如果只考虑翻译的“信、达”、不考虑“雅”的话,可译成“时间货币”或者“时间计量”——但如果这样翻译,总感觉不是那么美妙(待我想到比较妙的词再来补充到这篇文章里)。
《Intime》的世界观架构是整个世界是用时间来计量的,用时间赚工资、用时间埋单、用时间消耗一切,同时也害怕时间的流逝。这样本身一个矛盾的设定引观影者入瓮。片子中穷人区和富人区的泾渭分明很像游戏《CrisisCore》中穷人活在巨大的轮盘底下暗无天日,而富人住在轮盘上面享受阳光的设定异曲同工。
在《Intime》中,连过穷人和富人的时区都要花掉将近1年的时间,这对于时间很少的穷人来说,想要到富人区去享受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CrisisCore》中的转盘上下有一处通道连接,通常也是守卫森严,难以逾越。
我发现美国电影总少不了莫名其妙的爱情,男女见一面,只因为两人生活环境落差极大,便一见钟情,然后瞬间决定牵手私奔,而且还尤其偏好贫富差距特别大的“一见钟情”,在我看来这是极其荒谬的感情模式。但这种“美式爱情”又是几乎所有美国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在这一点上,《盗梦空间》处理地就好很多,它是以家庭为背景讲述,而不是这种莫名其妙的一见钟情。
《Intime》有一个设定我不是很能理解:时间是可以随便给别人的,传输只需要两只手握在一起。那么这种传输是只要手握在一起就可以,还是意念中要指示出传输给对方多少?虽说这是个细节,但我觉得这也是电影没办法表达全面的一种表现。如果是小说,或者其他更长一些的艺术形式,就可以将这种世界观上的细节概念讲述得非常清楚。
《Intime》的结局有些不知所云,主角俩人就这么当了全球的通缉犯——像佐罗一样劫富济贫的英雄?——本片没有给出一个解决贫富问题的实质方法,这种理想化的“劫富济贫”实际上根本是杯水车薪,也是很难去实现的。
很久以前,我迷恋武侠故事,那是成人的童话,在里面可以实现贫富差距的消弭,可以打抱不平,可以实现世界真正的公平正义。然而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就算明知如此,也要尽可能努力去做,要发挥出自己的最大力量,但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平衡,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而世界永远公正平等,也许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便没有过。史书的记载都经过了人们的美化,蛮荒时代更是适者才能生存。要想适应,就必须认清自己,把握好每一天,我相信,付出终有回报,但也许是以一种你根本就不经意的方式或者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