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隐士
作者:潜度时间:2024-11-12 10:07:32热度:0
导读:中国最早的隐士,也许就是许由和曹父了。相传隐居的许由听了别人劝他做官的话,忙着跑到河边洗耳朵去了,说人家的话污染了他的耳朵。刚好曹父牵着头驴经过,知道这事后忙着调头,说许由的耳朵污染了这清净河水,怕他
中国最早的隐士,也许就是许由和曹父了。相传隐居的许由听了别人劝他做官的话,忙着跑到河边洗耳朵去了,说人家的话污染了他的耳朵。刚好曹父牵着头驴经过,知道这事后忙着调头,说许由的耳朵污染了这清净河水,怕他的驴子喝了坏肚子。许由一听,人家果然比他高明许多,立马佩服的五体投地,当下两人就结伴游山玩水去了。这两位怪老头可谓是中国隐士的鼻祖了。这两位虽然没什么大公德,但他们的高风亮节开始影响一代代的中国文人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他们死前所唱的采薇歌也留传千古。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吾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隐逸文化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是在文化与政治、现实与理想、精神与物质的矛盾下产生的。政治昏暗,仕途艰险的环境下,人们羡慕、向往淡淡林烟、溶溶流水。宋人有词《水调歌头》曰:
平生太湖上,来往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鱼蓑。银艾非吾事,立壑漫蹉跎。脍新鲈,斟碧酒,起悲歌,太平生长,不谓今日识干戈。欲卷三江雪浪,静洗红尘千里,不用挽天门。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大隐隐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王维也曾有诗曰“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但文人多自视清高,追求倚仗柴门,临风听蝉的清悠日子。“醉于菊花中,卧在白云下”的生活成成了隐士的梦想。但他们并不是弃世厌生,而是在泉林之中追求卓越不凡,超然外物。这是对生命深层的关怀,对永恒价值的向往,是一种淡泊宁静的生存方式和典雅的文化品位。
隐的内涵是“不仕”,但深受孔孟儒教侵染的士人们却很难真正泯灭入仕的情怀。真正能做到“笑着菏衣不叹穷,醉宿渔舟不觉寒”的寥寥无几。天生爱过这种日子的不多,隐士多是为仕而隐,而不是为隐而隐。唐朝不是“钟南捷径”蔚然成风吗?隐居成了文人墨客怡情山水的手段,也是他们抬高身价的方法。隐居为了引起注意,尽快出名,就选择归隐山林。此中大有也有鱼目混珠为猎取高官厚禄钓饵之嫌,但这也是封建思想同儒教文化相融的一种渠道。
隐居既是文人墨客自视清高的表现,“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也是他们失意后的慰藉,“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还是他们新的仕途的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的皇帝多数喜欢落得“求贤”的美名,这贤士中的第一人选便是隐士。于是有些人就用隐居来抬高身价,个中高人莫过尚公与孔明了。
相比之下,介子推太惨了。他求的不过是一丘一壑的清净,无奈晋文公一定要一把火烧他出来,他却傻傻的抱着一棵树死了。介山回响着的一句句的“足下”怎么也填不满这千古遗憾。严子陵可比他聪明多了,悠悠然钓了一辈子的山云水雾。刘邦也似然了,没学晋文公放火,不然可对不住富春江的一派奇山异水了。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光并无功绩,亦无么才华,何以西台独钓传为千古佳话?他代表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高尚情操。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而独往。他们渴望自由,崇尚自然,蔑视权贵,徜徉高蹈,飘然出尘,逍遥于天地间而心意自得。这些严光做到了自然成为他们的偶像。隐士大多徘徊在“隐”与“仕”的矛盾之中,“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善劝谁又肯听?就连孟浩然也不能免俗,鹿门山的月照松径究竟敌不过红尘万丈的诱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他写了这首干渴诗,望张丞相提拔一下,没料到却碰了一个软钉子。仕途险恶,张九龄深知其苦,何苦让“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孟学士染上这一缕俗世的烟尘呢?他也只能在月色朦胧、烟气缭绕的夜晚吟着“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除归”陶渊明隐于山水,隐于性情;“身在官场,心在醉乡”,李白隐于诗酒,隐于愁苦;“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隐于红尘之外,陆羽隐于茶香之中;“疏影斜横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逋隐于鹤隐于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王维隐于诗画,隐于佛理……隐逸之法不尽相同,但所追求的都不外乎是“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香”的闲适。
陆游的一首《鹊桥仙》则写出了真正的隐士: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到了近代,一代大师李叔同也一入佛门万事空。中国的隐逸之风源远流长,但此时也以走到了尽头。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国文化所缔造的隐逸之风也已漂流散淡了。但个中还是有人欣羡流水山林的悠美,向往白云落照的清闲。我也曾梦想过着“房前栽花,屋后种树”与世无争的生活。逍遥于清山绿水之间,不问人间俗事。我觉得我们需要用这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与理想来挽回遗失了的诗情画意,清除世人纷繁复杂的欲念,还文人一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还世人一种纯净的情怀,还我中国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