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中国,可以用来标榜“国度”的东西有很多,大约吃与喝也可忝列其中,或者说得好听点罢,中国是美食的国度,中国是美酒的国度。吃不是砢碜事儿,喝也不是砢碜事儿。但说吃谈喝恐怕就不十分光彩了。你想啊,如果整天
在中国,可以用来标榜“国度”的东西有很多,大约吃与喝也可忝列其中,或者说得好听点罢,中国是美食的国度,中国是美酒的国度。
吃不是砢碜事儿,喝也不是砢碜事儿。但说吃谈喝恐怕就不十分光彩了。你想啊,如果整天对“陈年老酒大闸蟹”喋喋不休,恐怕难逃“没出息”的嫌疑。
就酒与食而言,食是人生存之必需,“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不吃会饿死人;酒却不同,它只不过是生活的点缀,三年不喝酒,照样满地走。这是食与酒的本质区别。“民以食为天”,酒算什么?顶多算是天上的一朵云,彩色的云。
孔子说:“食色性也”。食欲保存了自身,性欲延续了后代。这里面食是前提,可见吃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酒则不然,喝多了会祸害自身,也可能培养出“酒精儿”来,于优化物种及提高民族素质不利。喝可谓“祸在当代,殃及千秋”之为。所以吃即便到馋的程度也没什么,喝即便不过分也有点什么。
中国人重视吃是有传统的,也曾付出了血的代价,经验是吃着算得的,撑着算赚的;教训是饿怕了。往事越千年,中国在上十个世纪中,饿死人数为世界之最,因饥饿而爆发内战的次数也为世界之最,农民起义为了什么?主要原因是饿急了,主要目的是为了填饱肚子。历史上决没有因为皇上不给“二锅头”喝从而揭竿而起的。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中国人为了捍卫吃的权力和尊严又岂能与鸟相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似乎太遥远。六十年代的饥荒我虽没赶上,但我却是那个年代孕育的,明显的营养不良,现在仍写在脸上。读小学中学时,萦绕在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字是“饿”,给自己的品质评价是“馋”;参加工作以后围绕我的也只有一个字是“喝”,给自己的状态评价是“醉”。由“饿”到“醉”标志着我们国家或者说我自己这二十几年来的深刻变化,这变化餐桌是最有发言权的。按照那年月老百姓的“社会主义吃饱,共产主义吃好”的朴素理想,我们今天的生活该算是天堂了罢。
中国人讲究吃,而且讲究吃的艺术,也就产生了不逊于酒文化的食文化。中国的食谱多如牛毛,大菜系辖小菜系简直就是一座食的金字塔:从宫廷的满汉全席到民间的羊肉泡馍琳琅满目;从“黄金宴”到绿色食品、黑色食品层出不穷,只要你想吃,便“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的名厨绝对比全世界的科学家还多;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驻外“大食馆”难以数计,中国饮食走向了世界,马勺瞄准了洋人的嘴巴,可喜可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吃法。平原吃稻米,丘陵啃地瓜,草原牛羊肉,沿海鱼蟹虾。过去是爱吃不爱吃也是这玩艺儿,如今不同了,随着交通航运的发达,南菜北调快于南水北调,西酒东输快于西汽东输,山珍下海,海鲜上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大融合。飞机短了距离,使“生猛”一族有幸在走过“天堂之旅”之后再“赴汤蹈火”;大棚乱了四季,使北方食客冬日里也不再只吃酸菜白肉了。令人遗憾的是从而大吃大喝也上了档次,腐败从此触目惊心。
吃好之后就是喝好,酒也就越来越提到议事日程。过去时有句“国问”,见面第一句话就问“吃了吗”?在厕所里也是这句话。如今有改变之势,时髦的问法是“离了吗?”好坏总是换了样。
我有位同僚,下午见面时总这样问我:“祝,喝了吗?”我若说“没有”。他就说“晚上整点?”我以为在男人堆里,问“吃了”不如问“喝了”好。事实也果然如此,现在请人吃饭都不叫吃饭,叫喝酒。我接到的邀请中十有八九是“我请你喝酒哇?”或者干脆“中午整点?”整点啥呀?那绝不是大米饭。
喝酒不吃饭,甚至很少吃菜的人很多,此乃四大“惹不起”(光膀扎领带,喝酒不吃菜,乳房露在外,骑车八十迈)之一,可见吃与喝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相对独立,“酒囊”与“饭袋”很难同属于一个人,兼职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