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的玩笑讲述一个心痛的无奈
作者:副歌时间:2024-11-13 03:02:44热度:0
导读:一年一度的高考在两天异常的气氛中总算结束了。最近有消息我说今年全国又是少了七十多万考生。原因没有说,但我想,这大概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的中国教育算是高成本了。读一趟大学少说也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两天异常的气氛中总算结束了。最近有消息我说今年全国又是少了七十多万考生。原因没有说,但我想,这大概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的中国教育算是高成本了。读一趟大学少说也要十几万。这对以一个工薪阶层可不算是个小数目。至于说农民那就更是有点望洋兴叹的味道了。
听说今年考生的录取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多。中国就这样,前些年还说人才奇缺,大学太少。这才几年功夫,大学就如春笋一样,到处发芽。昨天还是个中专建制,明天就有可能变成大专或者本科了。有些不起眼的专科学校也不知道得到了什么的帮助,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本科,名字叫得格外的好听。
不是我杜撰,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大妹大学毕业分配到一所大学里工作。本来这所大学是研究纺织方面的东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工程大学。一问大妹才知道,现在他们学校也升格了,变成大学就可以招收一本学生了,再说了,升格之后他们的工资待遇也提高不少。我问有什么变化内容没有?大妹笑笑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学校根基,怎么可能有什么变化呢?
一语道破真谛,看来中国当今的大学大多也就是说说名字而已。难怪去年有位日本朋友来中国农村进行考察,他很是不解的问我,中国的GDP增长那么多,为什么中国大学生就业却成问题。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他说在日本,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少。既然中国一年毕业那么多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没有事做呢?
日本朋友困惑,其实我也一直困惑。既然中国需要人才,为什么人才培养出来却得不到利用?如果说中国不需要人才,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投资那么多的钱财去培养人才呢。不过有位在从事实业的朋友又一次和我闲聊,我问他现在大学生多了,他为什么只招收农民工呢?难道读了四年大学的青年人还不及农民工管用?难道知识在他那里就没有作用?
朋友先是苦笑着摇摇头,然后又是痛苦的摆摆手。说我是不知道,如今的大学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大学生。天晓得他们在学校里都学了些什么,真的要把他们放在工作岗位上,还真的就不及农民工。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大学生没有学到知识?不会吧,四年光阴那在人生关键的时候那可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朋友说,我是没有办法给你说。不过最近青歌赛马上就又要开张了,这回又知识问题,评判有余秋雨先生,你要没什么事情的话就去看看,看过之后你就会明白今天的大学生到底是什么了。
我没有想到朋友会让我去看青歌赛。他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据说资产早就已经过了数十亿元。我们说大学生,他竟然让我去看青歌赛,他最后还叮嘱我一定要看专业组的,因为那里的人全都是大学生。
平日里我对音乐不是不爱,只是实在是听不出个门道来。可朋友这样么一说我倒是还真想看看。我知道妻子最关心这档子事情了,于是我就向她打听一些情况。谁料妻子告诉我,她在网络上看到,今年的综合知识问答有可能是于丹主持。我一听心里就凉了半截。对于于丹的表演和才能我还是很敬佩的。可是我总是觉得作为一个学者,单凭嘴皮子似乎给不了人们更多的收获。
于丹是讲论语发家的。有一段时间有人说于丹是孔子的红颜知己。我不知道是戏谑,还是真的他们就这样认为。不过我想,如果于丹真的成了孔子的红颜知己,那孔子也就真的太不幸了。过去我听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不是谁说说就能理解其中的要义的。可谁料,中国出了个于丹,于丹就是凭着一张嘴竟然把论语说的让人雾里云里的,有时候真的有些不知所以然。
毫无疑问,于丹现在是中国名人了,汶川地震她去了,做了什么我不知道,可是回来在电视节目里一鼻涕一把泪的给我们讲世界上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大善。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作为演员,于丹还是有她的独到之处的。可是作为学者,我怎么觉得鼻涕还眼泪似乎说明不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大善。没想到如今让她来主持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我怎么觉得也有点做秀的味道。
不过在我的心里始终坚持认为于丹做这样的节目不现实。可妻子说既然网上说了,那就有可能。再说了,妻子对于丹是钟情有加,她觉得于丹是巾帼豪杰,是他们女人中的杰出代表。一个小小的青歌赛有什么做不了的。我知道我说什么妻子都是不会认可的。因为她就是认为于丹了不起。敢说论语,敢和中国历史的传统叫板,就是不同凡响。
可是昨天青歌赛开始了,打开电视一看,结果主持综合考试的人依然还是余秋雨先生。我不是说余秋雨先生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我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几本著作,我感觉他对历史和文化的那种苦旅感受还是很令人回味的。
昨天晚上是第一场比赛,美声唱法。许多人都是大学毕业的,好像还有大学的讲师。在我觉得,他们也算是中国时代的角儿,他们应该代表中国的一种文化。我不喜欢美声歌曲,可是有了余秋雨坐在那里,我就喜欢守在电视机前。我喜欢听余秋雨先生对历史,对文化,对人物的那种理解。
有一道题是关于诗人的。当时余秋雨问中国第一部诗歌集叫什么名字,看起来很是潇洒的小伙子不假思索的就回答是《史记》,我从余秋雨的眼神里感受到了那份无奈。可是这时测试,他还不能公布答案。接下来余秋雨又问,中国第一位伟大诗人是谁?他叫什么名字?小伙子还是不假思索,回答说是李白。这时我看到余秋雨开始扶架在鼻梁山那个的眼镜了。我知道他不敢再问下去了。
作为中国人不知道《诗经》,不知道屈原。也真的是可怜了余秋雨,因为我真的想不出来他还能怎样评说。不过我发现现在的余秋雨和往日有些不一样了,他的心态也平和了许多。看得出来,他还想再说点什么,因为他不愿意让眼前的这位小伙子背着鸭蛋下去。
于是余秋雨问屈原的名篇叫什么?小伙子还是不假思索,这回好像是充满了自信,他回答是《水调歌头》。余秋雨失望了,台下是一片哄笑。我当时坐在电视机前也觉得有点无地自容起来。难道这就是我们当今的大学生?难道说今天的中国人唱着国外的歌剧是这般的认识和了解我们中华的文化?
我觉得,作为中国人不该不知道《诗经》,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起源。说到诗人,我们不该不知道屈原。更不应该不知道屈原的《离骚》。也许是我说的有点苛刻。但是我觉得作为汉人不知道汉人从何而来,难道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