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大批辞职对改革和社会稳定有害无益
作者:民主改革时间:2024-11-12 15:06:19热度:0
导读:现在这种按职务、级别和工龄来核定公务员工资的方式,是一种劣胜优汰机制。用大幅度降低基层公务员相对收入水平的方式来倒逼着基层公务员大批辞职,不仅起不到减员增效、节约行政成本的作用,反而可能影响现有行政体
现在这种按职务、级别和工龄来核定公务员工资的方式,是一种劣胜优汰机制。用大幅度降低基层公务员相对收入水平的方式来倒逼着基层公务员大批辞职,不仅起不到减员增效、节约行政成本的作用,反而可能影响现有行政体系的有序运转。基层公务员大批辞职对改革和社会稳定有害无益。
最先辞职的公务员,要嘛是已经捞足了第一桶金,趁乱全身而退的官员;要嘛是基层公务员中多少有点实力和底气的精英或者自我感觉良好的伪精英。
赖在体制类的混混,依然会赖在体制内。看看网络上那些一面上班时间用公司的电脑泡网耗日子,一面在网络上抱怨社会不公、骂老板总逼着加班的体制外混混们的表现就知道了,这是国人的劣根性使然。
把那些捞足了的官员圈在体制内,只要他现在不敢了,国家利益就不会有新的损失,东窗事发只是迟早的事。如果让他们趁乱而退,混过了离任审计这一关,以后天高海阔自由之身,再追究当年事,“双规”就不好使了。官员移民,财富外流。官员下海,他们有大把的钱可以“交学费”,同业竞争时,小本经营者那里拼得起?
一个基层单位,总要有几个业务骨干来支撑才能维持正常运转。真象民间传说的那样,全是一群混日子的草包,不用群众强烈要求,上级早就动手调整人员了。业务骨干就是一个单位的精英,金子在那里都发光。凭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环境的学习和生存能力,至多一两年时间,在任何一个行业他们都可以成为翘楚,那些此刻叫得欢的体制外80后废品男们恐怕唯有望其项背。
就算是精通关系学的伪精英,多年机关工作耳濡目染的法理和权术熏陶,在商场上和耿介鲁莽的同行们抢资源、争客户,玩心机谋略,那也多半是一边倒的战争。八面玲珑的他们,能够侍候唬弄得了领导,还怕忽悠迷惑不了客户。
机关单位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职员,逼到了那个份上,说不定开个店自己当老板也打理得井井有条,进私企做个工长、店长、经理、总监也干得有声有色。这不是夸张,是因为参照物发生了变化,综合素质在那摆着呢。不说后来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进来的那些年青人,不说那些当年通过各类社招进来的招聘制干部,大学分配或调动进入国家干部序列的人,就算是那些当年从其它途径进来的人,多年免费的机关大溶炉历练,煤炭在金子堆里放久了,多多少少也会沾上些金粉。
那些连点金粉都没沾到的混混,他要存心赖在体制内,《公务员法》除了那个连续三年不称职的条款,还真没有啥可操作的具体规定。等着看公务员下海后生存窘况的人,恐怕永远也看不到那一幕,等来的只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
基层公务员大批辞职,对现有就(从)业环境将产生巨大冲击和破坏,程度可能远超过当年的国企职工下岗潮。
改革需要一部份人做出牺牲,大势所趋,徒劳的争议和空洞的喊穷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接受这个事实。毕竟只是相对减收而已,还在心理和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并没到基本生存也受到威胁的地步。
但是,如果继续这样相对负增长,出现大批公务员辞职后创业、二次就业造成现就(从)业人员大批失业现象,那就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值得各方认真思考和应对了。
中央频发禁令,是为了加大治理贪腐力度,有它的现实需要。基层公务员的当下困境不过是因禁令被体制系统性放大后的池鱼之殃。中央的本意决不是让基层公务员甚至吃不起“人评21块”标准的午餐,更不是要逼着基层公务员大批辞职。请不要故意误读中央精神。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禁令当发,基层公务员困境通过最近的网络热议,中央应当已经了解实情。
个人以为:在狠刹四风,禁止滥发福利的同时,通过公务员工资改革,增加刚性收入,确保基层公务员收入始终处于当地中等收入水平,才能留得住人才,才能保持新老交替的稳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