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手的变迁
作者:八卦拳时间:2024-11-07 00:51:10热度:0
导读:满市花风起,平堤漕水流。不堪春解手,更为晚停舟。古埭天连雁,荒祠木蔽牛。杖藜聊复尔,转盼夕烟浮。这是宋代诗人秦观的《次韵子由题斗野亭》,其中“不堪春解手,更为客停舟。”之句是说春天朋友相逢,高兴得不能
满市花风起,平堤漕水流。
不堪春解手,更为晚停舟。
古埭天连雁,荒祠木蔽牛。
杖藜聊复尔,转盼夕烟浮。
这是宋代诗人秦观的《次韵子由题斗野亭》,其中“不堪春解手,更为客停舟。”之句是说春天朋友相逢,高兴得不能忍受离开,竟为朋友停舟不归。在他的《又别牛司理》中也有“解手莫令书信断,故园桑梓幸相邻。”的诗句,苏籀、张嵲也分别有“绣袂吾徒强掺执,解手一举南飞鸿”“解手旧年永,寄书新岁稠。”的诗句传世。究其“解手”之意,乃代“离别”。宋时朋友相逢谓之“携手”,与当今“握手”有相同之意。离别则称“解手”与当今“解手”代表“上厕所”之意就大相径庭了。
“溲”字在中国汉字中是较早使用的一个字,它的许多含义中有一种意思就是当名词时指“大小便”,作动词时“排泄大小便”。《后汉书•张湛传》中有“湛至朝堂,遗失溲便,因自陈疾笃,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之句。《国语》也有“臣闻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司马贞索隐“前溲谓小便,后溲,大便也。”由此可见,若早期古人把“上厕所”用解替代,那也只能为“解溲”而绝不可能写为“解手”。
有人说“解手”之词最早用于“上厕所”之意思出于《错斩崔宁》一书,中有“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之句,我未读过此书,现在也难寻其真本,假如珍本就是“解手”二字,我想那也有可能为“解溲”之误。因为此书为宋人所写,不能不知那个时期“解手”指“离别”。难道真的会把“离别”之意引申到人体“大小便”的排离?
考问当今华人的老家,好多人会说:我的老家在山西,洪洞有棵大槐树,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为什么呢?据史料记载,明代洪武初年前后计有移民12批次。移民规模之大从其规定中可见一斑。“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
为了顺利完成迂移任务,明王朝恩威并用,告示乡民:凡愿意迁移者,允许他们到所迁地区“自行置屯耕种,免缴三年赋役”,每户发给农具购置费银20锭在家等侯;凡不愿迁移者,限三日内到洪洞县广济寺的大槐树下领取“免迁证”,百姓纷纷赶往大槐树下。结果,官府派大批官兵将成千上万的农民团团围住,强行将他们和自愿迁徙者一同迁往外地。迁移途为了防备迁民途中逃跑,官兵就把人们一串串反绑起来。行进途中如果有人逃跑,官兵就严惩不贷。如果有人要大小便,就求告押解的官兵说:“我要大小便,给我解开手吧。”在漫漫行进道上,需要大小便的人次数多了,语言也就简化了:“我要解手。”这样,“解手”一词就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了。由于手臂长期反绑,人们就养成了“背手走路”的习惯。这虽是祖祖辈辈老百姓的传说,但也不无道理,不然“解手”一词代表“上厕所”也不会在百姓中广为流传。“解手”演绎了一部百姓迁徙的血泪史。
青灯相对许儒酸,老去羁游自鲜欢。
昨夜榕溪三寸雨,今朝桂岭十分寒。
知心海内向来少,解手天涯良独难。
一笑不须论聚散,少焉吾亦跨归鞍。
我想宋代诗人范成大,在送周直夫教授归永嘉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解手”代表“上厕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