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上,赵本山和某教授,就赵本山虚心征求意见征来的要求他在创作上更“高雅、更现实主义”等意见发生激烈争论,成为近期不少媒体关注的热点。以赵本山为导演,一群二人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上,赵本山和某教授,就赵本山虚心征求意见征来的要求他在创作上更“高雅、更现实主义”等意见发生激烈争论,成为近期不少媒体关注的热点。
以赵本山为导演,一群二人转演员为班底的《乡村爱情故事》,已经拍摄了三部,并且在各地都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为了更加完美地推进《乡村爱情故事》的第四部,赵本山携所有主创人员与京城专家们进行了探讨。
“我们今天到这里来,等于是进到疗养院疗养,要听取专家的意见,你们要给我门开点良药。”“多批评,少夸!”赵本山开场白很是诚恳,其真实性也绝没有做作。
我没有什么根据说赵本山想借此炒作他的《乡村爱情故事》四,而且凭借前三部的开路,《乡村爱情故事》四一定会乘势而上的。作为国内腕级的赵本山,想在前三部的基础上,把《乡村爱情故事》四层次和品味提高,在作品质量上有所的突破的本意,是无可置疑的。特别是近些年,赵本山在春晚和小品界泰斗级的地位,以及《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故事》系列等电视剧的热播,较高的收视率带来的鲜花、掌声、喝彩声,各种层次的交际应酬和各种层次人的接触,让赵本山走出了原来的小世界,融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他的艺术的审美,他对生活矛盾冲突的发掘,他对情节的铺垫和设计、他对电影电视这个行业规矩和技术手段的应用等,都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提升。
更好的让《乡村爱情故事》四有很好的产品质量,避免前三部的老套路,有所创新和新意,在贴近生活中更好的增加娱乐性和艺术性,成为农村题材中的收视率高艺术性强的精品,是赵本山此次研讨会的初衷。
但对于一些“本山先生应该抓住更广博、更深层的东西,敢于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下来,长留艺术史。”的尖锐批评,因其触动了赵本山农村出身,读书不多,虽小品频频获奖,电视剧有较好的收视率,但仍被一些主流的所谓文化界人士瞧不起的敏感神经,赵本山压抑不住内心对瞧不起乡土文化所谓文化人骨子里的鄙夷,将虚心提受丢在一边,扬起盾牌坚决反击。于是本应是虚心接受批评意见的研讨会场,变成了赵本山舌战君儒的见招折招的辩论战场。
在此我们不去评论赵本山大俗到大雅的理论对否,也不评说专家批评赵本山电视剧过俗,缺乏现实意义,以人的生理残疾、身体缺陷和智障等为买点的作法,我们只是就研讨会博采各家之长,虚心接受意见以利提高的初衷,在不同意见产生后的态度上看,腕级的赵本山已经很难听进不同意见了。假如赵本山没有现在的盛名,没有现在的追捧的鲜花掌声,他对于这些专家的意见,即使是心中不悦,是否能愤而拍案而起,言辞激烈的逐条反驳?
赵本山的农村题材电影和电视剧,是他在不断挑除二人转的不雅后,以绿色二人转为目标奋斗的结果。如果没有他将二人转的幽默诙谐洗去黄色着上绿色,二人转这个濒临绝境的艺种,别说现在的红遍银屏和大江南北,就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二人转的良化,赵本山功不可没。说赵本山凭一已之力,把二人转不但救活了,还搞红火了一点也不为过。君不见那些原来几十元出场费的二人转演员,现在动軏几十万了吗?
对于《乡村爱情故事》来说,专家提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但一定也是代表了一个阶层或层次人群的看法或意见。简单的收视率,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在者这个收视率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有什么权威机构和部门来证明这个收视率的真实性,现在还是很难说的。
对于专家的批评,赵本山可以“不满”,但应该保持会前的谦虚。并不能因为他有生活在农村的经历,就否定其他人对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建议。更不能因为他的知名度高了,店大欺客,名大压人。不喜欢隔靴搔痒,那就得接受直中要害。专家建议的雅也不是要彻底否定他的俗,只是如保更好的融和雅与俗,提高电视剧的质量,这一点来看,赵本山和专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无非是对于雅与欲的看法有所不同,但雅俗兼融是他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言辞上如何激烈交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观点在探讨中如何能彼此深化理解,彼此汲取有益的东西,彼此在自我反省和换位思考中提高。赵本山有自已的创作自由,有自已的习惯路子。如果你不去征求别人的意见,你愿意怎么搞,那是你的个人的事。但你召开研讨会了,让众人提意见。人家善意的实在的说了,你又不接受了,说了“有些人是靠质疑吃饭的。”这样冲动的话。这种冲动,缺少了一点包容,缺少了一点胸怀,而且也将一些本想一吐为快的意见,扼杀在摇篮里了。
赵本山由一个农村孩子,历经磨难,靠个人奋斗成为小品界的泰斗,北方农村题材电影电视剧有影响力的导演制片人,我是十分的佩服,也很喜欢他的小品。对于他虽没有多少文化,但靠自学能搞出收视率高,让群众喜欢的电视剧,我十分钦佩。但对于他对于批评意见接受的态度,以及事有情绪性的给提意见的人下为是不怀好意的判断,是不敢苟同的。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种境界,但要做到,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对于一些事物,不能简单、轻率地否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知抒已见,从容探讨,在争论中理解,在理解中消除分歧,在坚持中促进百花齐放。这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必须的氛围,这也是一个艺术家需要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