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08年发生太多事,仿佛都以迅疾的姿态,直抵心扉,痛彻了宁静。甚至连感恩节,一个纯粹“泊来品”标签的节日也别样的来临。惯常的把Q挂线,为的是“挣太阳”,久了,就明白了日子果真是可以“晒”出效益和荣耀来的
08年发生太多事,仿佛都以迅疾的姿态,直抵心扉,痛彻了宁静。甚至连感恩节,一个纯粹“泊来品”标签的节日也别样的来临。
惯常的把Q挂线,为的是“挣太阳”,久了,就明白了日子果真是可以“晒”出效益和荣耀来的——当Q里的星星聚合了一束光芒后,就会演变成月亮;而当月亮随着光阴转啊转,转得散发出圣芒时,就会衍生成太阳。
记得有一天曾好奇的询问过网络间的朋友,挣了太阳有什么用呢?
“建群啊,建自己的群。你可以让你的好友们在同一个群里自由交谈。”网络间朋友的答复当我对挂Q有了强烈的目的性:我要建一个群。
但今天,群里十分安静。我的心忽然有一阵惊悸,身子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很冷么?今天虽然阳光出来了,但一早结霜了的。气温偏低。我把门关上吧。”细心的同事隔着办公桌看了我一眼,起身去关门。
不是。是一种让我突然很冷的感觉。群安静得接近冰点。
“回来了。刚才去送那两个同事和朋友。”有人在群里说话了。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我顿时握到了寒冷的根源,泪就潸然落下。
“11·15杭州地铁灾难”瞬息让我们失去了同事和朋友,“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依稀古乐府,《薤露》痛歌陨。
犹记当日,人在深圳。电视报道跌入视线里,那一刻,震惊和疼痛交织,湮没了任何的思绪和思维。接下来的几日,一直在深圳地铁的工地上记录,见到项目上的员工们集中在一起看新闻,深扼腕;听到项目上的管理者们对事故自觉的分析、反思和警觉;再看到随着事故的发生引发的一系列的媒体诟病和种种“口水仗”,扪心自问:这般的代价何来何去?何去何从?
我的工作岗位让我得以感知、了解、见证了所在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的变革、发展和扩张。我从我自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迁,明确的懂得一个企业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履行着怎样的社会责任和企业使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改革诱发的阵痛的承受并消弭渐适应;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到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身份置换;从年承揽任务接近亿元到经营生产规模双越百亿的综合能力快速提升;从粗放管理转型到追求精细化效益的应对市场竞争谋求持续发展的责任;从企业劳动用工主体“正式职工到协作队伍员工”量和质的变化;从职工主人翁意识教育到与协作队伍员工的“五同”管理(同劳动、同学习、同生活、同参与、同娱乐)和“三共”建设(共铸诚信、共创和谐、共同发展),……我们一路走来,朝着强企富工的同一个目标。
作为一名企业人,更作为一名社会人,在事故进展到今天这样的情形下,我自觉我和所有企业内的人们一样,心痛无言。相对于当前国家以增大建筑市场投资和建筑规模扩张以拉动经济内需的决策而言,我只希望11·15对于中国建筑市场是一个该彻底警醒的日子,那定义为“地铁灾害”的范畴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事故本身上。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解放思想,观念先行。”如果每一方机构和人员能就此深刻的反思与探究,尤其是把“举一反三”的“三”不要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是从一个项目的立项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设计是否符合发展环境?监督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施工是否符合规范操作,等等,我想,事故的发生率会降低一些,再降低一些。而随之而来的部分不清晰、不完全、甚至是有失公允的通报或报道都不要把任何一方都置于一种边缘状态,而无端的造成一种次生灾害吧!!!
我在当日,将Q个性签名改为“11·15蚌病成珠”,意在“杭州地铁灾害”仿佛身体上嵌入一粒砂子的河蚌,在疗伤的过程中从自身刺激分泌出各种有利的物质,好比各方面不断的反思和纠偏,待到伤口复合,就出现一颗晶莹的珍珠——地铁建设有序进行,建筑市场环境明净光亮。或许,事情的发展并不能顺展,就如同有沙子的入侵,有痛苦的磨难,未必都会孕育出珍珠一样,我只暗暗祈祷灾难不要衍生成屈辱,和深渊。
我的博客留言栏里存储了关注事故发展动态的博友们的询问和看法,我感谢他们!他们把温和的、尖锐的;分析式的、揣测式的;担忧的、安慰的种种言论都体面的留在了我的私人留言箱里,为此,我深深的懂得了博友们的心怀,他们关注着事故,关注着我们的企业,也关心着企业里如我一般的员工。
在深圳,因了工程专题片事宜,我初识一名年轻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他起了一个有意思的网名“钱龙在天”。我胡思乱想惯了的,暗揣他既然不是钱姓,自不会谐音“潜龙”,更何况《易经》云:“潜龙勿用,飞龙在天。”既非潜龙,何为世俗束缚了,成为钱龙?
感恩节这天,为后期制作的事在网上意见沟通,顺带着就问了。
“那要看你拿什么衡量潜与飞的状态了,比如钱。这是小到微观个人,大到宏观世界,亦还是经济权衡啊。”他的一番话让我有所感触。
建筑企业技术人员白天奔波在工地现场,夜晚在办公室整理内业资料,司空见惯。每当采访他们这样的群体,问及对生活的感想时,多数人会无奈的微笑着说“天天搞技术,人都快麻木了。”——他们在某一个项目工程没有完全竣工前,是很难划分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分界岭的。在我们这样的企业,技术工作独自散发出一种微芒,只可惜很多人看不到。甚而是在技术交流会、成果发布会上发表成果,陈述科研时,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同行和专家们能看到他们因工作而闪烁的光泽。
物质世界的诱惑有太多形式,在看到这个事实的同时,我更加看到行走在建筑工地上的工程技术员们乐观、理性、向上的精神层面——他们在职责内,力所能及的追求卓越。
“局石武客专河南段成功打下第一桩,在全线率先实现开工。11月27日,位于黄帝故里河南新郑的公司石武客专四分部搅拌站工地彩旗飞扬,鞭炮震天。备受各级领导关注的石武客专河南段开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上午10时18分,京广客专河南公司总经理陈伯羽宣布:中铁四局石武客专河南段开工!”我的同事在现场发回第一报道。
局副总经理李学民代表施工单位致辞。他说,中铁四局作为国家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为能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参与国家重点工程石武客运专线的建设深感自豪,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