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在这段话里,详细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若不好学将会导致的后果。因为子路曾推荐子羔去费邑当官,说读书没有什么用,于是孔子说子路是在误人子弟,害人不浅。在这里,孔子详细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其中许多都是针对子路的毛病的。如“好勇”,“好刚”,“好直”,“野哉”,等,都是子路本身的毛病。
孔子对子路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附带的六种弊病么?子路说不知道,于是孔子把子路叫过来,一伍一拾地给子路讲解。说崇尚仁德而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愚弄;好耍小聪明而不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好高骛远,没有根基;恪守信用而不爱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受伤害;崇尚耿直而不爱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捣乱闯祸;崇尚刚强而不爱学习,它的弊病就是胆大妄为。
这一通道理,其实有好多都是针对子路的缺点讲的,想必子路听了之后肯定有所感悟,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孔子教育学生的高明之处,确实做到了“有教无类”,而且对于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其中也体现了“仁”。
子路虚心向孔子求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则及时提问,体现了子路的勤奋。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此而殉难了,但管仲没有自杀。接着又说:管仲这样做,未能体现出仁吧?孔子说:齐桓公不凭借武力而多次主持列国诸侯的会盟,都是管仲的贡献。像他这样就是体现了仁啊。按照子路的观点,管仲也应该跟召忽一样,为公子纠殉难才算是仁。于是,孔子对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让管仲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仁”。
子路是个思维很活跃的人,因此不免要与孔子观点相左,于是则与孔子争论一番。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中牟邑宰佛肸请孔子去做官,孔子有意前往。子路说:以前我听老师说,亲自做了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会去的。佛肸占据中牟发动叛乱,可你今天却要去他那里,这怎么解释呢?子路认为孔子的话前后矛盾,所以不高兴地向孔子责问。孔子说,是的,我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薄,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么?难道我是一个苦匏瓜么,只能挂在那里却不能吃?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受不良的环境影响的,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实,孔子很赞赏“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但是,这次的决定,却有点违背他的初衷,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孔子急于找平台实现自己抱负的迫切心情。
子路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途中遇到到了长沮与桀溺两位隐士。
孔子让子路前去问路,长沮说孔子应该知道路;子路又问桀溺,桀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桀溺说:浊浪滚滚,普天下都是这样,可是谁能改变的了呢?桀溺说,你与其追随那到处躲避坏人的孔丘,还不如跟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在一起呢。子路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心情怅然地说,人总是不能跟飞禽走兽群居的,我不跟众多民众一起而跟谁在一起呢?要是天下太平,我也就不必领你们来改变世道了。这句话说明孔子胸怀天下,而不是像长沮与桀溺两位隐士一样,只是独善其身,两耳不闻窗外事。孔子也借此向自己的弟子们阐述了他带领他们周游列国的神圣使命。
有一次,子路在跟随孔子的途中,又落在了后面,遇到了一位隐士。这位隐士留子路过夜,并且好酒好菜殷勤地招待了子路,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与子路相见。第二天,子路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让子路再回去拜访一下。但是,到了老人家里,老人却出门了,只见到了老者的两个儿子。于是,子路对他们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说:不出仕是不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弃,那么君臣之间的义就更不能废弃了。不能只想着自身清白,而却破坏了最重要的伦理关系。君子出仕做官,是为了体现大义。我们的主张不能实施,心里早就明白了。言外之意是,即便我们到处流浪,学说不被采纳,但是,依然要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以义为上为天,为了实现理想而做艰苦卓绝的努力。而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平安而隐居乡野,不问世事,这样做是不义的。子路的这段慷慨陈词,既表达孔子的志向,同时也证明了子路赞同老师的观点,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一心一意地追随孔子去实现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大“仁”、大“义”。
这就是刚强勇武,勤勤恳恳,同时又有几分叛逆和桀骜不驯的子路。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