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网易博客里,有这么一个“原创艺术天地”,近日讨论的问题越来越尖端。一群人就绘画“内容”和“形式”展开讨论。起初没想过参与,主要原因是害怕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中,“内容”和“形式”实在有太多的心理暗示,一
网易博客里,有这么一个“原创艺术天地”,近日讨论的问题越来越尖端。一群人就绘画“内容”和“形式”展开讨论。起初没想过参与,主要原因是害怕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中,“内容”和“形式”实在有太多的心理暗示,一句“形式主义是罪魁祸首”就多半限制了普遍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后来忽然读到《关于内容——与亚亚先生商榷4》这篇文章,实在忍无可忍。
此文章题目起得颇具涵养,内容写得更为严肃,大有“先天下画家之忧而忧”,“救救孩子”等等的悲情论调。看后,心乱如麻,写这东西,无意讨论“内容”和“形式”的从属关系,只就其文的一些原则性错误略纠正一二。
据能考证的现存文本资料记载:
毕加索应该是最早,最清晰提出绘画“内容”和“形式”的人。他说:“绘画可以脱离主题而单独存在”。请注意,毕加索说的是“可以”脱离主题,不是“必须”脱离主题。
这是西方美术史迄今为止最重大的突破,其意义相当于爱迪生之于电灯泡;达尔文之于自然选择;柏格森之于非理性主义;两次世界大战之于美国。
至于其后的“行为”、“装置”、“观念”、“多媒体”等等艺术形式,都得承认毕加索的贡献。
绘画可以脱离主题而单独存在——如此,绘画才能超越传统的叙述功能,从伦理审美中真正解放出来。绘画就是绘画,她唯一没争议的功能就是在平面上传达幻觉的功能,至于用什么手段去传达幻觉,除了作者本人,没人有资格说三道四;至于传达的是什么幻觉,传达得好或者不好,那是另一回事。
当然,绘画的真正解放得宜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照相机的出现对于画家是一次考验,摄影技术的出现对于画家是又一次考验,到电脑出现的时候,愿意当“画家”的人已越来越少,大家更愿意当“艺术家”。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时代赋予画家更新的使命,这门学科必须选择区别于摄影,电影,多媒体等等其他艺术形式才能继续更好地生存。于是,绘画就越来越难,越来越不讨好大众了,不仅仅是画画的人感到难,看画的人更难。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欣赏画了。
一个东西太独立,得到别人理解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小。至于绘画中的“形式”和“内容”谁轻谁重——对于不崇拜理性科学的人,实在没必要讨论。
如果非得冒充“学者”追问不休,那只能这样理解:不同的人,对绘画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各有侧重。能悟到绘画的“形式”远远高于“内容”的人,如果你从未研习过艺术或者艺术理论,那此人定是高人。
“一张画,首先是一个按一定秩序敷满各种颜色的平面,然后才是一匹战马,一个裸女,或者趣闻逸事。”这句话在各专业书里已经被用滥,以至于有书说是莫里斯·德尼(纳比派画家19世纪末)说的,有书说是贡布里希(20世纪艺术理论家)说的,总之,他提出了在绘画领域中,“形式高于一切”的学说。
康定斯基原来是学经济学和法律的,在没看到莫斯科举办的法国印象派画展之前,他对绘画基本没有兴趣。为什么看了那幅莫奈的《干草堆》之后,突然看见了人生的理想,然后毅然决定放弃他的法律教授,进入慕尼黑学习绘画?
那幅《干草堆》画得就是一堆干草和干草堆在地上的投影,康定斯基被画面的“形式美”所吸引(康定斯基解释的“形式美”是点、线、面、色彩之间的构成关系,它们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组合渗透,之后,构成一种美),那是一种唯有绘画才能传达出的美,是一种秩序,一种秩序和秩序之间的关系,一种理性的美——法律也能体现一种秩序的美,但律师之所以区别于画家,很重要的原因是律师只能按照程序办事,而画家完全可以越过以往的程序,或者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程序,这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如此自由恐怕在其他领域中不常见。
一张画,能够引诱这个30多岁的俄国法学家放弃自己专业,半路出家,改投其他职业。其首要原因绝不应该是“干草堆”本身刺激了他,康定斯基此时已足够理性,若有人非要调侃说此干草堆传达着某种“音乐理想”;某“进步的力量”;某“革命精神”,进而改变了康定斯基的后半生,那无异于说康定斯基你就是一个傻逼。或者是,康定斯基遭遇了中国式的文化大革命。
中国大部分人根本不能理解西方绘画中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它有数百年,甚至更久的传承。西方画家中,曾经是科学家,经济学家,医生的比比皆是,正是这种理性的思维传承,激发了康定斯基把“数”的概念引入绘画,进而使绘画成为一门科学或者准科学。
这位自诩为“悠然自在画廊”的作者,似乎饱含悲愤地写道:“构图是‘灵魂’,形式与技巧也是‘灵魂’,一幅作品该有多少‘灵魂’啊!”
——这是个多么不专业的感叹句啊!能说出这样话的人,思维是多么混乱啊!
作为老师,我帮你先纠正一下其中的原则性错误。
“绘画语言”的种类相当繁杂,包括你列举的最基础的“构图”。至于你所谓的“技巧”,此时不应该这么说,应该叫做“技法”。“技法”没有褒贬,它突出的是方法和手段,不是讨“巧”的,是讨“法”的,是逐步完善并将进一步完善的资源。你可以说一张画“技法”拙劣,你听说过一张画“技巧”拙劣的吗(可能你听说过,那实在很遗憾)?
除“构图”、“技法”之外,绘画语言主要归纳为“造型语言”,“色彩语言”等等,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色彩造型”。而类似“多视角的空间转换”,“移动的视角”“动态绘画语言”,等等理论多如牛毛,它们都归类为“绘画语言”。大部分人都同意,绘画语言即绘画中的“形式”语言。
绘画本身就是一种“形式”。
康定斯基把这种形式归纳为点、线、面、色彩之间的构成关系,因此他才敢说:“除了形式和色彩之外,别的,我什么都没看见。”
至于“一幅作品该有多少‘灵魂’啊”?这话说得实在令人恐怖,他列举的所有形式,也只不过是绘画中最容易理解的东西,至于绘画的“灵魂”,从何提起?
此时谈论“灵魂”,容易伤害到别人,我想我们还是用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汇,姑且叫绘画的“侧重点”。
一个理智的画家,在画画的过程中(请注意,是过程中,是正在发生时)他考虑最多的,只能是“绘画语言”,即画面的构成关系,即绘画的“形式”。即便画的是《自由引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