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环境污染费”与情书作业
作者:痾疢时间:2024-11-13 06:24:15热度:0
导读:《信息日报》登载:江西一所中学明文规定:中学生谈恋爱屡教不改者,需交纳100——200元环境污染赔偿费。此条写入校方《中学管理办法》第9条。该学校解释为“合理不合法”。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所中学,班主
《信息日报》登载:江西一所中学明文规定:中学生谈恋爱屡教不改者,需交纳100——200元环境污染赔偿费。此条写入校方《中学管理办法》第9条。该学校解释为“合理不合法”。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所中学,班主任为军训结束后的班上每名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每名学生写一封情书。对于从没有谈过恋爱的学生来说,也颇难为情,躲在家里不停地搜索脑子里的溢美之词。第二天,全班同学硬着头皮交上作业,诚惶诚恐地等待老师批评。没想到老师对全班同学的情书大嘉赞赏:“想不到我们班还出了一批才子、才女呢!”。全班男女同学顿作雀跃状。
中学生不能谈恋爱,这是学校的一条铁律。两所学校的做法截然相反,也许都是为了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解为“堵”与“疏”。但细分学校和老师的出发点,就不能简单地用两个字来概而括之了。首先,江西这所中学的作法就值得商榷,环境污染费的指向不明确,环境污染费是指恋爱学生乱扔果皮纸屑造成的污染?还是指视觉污染、精神污染?其次,把美好的事物看成一种罪恶,并加以粗暴的干涉和压制,无论是在学生心理层面上,还是精神层面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负作用。特别是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生理发育提前,过早地对学生施加压力,让学生暗自认为谈恋爱是一种耻辱,今后踏入社会真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势必会在他们心理上留下恋爱“不洁”的阴影。相反,另一所学校的班主任布置全班同学写情书,笔者倒比较赞同。班主任没有要求同学们相互写情书,更没有鼓动学生谈恋爱,而是从教育实验出发挖掘和启发学生的美商、情商,培养他们的情感意识、恋爱意识,并最终归结到一点上:好好读书,将来好好呵护家庭、珍惜感情,“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报效祖国的同时,也回馈家庭。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这是一个敏感的年龄。如果只用“环境污染费”的袖标横加干涉,显然是不行的。关键在于学校对学生既要管,更要理,不能取个名目就收费。既使“屡教不改”的教育,笔者想像也是泛泛而谈,诸如:“好好读书,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之类的。那么,反之收取了这笔“环境污染费”,是不是学生就可以谈恋爱了?我想学校仍然是不能答应的。教育部明确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结婚是恋爱的结果。实际上又有多少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了的?如同凤毛麟角。固然有工作尚未分配、事业尚未开拓等不稳定的因素,主要还是在于经济的因素,在于是否承担得起家庭这个责任的才是主要因素。既然,大学生能够想得到的事,中学生就不能想到?把引导的恋爱关口前移,就是要让中学生明白什么是恋爱,恋爱的责任在哪里,双方要承担什么样的义务。
恋爱的心理颇为复杂,爱之火一旦燃烧起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浇灭了的。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散文《理由》中写道:“也许,爱情真是用不着任何理由。我摸不清去爱的理由,只知道你一天不从长长的阶梯走来,一天不看到你脸上美妙的微笑,一天你不在厨房时为我烧菜,我就会在茫茫夜里独坐一夜,让寂寞一口一口吞噬了我的生命。”这段话诠释了恋爱的心理。
如果说大人的恋爱心理不能移植到中学生身上,那么一些作家的感悟又说明了什么?作家王海鸥在谈到创作《中国式离婚》的动机时曾说:我认为中国应该进行分性别教育。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爱,爱自己,也爱别人,分清大爱和小爱,促成他们个性的优化。不然,今后踏入社会后对恋爱观一片茫然。媒人介绍、父母之命,找个人就是配偶了。待醒悟过来时,没有感情基础的爱,最终还是酝成悲剧。大到社会这样的悲剧不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面对王海鸥关于对学生进行早期的恋爱教育的语言,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由此看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美商、情商教育很有必要,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爱、珍惜家庭,远比收取“环境污染费”更有积极引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