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她从上海来,带着风华绝代的才气,倨傲的的性格,尊贵而又高不可攀的血统,明目张胆的走来了。就如一朵夏季肆意绽放的白莲花。然在那个时代,她却不偏不执的成为风潮浪尖的传奇人物。于是,在谈论文章时,没有办法不
她从上海来,带着风华绝代的才气,倨傲的的性格,尊贵而又高不可攀的血统,明目张胆的走来了。就如一朵夏季肆意绽放的白莲花。然在那个时代,她却不偏不执的成为风潮浪尖的传奇人物。于是,在谈论文章时,没有办法不去谈论这个女子——张爱玲。
出生于名门之后的她,祖母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名国的贵族小姐,从小过着衣食玉锦的生活,保持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见解。不落俗套的外表,刺眼的红袍,前卫的路线,冷漠的神情,不对任何人抱有任何幻想。生活现实,亲情苍白,爱情惨败,从而造就了她十足的个性。
如果说她的文章如白莲般美好,那她的人就是一朵惊艳刺手的玫瑰。然而胡偏偏去招惹,使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伤痕累累,绝望伤痛。那时的她亲情淡漠,失意,孤立无援。或许正是他的到来,拯救了她感情的空缺,忧伤的内心,使她从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了温暖,有了爱意,有了柔情,有了等待。
于千人之中,遇到你所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间,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遇见了,也只能轻轻的问一句:“奥!原来你也在这里。”或许用她的话来解释他们今世的邂逅,微妙的情感,再也确切不过了。只是纯真的感情,单纯的想法,简单的念头,真的能够维持到白发苍苍,岁月终老吗?
胡兰成的到来,无疑抹杀了张爱玲的理智,打破了清澜里的一潭。然而胡兰成的若即若离,却不动声色的伤害了张爱玲的情感。女人,女人一辈子讲得都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男人,永远永远。
然后张爱玲的文章在告诫后代的女子们如何识破男人的诡计,但是男人和女人分工不同。男人天生就给女人使坏。女人总是用她的好来原谅他的坏。女孩子在谈恋爱前应该读读张爱玲。失恋之后更应该读读张爱玲。的确,张爱玲的文章饱含了对爱情的精辟见解。《半生缘》中记得有句话: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不应该问值不值得。爱,是一种最最纯洁的情感。是的,当两人彼此相爱时,也是爱的最高境界。虽没有海誓山盟,虽没有彼此生死的承诺,没有功利,没有世俗,只是像平常人家的简单的理解,关爱,信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锲阔。已经足矣,爱情远没有像它表现的那么轰轰烈烈,远没有像他承诺的那般事经磨难。是的,已破碎,难重圆,就再也回不去。
上天终究是不公平的,她爱的人只有他一个,而他心里却同时装几个女人。她委屈,却无人诉说,替他承受着社会的舆论,为他着想着一切,然却没享受到他对她一生一世的好。她没有怨言,却心甘情愿。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爱,所以宽容。她不需要他承诺给她什么,谁让她拼了命的去爱她,所以她只能卑微到尘埃里。只是伤害,让她再次怀疑人世间的情感。
即便流着贵族的血液,以及有着令人惊羡的家世,儿时的她却承受着父母离异的伤痛。母亲出走远洋,父亲颓废堕落,后母的冷漠寡情。母爱的空白,父爱的渐行渐远,却还要承受另一个人苛刻的要求。这一切构成了她的童年,铸成她冰冷倔强而又尊贵的外表。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是支离破碎的。没有爱的家,是阴冷令人惧怕的。当父亲后母给她的虐待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她想逃脱,逃脱人世间的一切,至少要逃脱父亲那个家。但是她没有爱,没有收入,一无所有,无法过活。
她想到了母亲,从小就崇拜的一位优雅,高贵,温柔,倔强,不屈,追求,自由,解放的母亲,熟悉而又陌生的母亲,从未履行母亲职责的母亲。她希望得到又恨又爱又怕的母亲的援助,救她逃脱那个水深火热的父亲家。然而母亲一个女人毕竟是薄弱的,仅有的嫁妆早已被她花完。没有钱,道路是艰辛的,但对于女儿第一次的请求,使她又无法拒绝。被爱伤害的母亲感情是冷漠的,她告诉女儿自己没有钱,而且不允许从姑姑那要。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姑姑的补贴也是张家的,在她心里早就和张家一刀两断了吧。母亲就这样的一个被爱迫害的倔强而又坚强自立的女人。满以为从父亲那里逃出来,就能够和母亲一起生活,并过上幸福,温暖,快乐的日子。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她想像的那般美好。
母亲给了她两个选择,要么用钱打扮自己,找个好人家,要么用钱读书。她选中了后者,她心中终究早已装了一个天才梦,并蠢蠢欲动。
现实并非安稳,岁月并非静好。战争,破裂,失望,等待,以及前所未有的希望灰飞烟灭,所有的美好的念想都无法实现,她只能近乎绝望的过着现实的生活。
如果说,现实非得要现实的话,是的,她的一夜成名真的成为了现实。
她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欣然在上海那座中国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所有的鲜花与掌声都授予了这位女子。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宠爱,一切的一切如梦般,来的虚幻,来的不真实。她冷静的接受了这一切,如她早已预好。
就在这时,她接受了胡兰成,是他的到来让她再次点燃对生活的希望吧,并感恩生活的美好。
为什么来的突然,消失的也无影无踪呢!她害怕的事情,终究还是来了。正如她预料的一般:“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已经早不喜欢我了的,这次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一小吉故,不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最后的信件。诀别就像永远的谢幕,这是她的性格。
感情的受伤,让她沉寂了,连同她的文章。
我们谁也没有想到,这枝莲花,这朵玫瑰,就在1995年,中国的月圆之夜,悄然间凋谢了,永久的。她静默的躺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所公寓里,孤零一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但中国,中国的上海开始人声鼎沸,如她刚刚的绽放。晚年她选择远离,远离繁华。是呀“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生与死与别离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
花凋了。
但她的灵魂,却遗留在人间。遗留在我们每一个热爱她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