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病假几天。懒懒地在家翻书。重拾枕边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尚未看几篇,文字的震撼,知识的温情,内心的钦佩,在心底里涌起层层心浪。深厚宽广的大气、真诚显明的观点,从娓娓谈叙中扑面而来。不禁掩书感叹:普
病假几天。懒懒地在家翻书。重拾枕边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尚未看几篇,文字的震撼,知识的温情,内心的钦佩,在心底里涌起层层心浪。深厚宽广的大气、真诚显明的观点,从娓娓谈叙中扑面而来。不禁掩书感叹:普普通通的游记,大家都在游在写,你老先生怎么可以写得这样有风度啊!
最先看了余老写的“五城记”。开封曾经的器宇,现在的坚强;南京的辉煌;成都的美丽平和;兰州的深厚和冲撞;广州的鲜花和悠闲,在余先生的笔下,如个个性情各异的美女小伙,可爱、可亲、可记,可评。先生笔下的城市,透过浮华,让你在轻松和浓厚中,很快,了解了这些城市的性情。写城,不仅是惯见的浮华的美景,而是将人文、地理、历史揉碎搅拌,拿捏的如此浑然一体,举重若轻,巧妙无比,令我拍案。悔读太晚。如今能令人拍案的文字不多了。我仔细看过,此书已重印了30多次,最早出版于1992年,而我也早都听说过这本书,只可惜现在才读,晚了十年啊。惭愧!
他写西湖,由景及人,由景到感,由景及史,由史及人,名人名事名景名诗交融上阵,玄艳、黯淡、泼野在他笔下左右逢圆,写尽风情。我敢肯定,这样对美景名胜西湖的写法,再没有第二个人。末了,在《西湖梦》收笔时叹道:“大凡风景绝佳处都不宜安家,人与美的关系,竟是如此的蹊跷。过于玄艳的造化,会产生一种疏离,无法与它进行家常性的交往。正如家常饮食不宜于排场,可让儿童偎依的奶妈不宜于盛妆。”由此想到,美女和美女之间的隔离,平女与美女的疏离。前者因为争艳,后者因为太玄艳,隔离和距离形成了心灵的疏离,也就“不便进行家常式的交往和聊天”。
“笔墨祭”算是本书里的一个比较长的文章。主题是呼吁挽回毛笔文化,提倡现代社会人需要在书法艺术中获得审美慰抚。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要相溶相依。文中罗列、品评了古人今人各种书法观念,他在结尾笔锋一转,又轻轻松松甩出一段精辟的入心入肺的文字:“健全的人生须不断立美逐丑,然而,有时我们还不得不告别一些美,张罗一个个酸楚的祭奠。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是啊,在美在不断消逝的今天,用这样的文字来对美祭奠,对美阐释,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这些溢满字里行间的哲思味道扑面而来。如智者的火花,先是灼了我的眼,再是暖了我的心。然后,沉思。
文化散文、大散文,就是这样迈着不一般的步伐,在时间的大河里行走。即便是隔了十年,我辈也还是只有读,只有叹,怎么赶,这辈子,也许都赶不上啊。这,也许就是学者型作家的魅力。笔头吸了饱饱得知识,无论轻涂淡抹,怎么都干湿浓淡,墨到句香。
合上《文化苦旅》,却不忍告别这种思想的香、这种文字的美,这种学识的朴。于是随手记下这段感受,在告别美书的同时,权当是一种祭奠美的行为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