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PK”
作者:抢白时间:2024-11-13 08:04:48热度:0
导读:前些日子,文坛上的一场“PK”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起因是王蒙在人代会上针对刘翔获奖感言欠妥的问题发表了看法,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所谓80后的一代作家韩寒站了出来,大骂王蒙虚伪,一时间谁是谁非到还真是闹不
前些日子,文坛上的一场“PK”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起因是王蒙在人代会上针对刘翔获奖感言欠妥的问题发表了看法,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所谓80后的一代作家韩寒站了出来,大骂王蒙虚伪,一时间谁是谁非到还真是闹不清楚。其实我们未必一定要去分辨谁对谁错,但有一个词却必须引起注意,这就是“PK”。
不知从何时起,“PK”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话语和文章中。一提到某某人或事物之间的对抗都不免用到这么个词语。是它更简洁?读来更上口?还是其他别的什么原因?真让人匪夷所思。
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从来就缺少对抗的性格,或许是中庸的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但“PK”这个词似乎更符合我们国人的一种普遍爱好—看热闹。中国人出奇的爱看热闹,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还专门刻画了这些连砍头示众也会去围观的看客。看着别人争斗不仅是一种享受,或许还有以外收获,所以便有了“坐山观虎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熟语,还有我们自古以来就学会了“斗蟋蟀”、“斗鸡”、“斗羊”……。而西方人却斗牛,而且是自己亲自去和牛斗,比较而言,我们只是旁观的看客而已,倒不是说我们中国人没有外国人勇敢,只是爱旁观的性格未必真的会有什么好处。
古人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也是PK的结果。和平年代,我们更要是要远离“PK”了,因为“PK”结果总要一方或双方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况且有些事情也未必值得去PK一下。
纵观中国文坛,目前已经近乎萧条,有人早就有过“当代文坛无大家”的提法,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当代,那些所谓的作家稍稍出名就开始追逐利益,利用一切手段来宣传自己。以前的作家苦心孤诣几载甚至几十载还未必写出一部象样的作品,可现在的作家似乎也学会了提速,作品层出不穷,一年之内能写上好几本,真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写书出名到也罢了,有些人开始琢磨着怎样让自己的名气更大,于是便选择了一种能让自己快速出名的卑劣手段—骂人,骂人原来也能出名。
王蒙先生已是古稀之年,作为目前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来参加人代会无可厚非。而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的讲话也是语重心长。他毕竟是一位长者,哪怕在言语之间有些偏颇也应该原谅,而韩寒的破口大骂倒是显出了自己的素质低下,而且做人还不够厚道。
况且王蒙先生所说的并没有什么错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他讲话的主题,而体育精神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国界”,说它最高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就把所有对手看成是我们的敌人,甚至是嫉恶如仇,不要忘了,赛场如战场,但毕竟不是战场,无论胜负都要有与对手握手的勇气,否则就没有做运动员的资格。而那些在赛场上还大打出手的行为就更是令人不齿了。
因此我们看王蒙先生的讲话其实并无恶意,而这却招来了一顿恶意的攻击,可笑、可悲、可叹。可笑的是所谓80后的一代作家居然如此弱智,连长者的几句良言都没弄明白,还能指望他们有发展?可悲的是面对一位长者居然破口大骂,虽然我们都有言论的自由,但这样肆无忌惮的公开骂人可是不道德的;可叹的是这样事情还不止于此,这样的PK似乎形成了一种风气。这样下去,在“可笑”、“可悲”、“可叹”之后恐怕还要加上一个“可怕”了。
其实PK一词本身并无坏处,看我们如何去看待,去使用。PK的当事者要冷静,不能破坏了原则,做人要厚道。而每一个爱看热闹的看客也要小心了,需要快乐自己去寻找,千万不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样更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