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敦煌曲子词是指唐代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包括敦煌遗书中的“敦煌曲”、“曲子调”、“俗曲”、“小曲”、“曲子”、“词”等。它们符合倚声定文、由乐定辞的原则,都能被之管弦发声歌唱。它大多来源于民间,比
敦煌曲子词是指唐代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包括敦煌遗书中的“敦煌曲”、“曲子调”、“俗曲”、“小曲”、“曲子”、“词”等。它们符合倚声定文、由乐定辞的原则,都能被之管弦发声歌唱。它大多来源于民间,比较真切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它的取材广泛,思想内容多而复杂。作者多歌妓、边客、游子、闺妇、士兵、役夫、儒生等社会底层人士。他们将“曲子”吟唱传播,使其从民间歌谣逐渐演变为文人墨客之调。自宋以后,曲子词因曲式渐佚,只剩下了词,而远离了大众。当曲子成为文人词的时候,它就丧失了其在民间的活力,成了上层阶级闲暇把玩的“诗余”,进位于“文学”的殿堂中。而流传至今的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其艺术水平之高,遣词用句之深,即使人们对于作者是否是李白表示怀疑,但其作者绝对是有丰富文化知识与内涵的文人则可确定。由此而看,仿佛自盛唐,我们第一眼看到曲子词的时候,她就是高雅的贵族小姐,由高雅的文人们创作,唱给高雅的士人们听的。所幸还有敦煌,还有藏经洞。使我们得以了解,词学与其它文学项目一样,经历了从民间到宫廷;从俗到雅的过程。敦煌曲子词是宋词的直接源头。这句话儿可成定论。《云谣集杂曲子》,一个“杂”字足以说明一切,而作者署名大多相同——“无名氏”。《竹枝子》、《破阵子》、《望江南》、《菩萨蛮》、《临江仙》、《浣溪沙》等等这些熟悉的词牌名字一一跃入我们的眼前。而其遣词用句之直白单纯更可使人想到这些“无名氏”并非专司文字的文人墨客,观其内容,俗者多为贩夫走卒,商女怨妇。他们的行文不必曲解,感情不用修饰,只凭直觉与感慨写出的东西,我们读来不需费心探究其隐深涵意,即可与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其词的直与露,使其情感表达更为真实,明快。
敦煌曲子词时间约从盛唐至五代。内容虽然繁杂,征战边塞与寂寞春闺构成了其中的主题。主要有:其一家乡亲人的怨情,其二征边战士的心情。有唐一代,边患迭起,征战频繁,而府兵制的松驰,使得边患的威胁不只在边地,更与千家万户相联系。府兵制,创建于西魏大统年间,从北周至隋,军府愈多,制度亦变。唐代因袭隋制,全国共设六百三十四府。这种制度实是一种摊派性质的兵役,对广大人民而言是沉重的负担。战争的频繁使他们不得不远离自己的土地,自备资粮,长期征战在外,无数家庭为之痛苦。在这种背景下,敦煌曲子词中的怨妇如此之多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方面揭示了连年征伐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十四十五上战场,手执长枪,低头泪落悔吃粮,步步近刀枪。昨夜马惊辔断,惆怅无人遮拦”;“悲雁随阳,解引秋光。寒蛩响夜夜堪伤。泪珠串滴,旋流枕上,无计恨征人,争向金风飘荡,捣衣嘹亮。速寄回文先往,战袍待稳,絮重最熏香,殷勤凭驿使追访,愿回塞来胡明帝,令戍客休施流浪。”(《云谣集杂曲子——洞仙歌》)为了国家安全,为了开疆扩土,男儿不得不整理行装,抛妻弃子,远离家乡。相对于万里之遥的边境,留守的女人们不但要侍奉公婆,照顾家庭,更牵挂在外的丈夫,是生是死,是寒是暖。如此一来,家家户户夜夜捣砧做寒衣,以至唐代诗曲多有“捣衣”之名,从一个侧面反映府兵制下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而良人去,住边庭”,“只忆征人愁更切”,“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这些饱含思念、牵挂的质朴语言更是广大人民的心声传送。这不免使人用另一句诗感叹:“无定河边无名骨,俱是春闺梦里人。”即使家中有人惦念,但漫长边境不能无人保卫。对妇女生活和爱情的描写也是敦煌曲子词的重要内容,这些作品往往倾诉被侮辱被损害女性的反抗心声,表达她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如“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这种率直地表示海枯石烂心不变的情怀,是很质朴动人的。还有一些作品反映商贾、旅客、雇工们的不同命运,题材丰富,语言通俗,大都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抒情的作品,缠绵坦率,幽思洋溢;一般的作品,信口信手,出语自然,所表现的所含蕴的是何等的真实,又是何等的丰富”(阴法鲁语)。敦煌曲子词中的另一大类就是驻边将士们的爱国情怀,立功心志。有一大批带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曲子杂生其中,歌颂了边塞将士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如“丈夫气力全,一个拟当千,猛气冲心出,视死亦如眠”。篇首之《生查子》,全篇洋溢着乐观自信的精神,坚信自己的能力能为国做出贡献。而“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菩萨蛮——伯三一二八)更是表达了沦陷于吐蕃统治下的唐民思念,意许回归的心声。
敦煌曲子词在中国词曲的发展史上构成了重要的一环,是汉魏六朝乐府诗过渡到宋元词曲的桥梁,为五代两宋词的兴盛繁荣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