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星最后的金黄
作者:小米时间:2024-11-22 23:17:14热度:0
导读:在濒临死亡的存在的那些瞬间里,感觉到:所有的人都值得去爱。当清醒的时候,你感受到世界的残酷;其中有你全部不可推诿的过错;你的诗歌只是一个不圆满的赎罪。——格奥尔格?特拉克尔一、“奥地利的诗歌鬼才”格奥
在濒临死亡的存在的那些瞬间里,感觉到:所有的人都值得去爱。当清醒的时候,你感受到世界的残酷;其中有你全部不可推诿的过错;你的诗歌只是一个不圆满的赎罪。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
一、“奥地利的诗歌鬼才”
格奥尔格?特拉克尔(1887-1914),奥地利杰出诗人,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上半洋人叶最重要、最具世界影响的德语诗人。
1887年2月3日,格奥尔格?特拉克尔诞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个五金商人的家庭。母亲冷淡、保守,在一堆古董收藏品中寻求幸福,对于丈夫和孩子及整个世界缺乏理解与温暖。父亲是一个勤勉的五金商人,忠厚老实,给了特拉克尔兄妹最温暖的关怀。
1892年8也8日,特钟爱的妹妹格蕾特诞生。从少年开始特就陷入和妹妹不正常的爱情关系中,以作为对冷若冰霜的母亲的爱的移情;事实上,除了妹妹,特一生没有爱过别的女人。
——对父亲的热爱,对母亲的痛恨(也许仍然是一种爱),对妹妹的罪恶的意识交织成特拉克尔黑暗的,终生挥之不去的情绪。
18岁,开始吸毒,据说目的有三:体验迷狂的精神境界;忘记痛苦;以及,有意识地自我毁坏。
19岁,幽静美丽的萨勒特尔园子被卖,这意味着特拉克尔永远地失去了童年。
1908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药物学。次年,格蕾特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略给他一点慰籍;格蕾特在他的劝导之下,也开始吸毒。
1910年,深爱的父亲突然去世,格蕾特也放弃学业前往柏林,这两个重大的打击使特拉克尔陷入深重的颓废之中。10月,特拉克尔开始服为期一年的志愿者兵役。
1911年,兵役结束以后他被分配到因斯布鲁克,很不乐意逐渐陷入深重的失望与颓废之中。酗酒。经济状况很困难。
1912年,在因斯布鲁克结识著名的激进刊物《熔炉》的主编路德维希?冯?菲克尔——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在菲克尔的支持下,特拉克尔首次在《熔炉》上发表了《热风中的城郊》,以后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也发表在该刊。同年,格蕾特在柏林与一书商成婚。
1913年,慕尼黑的朗恩出版社拒绝出版特拉克尔的诗集《朦胧和沉沦》,这部诗集直到7月才由莱比锡的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出版,更名为《诗作》,而且是一套丛书里面很不引人注目的一本。
10月,特拉克尔陷入严峻的灵魂危机:“这几天来,我的生命已经不可言说地破碎了,剩下的只是无言的悲痛。”
10月10日,《熔炉》杂志社主办特拉克尔诗作公开朗诵会。特拉克尔朗诵《年轻的处女》、《塞巴斯蒂安在梦中》、《傍晚的诗情》、《埃利丝》、《索尼娅》、《阿芙娜》、《卡斯帕?豪塞之歌》、《黑利安》8首诗歌。
同年,弗莱堡的大学生海德格尔开始研读特拉克尔的诗作。
1914年,特拉克尔赴柏林看望因流产而卧病在床的格蕾特。为了救助险入穷困的妹妹格蕾特而四处奔走,求职屡被拒绝。对一切产生最深重的失望和怀疑。
7月,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捐赠10万克郎金币救助穷困的奥地利艺术家,特拉克尔和里尔克分别获得2万克郎。
8月,他毅然从军,担任随军药剂师,亲历了血肉横飞的格罗德克战役。巨大的刺激使特拉克尔精神失常,企图自杀,幸而被阻止,随即被送入克拉考战地医院的精神病科。
11月3日,特拉克尔死于因过量注射可卡因而造成的心脏麻痹。
1917年11月21日,格蕾特走投无路,在柏林饮弹自绝。
1953年,海德格尔发表著名论文《格奥尔格?特拉克尔——对其诗歌的探讨》。
二、“黑暗诗人”——走着,一个瘦弱的天使
关键词:傍晚(黄昏)—过滤、黑夜—净化、死亡—崇高、熟眠—空无
黄昏时听见田鼠的尖叫。
草地上两匹马驹奔腾。
红槭木的哗哗声。
小小的酒馆在路旁迎接漫游者。
甚好,新酿的红酒和榛子。
甚妙,醉后在朦胧的林中滑行。
令人心碎的钟声穿过黑色的枝桠。
脸上溅落一滴露水。
——《我的心灵走向黄昏》
特拉克尔并不是一场令人同情或令人惋惜的悲剧。
失望、颓废,白昼里他看不到希望,所以他“走向黄昏”,在黄昏的森林中、土地上寻找他的灵魂,寻找他渴望的爱,就像他试图在妹妹格蕾特身上寻求一种母亲没有给出的关爱一般。同时,他也在格蕾特身上倾注了他的爱,只是不知不觉中将爱转移到了一种异乎母爱、兄妹之爱的暧昧;然而这无关紧要,无须指责,暧昧只是他意识里的暧昧。他只是在潜意识里将格蕾特形象化为母爱的撒播者甚至恋人;也就是说,他仅仅借着格蕾特这样一个名字、这样一副容貌,而凭着自身的渴望与追求臆断地将母亲恋人的灵魂移植寄托在格的身上,从而把格想象为真正的爱的赐予者。
特拉克尔是失望甚至绝望的,他对一切散失了信心。只有在黄昏(傍晚)来临的时候,才能够见出他的灵魂的真切,才能够抵达他的生命的深渊。
傍晚时分是忧郁的。“森林,弥散死亡的气息”,幽灵漫游,野兽出没,岩石苍老,树冠放射银光,黑暗的旷野虚空,冰冷的亮光无声掠过村路……这景象,笼罩着一股浓郁的恐惧与死亡;然而诗人不怕,他欣赏这一切,他歌颂这一切。他认为这样的景象这样的时间,能够让人预感到骚动,“野鸟群的流浪/飘往美丽神气的异乡”,原来身在他乡流浪的特拉克尔想家了。但是,“风中的芦苇,扬起又倒下”,特拉克尔想回家,却又不想回家,思绪此起彼伏。他想亲人,想家乡的弥拉贝尔花园,想花园里的金色童年……他想回家;可是,父亲已经去世了,妹妹嫁了柏林,他多想钻入母亲的怀抱感受母亲温暖的爱抚,然而母亲冷若冰霜,除了古董她什么都不爱,花园也已经卖掉了……“岁月的黄金已流尽了”,怎可再回去?怎会不忧郁?
“当黄昏,又在我头顶/萨士恩默然指引悲苦的命运。”虽然傍晚(黄昏)昂诗人忧郁,然而诗人还是愿意在傍晚(黄昏)出游的。在很多的诗作中,特拉克尔都在歌颂。如《雷声隆隆的傍晚》:“啊,红色的傍晚时分!”如《傍晚的诗情》:“你感觉:甚好!当令人心碎的疲惫。”因为“大门漆黑的装饰和谐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