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自由断想
作者:单师时间:2024-11-26 06:47:09热度:0
导读:温和剔透的水是大自然赐予万物最美好的礼物,是所有生灵的源头。古往今来,川流不息,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地球,滋润哺育着我们的家园。没有人不喜欢水,喜欢她的纯洁和灵动,喜欢他的豪放和自由。捧一缕清水在手,无
温和剔透的水是大自然赐予万物最美好的礼物,是所有生灵的源头。古往今来,川流不息,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地球,滋润哺育着我们的家园。
没有人不喜欢水,喜欢她的纯洁和灵动,喜欢他的豪放和自由。捧一缕清水在手,无形无态,随容器的形状而自成其态,婀娜多姿,这是呈现女性色彩的清秀之水。而惊涛拍岸,激起千层浪,奔流到海不复回,则是阳刚之水的写照。
所有伟大的民族发祥地都在河水之畔。比如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最先是在黄河边,埃及在尼罗河,印度在恒河,巴比伦在底格拉斯河、幼发拉底河。这些民族依赖河水繁衍、发展、壮大,创造了令后人赞叹的文明史。厚重的史书里也应该给水记下一笔大大的功劳。可他不求索取,惟有奉献。天生的使命就是服务万物,永不停息。
水与我们朝夕相伴,在不同人的心中,对它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定义。文人雅士笔下的水似乎爱与无穷的愁绪和感伤纠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如江水,江水随愁,滔滔无尽头,永无归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倒映下的长江水拥挤在狭窄的山谷,委屈的卷着身躯前行,仿佛满腹经纶的李白无处展才,在压抑的土地上痛苦的喘息着,只有借助手中的笔挥洒自己的情感。“大江东去,浪淘尽”,苏东坡吟出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稀疏的长发,参次不起的胡须,都隐现在在水中,正直耿介、兼济天下的他落了个早生华发的处境,只有“一尊还酹江月”,对着江水一抒胸中的愤懑。
“君主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怀念思恋,情被水隔,煎熬焚心,借助水传达痴热的爱意,这是一种动情的水;至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传达的意蕴则更令人回味。流动的水也流淌着无尽的情思。通过水营造出一种隐约而含蓄、空蒙而飘逸的意境,人之多情,水亦多情。最为人耳熟能详的情诗《关雎》,也把情感的表达放在了水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朗诵此诗时,也会痴痴的妄想自己的那一半何时会出现。这样描写的场景恐怕也引起不少人青春少男少女遐思。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清浊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全在于感触者的道德底线。浑浊的水埋葬了斗士无奈的梦想,屈原自沉江水,让河水见证自己的赤胆忠贞,满腔热诚。他要把堂堂的男儿躯还与这滚滚东逝的江水,让爱国之情随水的流动而延绵华夏大地。类似于此的还有1279年的春天,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跳入伶仃洋,沉海自尽,君臣同时殉国。据记载,当时福建沿海一万多读书人闻讯后也跳海殉国,之后在江浙沿海又有近十万读书人投海。。。可谓:宁为水下鬼,不作地上奴。河水见证了这段悲壮凄凉的历史。而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的笔下,水则具有了一种天然而成的霸气、宏大而壮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万里天地、锦绣河山尽收于水中,宏伟蓝图书写在波澜起伏的水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开启了一统中原的征战。
水无疑是隐士的至爱。他们通常会在有水的地方居住,最好傍着山。这样,山水共存,互相依偎。那些临水而建的亭台楼阁、房屋,不但弥漫着水的淡淡幽香,也轻飘着山的清秀。大自然的精华也就被这些得道高人吸取。同样有趣的是中国著名的建筑物也爱择水而修。三大名楼都伫立在水旁,因为水的陪衬,它们的气势更加磅礴,也就汇集了无数的迁客骚人。或吟诗作赋,对弈观棋,静坐品茗;或弹琴奏乐,江边垂钓,登楼远望。在亭阁里,倾听滔滔水声飞扬,仰观云中群鸟展翔,平视船行水浪搏击。我不免自责自己又沉醉于梦境里,犹如古代的傻书生,痴气呆气涌上心头。此境此情,也只有在诗书骈文里见见,让自己释然开怀,心意荡漾罢了。
沿着水的踪迹望上寻觅,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也越来越少,充满灵动圆润的水渐渐成为珍品。许多人旅游的方向也更加倾向于名山、静水,清除烦躁,抚慰混乱的情绪,寻找心灵的休憩地。而那样的水却如同绝世高人,非要躲在千寻万觅、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不畏艰难险阻、渴望回归纯洁、拥有平和之心的人,才可以亲身一睹她的容颜。这也许就是他明哲保生的举动吧!只有远离尘嚣的侵扰,才又可能保留质朴清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