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游历
济南因其地理位置处于古济水的南边,而得名,以泉城而闻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国之最了。它的南面是著名景区千佛山的一片山区,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由于济南的地形结构是山区的石灰岩以大约3
济南因其地理位置处于古济水的南边,而得名,以泉城而闻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国之最了。它的南面是著名景区千佛山的一片山区,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由于济南的地形结构是山区的石灰岩以大约30°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石灰岩本身不很紧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储存和输送地下水顺着石灰岩层的倾斜,大量地流向济南,成了济南泉水的来源。而处在平原下的岩浆岩,它的组织很紧密,地下水流到这里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就流不过去了,这些被拦阻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从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这些著名的泉水,比如: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趵突泉。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而且都上了小学的课文。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一个天然湖泊,叫大明湖。大明湖、趵突泉和千佛山是公认的济南三大名胜。小时候课外读过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济南的冬天》和小学的课文《趵突泉》激发了我对济南观光的兴致,恰巧1994年11月17日应邀在此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次日,会后,与会人员相约去游览了济南三大名胜。
第一站,我们去了离市中心不远南部偏东的著名景区千佛山公园。千佛山究竟来历,相传,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锁之,挽锁断,飞来于此矣。后来考证是距今5亿年前的近处海域,在18000万年前,发生了燕山运动,沉积的石灰岩跟泰山一起上升,造成了巨大窟窿构造于是形成了千佛山。千佛山逐为泰山余脉。千佛山历来称历山,靡笄山,靡山,舜山、庙山、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势凿窟,镌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唐贞观年间,重新修葺,将“千佛寺”改称“兴国禅寺”。千佛山遂成为香火胜地。自元代始,每年“九九”重阳节举办庙会。解放后,1959年辟建为公园。
远远望去,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现在也放马一匹助兴,回程我跨马一个留影。
上千佛山,要走一段上山的路。山不高,很快就可以爬到山顶。近看千佛山,东西横列,奇伟深秀。山腰处建有“兴国禅寺”、“历山院”和“唐槐亭”、“齐烟九点”及“云径禅关”等台坊。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禅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南侧千佛崖,存隋开皇年间的佛像1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兴国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
历山院,在兴国禅寺东,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与兴国禅寺相距仅20余米,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致,可谓珠连璧合。为纪念远古时代虞舜在历山之下开荒种田,颂扬古代明君,发扬大舜文化,故将这一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史料记载,儒、道、佛三家曾先后涉足这里。明成化四年(1468),济南德王府内官苏贤,欲成“善果”,捐资修建了三清殿和真武楼,祀元始天尊、武德天尊、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紫微大帝等道教信奉的祖师。就连舜也被道教尊奉为天、地、水三神中的地神(天神为尧,水神为禹),立祠祀奠。清康熙年间,文人们又把儒家的创始者孔子供奉在文昌阁内。清代还曾建有观音堂,奉祀观音菩萨。儒、道、佛三家,同居一处。
文昌阁的北侧,悬崖上原有古典式的高大殿宇,供游人览景小憩。由于这里地势颇高,北面又极其开阔,正是凭栏远眺的最佳去处。历代文人雅士多有来此观景者,并留下诗篇。历经沧桑,殿宇倾圮,1979年在这里建起了“一览亭”。登上彩绘牌坊“齐烟九点”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千佛山上最显眼的是那尊大佛,远远地就能看到。以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艺术相结合,正统佛传故事与中国民间传说结合而设计画面。“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既是对弥勒佛宽宏大量、乐观豁达形象的一种描述,也表达了中国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仰望大佛,除了一份虔诚的祈祷,更能寻求到一种快乐,一种洒脱,一种释然。
济南人热情亲切,路上遇见个女的喜欢叫“姐”要是个男的就叫“哥”。从千佛山下来,第二站我们去了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是公园内的主景,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世上真有这样的女孩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