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安乐死”
近来感觉身体不适,主要症状为疲劳、嗜睡、乏力。每天早晨睁开眼,几乎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直至晚上,像根面条似的软塌塌地把自己放到床上。一天一天就这么捱过去,像个晒蔫的的茄子,毫无生气。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发
近来感觉身体不适,主要症状为疲劳、嗜睡、乏力。每天早晨睁开眼,几乎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直至晚上,像根面条似的软塌塌地把自己放到床上。一天一天就这么捱过去,像个晒蔫的的茄子,毫无生气。
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发出不适的信号,一定是哪个零件除了问题。两年前也出现过类似症状,以为是暂时的,结果晕倒在工作岗位,一检查,是严重贫血。现在又出现相似症状,贫血的病灶已经消除,又会是什么原因呢?前几天碰见影像科的小J,聊天时说了我的情况,她建议我找她去做个CT。不过,浑身无力,扫描哪儿呢?这个便宜还是不去沾,一年一度的查体就要到了,等等看吧。
总之,我病了。
就有了和老公的对话。“我病了,浑身无力。说不定得了绝症。”“别胡说,嘴可是有毒的。”“我才不在乎呢,死有什么可怕?如果我真得了绝症,一定不要给我治,我不想受那么多罪,最终还是保不住命。”
其实,我说的是真心话。人固有一死,寿命有长短。如果,阎王非要讨你的命去,恐惧、抗争都无济于事,倒不如坦然面对。多少癌症患者几经手术、放化疗的折腾,在与癌细胞的斗争中败北,带着手术刀和癌痛留下身与心的伤痕,还是命归西天。有很多癌症病人,如果不手术或者不放化疗,仅仅采用保守治疗,针对病情缓解痛苦,也许生命的期限较之手术更长,更能提高有限时间的生命质量。
罗京的去世,使世人震惊。那样一位优秀的播音员,英年早逝,未免令人惋惜。他的治疗条件,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仍然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有些事情,如果不可逆转,那就顺其自然,当事人可以少受些折磨,还可以避免无谓的浪费。这又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其实,让一个备受病痛折磨而又回天无术生不如死的人来说,使其早些无痛苦地结束生命,实际意义远大于费尽一切医疗手段拖延其痛苦的路程。
话题似乎又说得远了,这涉及到安乐死的问题。07年两会期间,早被医生判了死刑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女孩李燕,请央视记者柴静转交“安乐死“议案,一时间正反两方各执一辞,引起一场沸沸扬扬的争议。当然,让法律给“安乐死”正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因其涉及国情、伦理、道德以及实施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大方向,只待条件的成熟。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据称,百岁老人冰心和巴金都曾想过“安乐死”。冰心老人就说过,“我觉得我已经失去了再活着的意义。”巴金老人身边的亲人也透露,在最后的日子,巴金最大的心愿是“安乐死”。又据报道,一直备受争议的“尊严死”在韩国有望实现合法化。这对于像李燕那样的患者来说,无异于福音,更具人性化,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当然,“安乐死”一定要有严格的前提的,这不是我要讨论的范围。
有点小小的不适,就想了这么多乱七八糟,其实是借题发挥,早就想就“安乐死”谈自己的看法。持不同意见者,欢迎拍砖。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