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界
忽然有一日,一位乡友从老家跑来,煞有介事地对我说:你家里汪洋庙山场的山界你清楚吗?我的弟弟在你毗连山场开山,你三分之一山场已被他占在名下了,你快回去看看吧。初听上去有些冲动。想到提供息者是当事人同胞兄
忽然有一日,一位乡友从老家跑来,煞有介事地对我说:你家里汪洋庙山场的山界你清楚吗?我的弟弟在你毗连山场开山,你三分之一山场已被他占在名下了,你快回去看看吧。初听上去有些冲动。想到提供息者是当事人同胞兄弟时,便暗嘱自已,不要急躁鲁莽行事,看看事态再作应对之策。便温和地对这位乡友说:真的吗?谢谢你大老远跑来告诉我。表面看语气虽显得很平静,但脑际间却思潮如涌,按常理同胞情应高于乡情才是,乡友对老弟的举止为何不当面劝阻,反而跑来告诉我,难道不怕伤了兄弟的和气?似乎有勃于常理,令人费解。。。。。。是不是兄弟已经失和,想借他山之石而攻玉?若果如此,我见风是风、见雨是雨,真的较真起来,岂不是上了他的大当。此事我决定先搁置一下再说,来一个急事冷处理。
农田、山场分到户那年我家中五口人,在当时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了,当时有兄妹和母亲帮忙还能管理一般。后来一个个各奔前程,我和妻子不习惯农务劳作,自然而然地卷入了打工潮。远离家乡,长年在外很少回家,只有年老的父母留守家中,很显然对山场的管理已是力所难及了,这里被占那被挖时有发生。为了减少父母的烦恼,只得劝慰他们看开一些。土地是农民唯一生产资料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农民同样可以创办企业,只要有能力进城落户也允许。何况我们自身也不甘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延续下去了。再说就算人家白占了去,不付出汗水,不投入足够的生产成本还是无所收获。
说来也怪,对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占了我的便宜,我一点都恨不起来,反而滋生出丝丝的怜悯之心来。他们死死守住那一亩三分地,随着季节的轮回不停劳作,
换来的也只是个温饱,直到老去都未见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啊。
曾经年迈的老父看到我们在外创业艰难地筹措资金,也想将山场转让一些算是给我们些许资助,只可惜在贫困的山区一直没有市场,后来政府发现了这一问题出台了流转办法,却怎么也运作不起来,看来因地制宜才是问题的所在。现在父母都已去世,我和家人在外经营着一片超市,无空闲时间回家管理山场田地,先前还请过人家代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清一色老年人在家留守,自身都顾不过来,送人家白种都难觅到对象,只得任其荒芜,由人宰割了。可我还是很满足了,虽比不上身价亿万的大亨那么富有,一片超市足够我们养生,还可坐享在农村田产的各种补贴,又可待价而沽。与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城市失业的三无居民相比,是否有失公平?!
量变会导致质变。一时也想不起是谁说的了,但深感其也有相当的哲理。由此推理看来又一轮土地调整将会提前来临了吧,我又何必再去理会那些山界。就算我的看法不当,那也无妨,可学学古人“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襟,避开人生旅程中的荆棘……尽情地去享受生活不是更好?以自己的行为去和谐社会,岂不是相得益彰。
山场被占,委曲求全,倒也相安无事,在某些人看来我的亏吃大了,可我不是这么看。大多农民都是直性子,你和他论理免不了吵架收场,干上架的比比皆是。如果那样我的损失才大着呢。
不几日那个乡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注山界的事。我再次感谢了他,并送了在乡下难以买到一些食品让他带回家。以我的思路山界对我不是很重要了,也不再推敲他的动机,但愿不要辜负了人家的那片热情才是。
地球是圆的,山本无界,人为界。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