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桂平西山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历史厚重。西山是桂东南罕见的花岗岩地质结构。经过了地壳的变动,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绝壁断崖,这就为墨客名流提供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绝好天地。西山摩崖石刻数量之多,形制之巨,
桂平西山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历史厚重。西山是桂东南罕见的花岗岩地质结构。经过了地壳的变动,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绝壁断崖,这就为墨客名流提供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绝好天地。
西山摩崖石刻数量之多,形制之巨,内容之丰富,时代之久远。这些摩崖石刻,排列得疏密适宜,错落有致,以赫然的红色镶嵌在青山绿树之中,为西山平添了一抹绚丽光彩。
第一个在西山上欣然提笔的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他在西山品茶时写下了《西山阑若试茶歌》,为西山的风景增添了第一笔亮丽的墨迹。
宋代苏东坡浏览西山后填词写了“定风波”一阙,开篇即是“思灵山中,武陵桥畔,红梅林下”。同时代的巨儒南宋理学家的创始团队,周敦颐、和弟子程颐、程灏,紧随苏子而来,在西山上刻下“畅岩”二字,一语双关,尽显圣贤雅韵。
明代诗人范郴游西山,题诗:“胜游取此同颜谢,好把山灵细品题”;清代诗人张江游西山,留诗《思灵怀古》“胜概浔阳独此山,凭高极目缓跻攀。”清代廖云到西山,一句“胜景追寻第一巅,人烟如画绘栏前”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清代湖北骚人李少莲则更绝,直接在西山安家落户,与妻子崔娟娟每日琴棋书画,真可谓“别有天地”。
清代乾隆进士、翰林院编修:曹秀先,他的一篇《游西山记》刻制于龙华寺,文章文笔潇洒,气象万千。西山门额“西山”二字就为曹秀先楷书,书法造诣颇高。乾隆皇对曹秀先赞赏有嘉,曾御书“大手笔”三字相赠,以示嘉许。
清道光年间李少莲落藉桂平,慕西山景色清幽脱俗,便在山脚筑屋为居。为西山石壁刻“碧云天”三个大字,并在其下刻草书对联:“尘世路间,不觉忙忙终日;碧云天里,何妨息息片时。”
碧云石径的尽头,由洗石庵上往龙华寺的阶路上有块狂草“摩青”石刻,运笔一气呵成,刚劲有力。此“摩青”被誉为目前西山所有草书石刻中佼佼者。刻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
关于“摩青”二字的含义,众说纷纭。一种说,出家人‘摩顶’受戒后,必摒去一切俗念,刻苦修持,才能进入佛门。“摩青”二字就是劝戒佛门弟子时刻摩顶自问:你做到六根清净了吗?(佛教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认为六根与六尘相接,就会产生种种情欲,烦脑乃至罪孽。)
另一种说法是,“摩青”乃是天上二十八宿之外另一星宿,因道行不够,玉皇大帝不给他封赏,不准他进入殿堂,只能把名字留在石壁上。再一种说法是:此石刻乃让人试验眼根(六根之一)是否清净而设。《圆觉经》上说,“见清净故,眼根清净。”试验者先开眼看真“摩青”的位置及环境,然后在十步之外蒙上眼,逐步摩去,终能摩中石刻者,可谓眼根清净,有善果。
在龙华寺旁边,一块造型奇特摩崖石刻“觉路”为清代黄嘉晟所刻的颜体楷书,字体苍劲有力。此石刻是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刻于龙华寺南侧的巨石上。佛经《南本涅槃经》有云:“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夏能觉他。”觉路,是可以得到觉悟之路的意思。
走到龙华寺门前,一幅醒目的对联展现于我们眼前。龙华寺门石柱联:“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胸中无所得,满泉乳水满灵山。”文词雅韵,遒逸婉润,最为得意。
据《浔州府志》记载,乳泉“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汗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在乳泉旁有一块工整的篆体石刻《乳泉铭》云:“山有仙兮则名,水有龙兮则灵,乳泉涓涓兮不竭不停。可以洗心尘兮,可以鉴形……”乳泉之美,名不虚传,诗家也为之叹咏:“泉边有石皆吾友,客里逢人说此山。”
“乳泉”碑刻,为清代胡南藩手笔。尺许见方的正楷书,笔划苍劲,雄浑,字体秀丽。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刻于乳泉边的石壁上。
乳泉井左边可见“乳泉亭”,此亭为民国桂军阀陆荣廷所造并题名。后唐继尧自滇护法讨陆时过西山到此处留一联,上联“自苍梧迤逦而来,造极登峰,伫看南流一束,北流一束”——即景感慨,略窥其风度;下联“离翠海钓游之所,清风破浪,试问在山如何,出山如何”——则自负不凡,很有气概。
1923年秋,李宗仁率一旅之师进驻桂平,两三年间便由旅长升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将广西军政大权尽握掌中。其间,与桂平城厢人郭德洁女士结为夫妇。此时的李宗仁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他对桂平特别是西山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乃倡建西山飞阁。飞阁自1924年春兴工构筑,次年冬建成。1926年春,李宗仁亲撰《飞阁记》一文,叙述建阁经过,勒石为碑,竖于阁中。文中说到他建飞阁的原因,是觉得西山风景虽好,“惟点缀名山,尚少杰阁”,于是与地方人士商量,下决心兴建。建成之后,高兴得还要亲自为之起名,“窃喜而颜其阁日飞阁,亦取凌起半空,如大鹏振翮之义云尔”。这就是“飞阁”兴建及得名的由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到桂平西山,改名为中山飞阁。
西山还有许多由嶙峋巨石堆叠而成的奇岩怪洞。如吏隐洞、姚翁岩和观音岩……这些岩洞,幽深神奇,玲珑秀削,摩崖石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云林幽谷亭》碑记里的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吏隐洞的:“洞广二文许,张口若月下弦,内穿穴若剖大瓮,石踞地而塞其半,游者辄止,以为其中空天有也。余穷而挖之,侧身蛇行,穿穴逾石而进,始知此洞别有天地,其危岩壁立环内,突怒错谔若搏噬。仰望古木萧森,隐见云际,日光下彻,丛影摇拂,若舞鸾鹤,岩尽处,旁出石台,上平如砥,可列饮食,左右夹巨右,坠为大壑,缺为谷口,廓然开朗,一望天际……”
“画亭”由洗石庵南拐,沿石级上山,约数百步之遥,有一朱红圆柱、雕梁画栋,飞檐翅角的六角亭,像一把彩伞弃置在路旁的绿树丛中。亭中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画亭”两个行草,笔画矫健,颇见功力。据说,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桂平城厢女画家崔娟娟就常在此地挥毫作画,亭便以此命名。
“流翠亭”位于乳泉亭的上方,相距不过数十步而已。流翠亭,即含芳溢翠之意。古人有赞碧云石径树多的诗曰:“雨不沾衣暑不侵,凌风直上碧山岑”,如今观之,树木最多最好,林荫复盖最密最严的还应当首数流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