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海

走进青海

挂怀散文2025-02-18 10:50:16
青海始终对我有一种诱惑,不禁由于她处于神秘的西部,有草原雪山,有广漠大川,这一切无法不令我神往。更重要的是,我是以一种近乎虔诚和感恩的心态走近青海,因为她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她用她的博爱、深
青海始终对我有一种诱惑,不禁由于她处于神秘的西部,有草原雪山,有广漠大川,这一切无法不令我神往。更重要的是,我是以一种近乎虔诚和感恩的心态走近青海,因为她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她用她的博爱、深厚和宽广谱写了我们的生命之源。就是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登上了西行的列车。经过近两天的行程,我到了西宁,青海的省会。西宁被称为“中国的夏都”,果然名不虚传,一下列车,凉风习习,就好像内地晚秋时的天气。经过内地的苦夏,经过火车上的闷热,一下子跳进这个极为清爽的氛围里,那一刻,我精神不由一振,让人不由也迅速地爱上了这个城市,虽然仍然摆脱不了城市的奢华,更少不了尘世的喧嚣。走在大街上,正午的太阳当然很烈,也很晒,但周身却透着清凉,没有燥热,有一种如沐春风的快感。怕惯了酷夏烈日的我们,竟然也第一次捉摸到了烈日的可爱。

一路流动的风景线
到西宁后不久,我们就赶往位于青海海东地区的循化县,循化县是海东地区首府所在地,离西宁大约还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
常听人说,青海的风景没有小家碧玉,而是处处以“大”闻名,大山,大川,大草原,大沙漠,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就像西北的汉子,粗犷而剽悍,热烈而豪放。果然,名不虚传,车出西宁市后不久,我们就到了大草原上,车窗外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无边无际的绿色便从脚底下铺陈开来,一直铺到与天相接的地方。那草原上还有许多小丘,虽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一望无际和一碧千里,但正是这一切却让草原显得并不单调、不乏味,看起来情趣横生。那绿色,是我们爱极了的绿色,自然,清新而又美丽,铺设在天地间,显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美丽。青海的天,很蓝,瓦蓝瓦蓝的,云朵也白,就像洁白的棉花,在这种环境下,就连阳光也显得格外的明媚,明亮亮的照在地上,色彩很清晰,也很鲜明,给人一种特纯净的感觉。在内地的城市里呆得久了,看惯了灰蒙蒙的天,更少有这样洁白的云,今天到这里,突然看到了我们童年时才见过的天空和白云,心里拥有的不单纯是一种亲切,还有一种感动,就像久违了,并日日思念的亲人。这时我的心,和我的神,特有一种特别纯净的感觉,甚至我希望车能停下来,让我尽情拥抱和欣赏这么蓝的天,仔仔细细地把这样白的云和这么媚的阳光看个够,欣赏个透。
车驰过一段平地后,慢慢攀上一个山头,准备俯冲下去,就在这一瞬间,眼前的景象都叫我们震住了,我的周身流过一种被什么击中了的感觉。全车人都兴奋不已,他们都不由站了起来,争先恐后地把头伸向窗外。眼前是连绵数百亩,甚至是上千亩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开得灿灿烂烂,开得蓬蓬勃勃,就像一匹铺开的锦缎,那么华贵,那么富丽。但又不是锦缎,是的,试想,在天地间,又哪有色彩这么丰富,韵律这么充足的锦缎呢?在最纯净的蓝天白云下,在最绚烂的阳光间,在最广袤的草原上,出现了一在片这么壮美的油菜花,那又该是人间怎样的奇景啊。最令人感动的是,花开得那么自信,那么张扬,仿佛向自然,也向阳光和蓝天、白云昭示着,她们才真正是这个草原的主宰!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大,这么美的油菜花,在这个大美面前,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我想像甚至同车的人都一样,大呼小叫,但我没有,我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欣赏着这一切。这时,我竟也发现一车人都静了下来,初见时的狂热和激动渐渐地沉淀下来,他们都静静地、目不转眼地看着这么美丽的一幕,默默地欣赏,有的拿出相机来专注地拍照。我想,这个带给他们的肯定是不尽的震撼,他们也心甘情愿地被这个大美征服着,被这个壮美感动着。看到这一幕,我才知道,最美的油菜花,不在江南,不在富庶的江汉平原,而在青海,青海油菜花的美,美得内涵丰富,美得韵味十足。青海的油菜花所展现出来的美,是一种有生命的美,是一种特别有质感的美,不是做作出来的美,虽然场面壮阔,但美得并不奢华;虽然色彩富丽,但不浅薄;虽然同样一片金黄,但美得并不单调……这种美,不单纯是一种简单的美学意义上的美,而是一种生命本身所折射出来的美,美得有意义,美得有活力,美得朝气蓬勃。
没过多久,车又到了一处峡谷,很幽深,也很长,我们不由得又到了另一重天的感觉。峡谷很深,车行在山脚下,仰望天如一线。下面是一条小溪,因为才下过大雨小溪的水浑浊地泛出红来。两边是陡峭的山石,路虽然依然是柏油路,路面一样的平坦,但司机仍然开得小心翼翼,慢慢地如在一条线上爬行,但我们都不嫌它慢,这恰好给了我们更多的欣赏两岸风景的机会。峡谷上方是黄土高原,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黄黄地泛出赤来。山上一根草也没有,光秃秃的,山是黄土山。从外形来看,这些山普遍分为两种,一种我们故且给它称作“沟壑山”,也许是被雨水千年万年的冲刷后,留下了千万条各种各样的沟壑,山如锥,壑如犁痕,从山顶上垂下来,或长或短,或深或浅,静穆地伫立着,竟然这样连绵了几十、几百公里。另一种被当地人称作“裙子山”,这种山头不再是锥形,而是平顶,外面或许是因为雨水的冲刷,也许是因为自然的风化,展现给我们看的这层土,如一根根并排着的圆柱,又像是一道道起着美丽褶皱的裙幅,我想,这就是它得名的原因。但在我想像中,它们更像一座座古老的城堡,因为从外观来看,无论是整体的雄伟,还是欧式建筑的风格,精美而浑圆的外走廊、窗棂、门框等都依稀可见,高高耸立,显得高大庄严而神秘……在落日的余辉下,这些山尽管风格不一,但都显得这样的雄浑、肃穆、庄严,在这片浑黄的土地上,在没一丝的植被装饰下,它们把最真实、最本质的一幕,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山无言,我们也无言,或许从有历史的时空以来,千万年以来,亿万年以来,他们就这样地伫立着,展现着他沧桑的容颜,展现着他倔犟而又充满力量的灵魂。这或许就是这片黄土地的精与神。
傍晚时分,我们到了循化县,是青海海东地区行署所在地。随着一步步地接近循化,眼前的一幕又不由让我们吃惊不小。当时,如果不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到了西部青海,你准以为是到了江南的某个小镇。两边是开阔地,虽然远处仍然是黄土山,但路两边绵延数里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木多半是当地的胡场,但生得茂密而充满生机。路两边有垂柳,还有一些花草,连种植的菜蔬也长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