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记得小时,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上几个大字让我们临摹时,对刚接触纸笔的我来说,对老师的字有点五体投地,因为无论我如何照葫芦画样,那都是一件极其艰辛的苦差使。可不久,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我的这
记得小时,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写上几个大字让我们临摹时,对刚接触纸笔的我来说,对老师的字有点五体投地,因为无论我如何照葫芦画样,那都是一件极其艰辛的苦差使。可不久,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我的这位“偶像”,字也只仅比我们刚入学的水平好,与其他老师相比,真有鸡爪子爬上了黑板之嫌。于是,对这位老师的崇敬之情,顿时在我脑里消失了,同学们笑话我人小鬼大,过于老陈,世故。但我毫不在乎,而且在一次老师批评我写字不认真时,我大胆地顶上一句“名师出高徒,像你的字,恐怕你只能让我们误入歧途”。老师这次连扇了我两个耳光,看得出他当时向我发疯时,两眼浸着泪水。但他是一位年轻的老师,第二年他就离开了学校,到省城上大学了,如今,他是省里书法会员,他所参加的书画比赛,不知获得过多少奖。
在一个假期,终于让我再次见到了这位老师,他向我问起“打耳光”之事,还说,多年来,小小的我的那一句话,让他刻骨铭心,让他感谢!
我懵了,想向老师解释一点什么,但老师握着我的手,真诚地说“有时一个人的进步或命运,都会发生在一些细微的小事之中,如果不是来自一个自己的学生的言语刺激,恐怕我永远只会心安理得满足一个乡间民师,不会用功复习备考,不会有今天。”
当然,我对自己的口无遮拦不能自谅,可老师的进步是无疑的,命运的改变也是事实。
是的,人们都说字如其人,文人如其人,酒如其人,赌如其人。就写字如言,离不开“点、横、竖、撇、捺”这几种基本的规律,世上没有一个字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点、横、竖、撇、捺”不但是为书为人的基准,也是辨别为书和为人的基准。由于书体的不同,风格迥异,所以笔法也就不尽相同,如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欧阳询的书法用笔却“峭刻劲绝,法度森严,笔画瘦硬,结体平正而险绝,端庄严整而不呆板”;柳公权的楷书出于颜体,避开颜字的肥壮,而变为瘦硬森挺,多方笔而斩钉截铁,中宫收紧,四面开放,使人感到紧峭舒和。这些不同的风格也都与他们不同的人格有很大关系。当初我们对老师的字的不满,肯定是没有鉴赏水平,也肯定不懂什么叫书法。老师能从童子之口立时反省,从基本的点横竖撇捺开始练习起,从写字的道理中悟出做人的道理,这点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要追寻的。
其实,今天我对字的理解,不管它好看与否,更是从个性上欣赏,它仿佛一面镜子,可以体现书写者的个性风格,也能体现其德性和能力。办事原则的人,遵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游戏原则。原则就是办事的方圆,成事的规矩,行事的底线。一旦突破了这个底线,纵使有多少技巧和方法,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人也是同样的,只有老老实,真正地坚持宽容、坦诚、尊重、信任、公正等这些基本原则,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朋友,也才会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如我的老师。
书品就是人品,写字,只有人正的人才能字正。楷书的创始人钟繇是三国时代人,钟繇的楷书,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钟繇在叔父钟瑜的悉心培养下,学习十分刻苦,他练字,不分昼夜,甚至晚上睡觉时手都在被子里写写画画,时间长了竟然将被子划出一个窟窿。在他看到的每一件事,如花鸟鱼虫,天空大地,都是他学习书法的来源,每看到一件让他有启发的事物,他就会与书法联系起来,有时他在厕所中竟然想得忘了回来。长大后的钟繇先是被举为孝廉,后在皇帝身边做侍从官,在平定董卓之乱时,深受曹操重用,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当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时,钟繇及时送了一千多匹马给曹军,为曹操大破袁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匈奴单于率军进犯平阳时,钟繇领军抗敌,当时袁尚的旧部郭援领兵守住河东,气焰嚣张。部下们看到这些想躲开,钟繇一眼看穿袁绍和郭援之所以没有行成联合,主要是惧怕他们的威名,同时又知道郭援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头脑简单,肯定会轻敌,于是命令部队在汾水安营扎寨,并在他们还没有渡河之前就主动攻击,结果大获全胜。试想如果一个脑中无谋,胸无点默的人,能立下汗马功劳,能受曹操重用,能在人才辈出的三国名垂史册吗?
写字如用兵,书法讲方圆,用兵亦如此。既然书法如用兵,“书如其人”在钟繇身上体现更是淋漓尽致。钟繇还是在洛阳做官时,汉献帝下令让河东太守王邑入京,可当时河东百姓因为王邑的政绩不想让王邑走,面对新任的河东太守已报到,钟繇没有答应部下和百姓的请求,反而要求王邑按照皇帝的意见进京交付印绶。王邑一气之下,亲自跑到许昌把印绶交给了皇帝。为此,钟繇向汉献帝上书自劾,自责王邑不听皇命,是自己的过错。当然汉献帝后来并没有接受他的自劾。
“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是后人对钟繇书法艺术评价;“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是钟繇本人对书法艺术的体悟。勤学苦练、严格自律、明谋变通,是他一生成功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理解书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心学”的历程,初学书法者应该从“正心”开始。心正了,字也会正,同样从“字正”,我们可以看到“心正”,道理一样。
我的老师先是在受到刺激时开始练字,进而由练字悟出做人的道理,既坚持写字,又厉兵秣马复习功课,朝着人生的奋斗目标步步迈进,不但他的字有书法之美,而且他的做人也极成功,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他和我谈起书法,博古通今,从楷书,谈到行书、篆书、草书、隶书,哪种书体,他理解得明亮透彻,他引用《书谱》“或重如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所能成。”向我讲解“大道成书道”的道理,用清代刘熙载《书概》:“书当造乎自然……立天定人,由人复天”,“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是知书之前后莫非书也,而书之时可知矣”,“铁画银钩,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老师向我诠释书法大师们全都善师于自然,问道于自然,说怀素感于“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与“夏云多奇峰”;张旭悟于“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与“公孙大娘舞剑”;文与可感观“道上争蛇”;雷太简“听江水暴涨”……折钗股、锥划沙、屋漏痕、壁坼、印印泥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那金黄油滴的锅巴
下一篇:天空不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