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鱼情
作者:参礼时间:2024-11-27 02:44:55热度:0
导读:我所居住的苏北小镇逢集的规律是每十天四个集市,每号尾数是一四六九的日子是逢集的日子。每到逢集的日子,从大清早开始街道上就开始热闹起来,十里八村的人早早来到集市,街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步行十多里地背
我所居住的苏北小镇逢集的规律是每十天四个集市,每号尾数是一四六九的日子是逢集的日子。每到逢集的日子,从大清早开始街道上就开始热闹起来,十里八村的人早早来到集市,街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步行十多里地背着一篮子青菜毛豆来市场上卖的大妈,开着板的卖水果的大叔,外地路经此地的货车司机,骑着电动车去上车的青年,在超市工作的漂亮姑娘,还有一群群赶着上学的学生,大家各忙各的,小镇的街道一派繁忙的景象。
过了早晨十点钟,卖蛙鱼的摊子就开始忙碌起来。这个时候气温逐渐升高,又接近中午,人们的肚子开始饥饿起来,吃蛙鱼的就多了起来。
蛙鱼可是我们苏北地道的风味美食。今年暑假我在扬州呆过一个月,满大街没有见过一个卖蛙鱼的。姐姐在一个人口聚居区卖蛙鱼,很多扬州人和来扬州打工的非苏北人看见“蛙鱼”两个字一头雾水,伸长脖子过来询问什么是蛙鱼,是不是像癞蛤蟆一样的小鱼,吃起来还咕叽咕叽的。
“说蛙鱼,道蛙鱼,蛙鱼可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就像你们扬州的特产是美女一样,我们那的特产就是蛙鱼。”我就这样向路人解释。
蛙鱼是用红薯粉熬制,到一定火候后通过漏网过滤入冷水膨胀,因其形似蝌蚪,故名蛙鱼。吃的时候配上甜油、醋、味精、香菜、辣椒等调料,其入口润滑清凉,口味酸辣,余味无穷,令食者大饱口福。
在我们苏北的任意一个街道,都能看见三五家蛙鱼铺子或摊点,它是最畅销的路边美食,仅我生活的小镇就足有五家卖蛙鱼的摊点,足见其畅销的程度。
但外来人口却不识我们这儿蛙鱼摊点出摊的规律。“衣品梅”服装店的美女小老板就不知道,因为她就有好几次早晨六七点钟就要去买蛙鱼作早餐吃,每次都只能是扫兴而归,人家做蛙鱼的粉面还在口袋里放着呢,不着急做。
“衣品梅”服装店的女老板是南方人,广东的,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广东人怎么跑到我们这个苏北小镇来开店了,顾客们多次打听,但由于她说的粤语太难于理解,交流起来太费劲,也很难问出个“头何理都(缘由)”来。
“衣品梅”店的店面并不大,十多平方,还被隔出一间小仓库和试衣间来。但就是这么一丁点大的地方却被老板布置得风生水起,别具一格,让每一位来买衣裳的时尚男女流连。店里面的衣服品种精而不多,几乎每十天半个月该店就会有新款时尚男装女装,相对于大街上“随便挑随便拣,样样都是十块钱”的喧嚣叫卖,这个店面清新雅致多了。因此这家店里头也总不缺乏顾客的光顾,小店的服装总能让上学的学生青睐,让农村大姑娘小媳妇垂青,逛街的时候总不忘到这个店里转转,挑中满意的就买一件,价钱也实惠,可以满足各消费阶层的需要,三十五十的有,一百二百的也有。
这位服装店的女老板,年龄不过三十,身材娇小玲珑,皮肤白嫩光滑,仿佛能掐出水来,明眸皓齿,又似一轮弯月挂在树梢般让人舒服,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嘤嘤细语,光听声音就让人亲切,还有一点就是喜欢吃蛙鱼。因此这个店面也常招一些毛头小伙的眷顾,很多时候他们就不是来买衣服的,说是为了增加小店的人气,其实是他们自己想来和“美女”聊天。
“你是哪里人?”“今年多大了?”“为什么来到本地?”“有男朋友了吗?”
有多少毛头小伙曾经问过她这些问题呀。但结果总是一盆冷水泼上头:人家结过婚了,就嫁在我们新农村别墅群里的一户人家。
也是,小伙子们只注意老板是个美女了,哪里注意她也是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上班,早晨七点准时开门,晚上七点关门。人们也没有注意到还有一个青年,那是她的丈夫,是个开中短途运输的司机,他跑临沂徐州的时候会给她捎带一大包衣服。
原来,当年小伙子还不会开车的时候在广东的一个苏北人较多的大厂门口卖擀面皮、蛙鱼,偶尔一个一位姑娘出于尝个新鲜的目的买了一份蛙鱼,这一尝便不可收拾,她喜欢上了这道美食,喜欢蛙鱼那晶莹剔透的造型,喜欢那细滑圆润的口感,喜欢那酸辣无穷的感官刺激。后来她还喜欢上了卖蛙鱼的淳朴厚实的苏北小伙,再后来就和这个小伙子一起回来了,成为一名苏北人,成为一名邳州人。
她嫁到本地后就盘算如何营生,她发现小镇上有品位,开得时间久的服装店并不多,加上集镇是人口聚集地,距离新农村示范点又近,不到五分钟车程,于是她就租了一间门面,专心经营起“衣品梅”时装店来。
这就是我们新农村示范点里一则“外地媳妇本地郎”的故事,他们的结缘就源于我们这儿的特色美食: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