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记忆有时候是很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点点的淡去。孩提时候懵懂的记忆也会随着光阴一天天的打磨,慢慢淡去。但总有一些东西刻骨铭心,回眸处,它依旧清晰的留在那里。在外婆家上学的那两年时光,在

记忆有时候是很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点点的淡去。孩提时候懵懂的记忆也会随着光阴一天天的打磨,慢慢淡去。但总有一些东西刻骨铭心,回眸处,它依旧清晰的留在那里。
在外婆家上学的那两年时光,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蚀的记忆。

风从树上划过,它不知道一个孩子的寂寞。

看黛玉进自己外婆家,那么处处小心,步步谨慎的样子,就觉得那小姑娘太聪明,也太可怜,小小年龄就那么敏感,寄人篱下的日子肯定会更难过。
被送到外婆家时大概也就那么大吧。外婆家没有大观园的豪华富足,虽然以前是大家子,但后来败落了,他们家也就没有背上地主的成份,在那个靠天吃饭却又缺水的贾村塬上,成了真正的贫农。只留下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住着曾经的富家少爷外爷和脚缠的像三寸金莲的外婆,还有名字里带着龙、虎、英尚未成年的三个舅舅。不打粮食的土地,三个正当能吃饭年龄的舅舅,经济上的拮据可想而知。那时外婆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女儿,痛得心性大变,浮躁易怒。在这个时候,我和妹妹被送到外婆家里。
只是一个懵懂的孩子,不知道在自己外婆家也叫寄人篱下,忘了最初的感受。生活的境遇磨糙了外婆曾经柔软的心,温情被藏在忙碌的外表之下,年幼的心触摸不到。
应该是不知道人生百味的年龄,却常常在孤单中思念和期盼,期盼父亲在什么时候忽然间就回来,来看我们。父亲回来的情景记得不多,有一次,记得他很专心的给才七岁的妹妹剪手指甲,还有一次,他送我上学,我知道放学前他就会走掉,并不开心。那时,夏天的风在白杨树上穿梭,树叶哗啦啦地响,一只知了在树上拼命地鸣叫,我很想像知了一样哭喊着告诉他,我不想让他走,或者他要走,带我一起走。但是,我说不出来,他抓了那只知了给我,逗我开心,我一松手就给放了,算向他抗议他来去的匆匆。
孩子的思念很奇特,不愿说出口,但却在心里产生奇奇怪怪的想法。有时候幻想自己生病了,躺在床上快死掉了,然后看见天很蓝,风很轻,阳光很暖,而他刚好从很远的地方赶了回来看我。我看着他懊悔、自责、难过,然后为自己引起了他的注意而深深满足。
这样的幻想一次次的从心中起落,长大后才知道,那是一个孩子的寂寞。
那男孩哭起来像碾米,他却是少年心中的一抹亮色

从小就安静,喜欢翻腾,不知道会从那刨出一本书来,躲在一隅,不搭理外婆的使唤,安静的读会。
一次,躲在院子的角落看《艳阳天》,却被外边的哭泣声搅得烦躁。那声音起初像孩子悲切的哭,后来就是“哼哼”的无理取闹,像碾米的声音,不徐不疾,单调无趣。好奇,还有人也这样哭的?跑出去看,那个住在对面院子的同班男生,正面壁而站,哼哼如碾米。
差一点笑出来,还有和我一样的?外爷平日价很少说我,一次不知道为什么斥责我,我便伤心加无礼取闹,躺在三面环墙的炕上,以脚转着圈蹬墙哭闹了很久,气得外爷哭笑不得,一点辄都没有,这位同学和我同出一辙?
那男孩“不下雨”“不碾米”的时候,却很阳光。
他的爸爸也在外地工作,一周回来一次,但他有妈妈,爱干净好唠叨却愿意在掌心里捧着他。他还有一个像天仙一样的姐姐和一个活泼伶俐的妹妹。
在外婆家的那个村里,只有这一家人让我有一种孩子气的好奇和欢喜。
那个干净、聪明、文气的男孩子,因为和我一样爱哭、爱读书让我有一种朦胧的好感。
喜欢和他在一个课外小组写作业,喜欢让他带假条,关注他的举动。
还有,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格林童话选》舍不得借给别人却借给他,他在上课偷看时被老师没收了,心痛不已,却不忍心埋怨和指责。
和他,几乎没说过太多的话。孩子的心里,只知道在一起,就开心。孤单的童年里,他是照进心田的一抹阳光,有点明亮。

心中最初的浪漫表达,是一张粗粮的饭票

小学毕业后,我们一起考到距离村上5公里的重点中学。
那个刚刚办起的学校,设施简陋。有一个不大的厨房,一个厨子,每天供应学生两餐饭。第一顿饭是一碗苞谷丝,第二顿饭是一碗汤面条。每次吃饭要买到第二碗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个厨师靠擀面杖和风匣根本满足不了那么多张嘴。每天2量粗粮、2量细粮就是我们的伙食,其余的全靠自带的干馒头来补充。
饥饿,那时候深刻地刻在我们这些孩子的心里。
对于我,那种感受更为深刻。每周的饭票是自带粮食和钱换取。我和妹妹的学生粮每月合起来不到60斤,还要到很远的地方粮站去买。而外婆家那时候经济拮据,每周要去问外爷要钱对我来说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有时候,明知道饭票已经没有了,却因张不开口硬着头皮去学校,一周都没有热饭吃。那样的日子里,没经历的人根本不会知道,1量饭票对一个学生有多么重要。
那时候,初中的孩子,男女同学已经彻底不说话。和那个男孩一个班,却从不肯一块走,一起说话。家长让捎带东西也是坚决不肯的,怕同学们笑话。心中的那份关注却还是时隐时现的存在。
熬过一年后,父亲觉得渐大的我可以自理一些,便带我离开那里去他工作的地方一起生活。
走的时候,对那所学校毫无留恋,只是想着再也见不到那个男孩,心中多少有些失落。还有,口袋里剩下的4两粗粮饭票,怎么也不舍得随便给别人,只想给他。男女同学不说话,怎么样给?别人会不会笑我们?反复想,终究是想不出来好办法。便在夜自习时候站教室后门等他,好不容易等出来了。只说了一句话:给你4两饭票。没等对方反应,手中一塞,便匆匆跑掉了。
那是我最初向一个男孩子表达好感,也算是最勇敢的一次吧。而载体,却只是一张4量的粗粮饭票。

我崇拜的老师有点阶级眼,我的自尊被伤害了一点点

外婆家那个地方上的是小学五年级。也许刚去人不熟,也许天生就安静、文气,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好动、顽皮,也很少和别人来往,有点另类。
有一次班主任魏老师在课堂上批评邻桌女同学,竟然借题发挥波及到我,说:……就你俩眼睛大,一个瞪得像铜铃,不用脑子思考,眼大而无神;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整天就像没睡醒……我知道,那个没睡醒的自然是指我了。其实,班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