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岭的路和树

东华岭的路和树

诈力散文2025-04-04 18:44:27
东华岭的路,从乡间来,从城里来——过了禾水河,沿山缓缓而上。确切地说,这段,才真正属于东华岭。路已扩修,并铺上了混凝土,一边还装上了路灯。据说,是县里专为永新二中的;当然,也是为东华岭的。走上这条路,
东华岭的路,从乡间来,从城里来——
过了禾水河,沿山缓缓而上。确切地说,这段,才真正属于东华岭。
路已扩修,并铺上了混凝土,一边还装上了路灯。据说,是县里专为永新二中的;当然,也是为东华岭的。走上这条路,对面县城的楼房、街道、车辆、人流……都在脚下。隔了禾水河,市声也远了。东华潭的这边有很多垂钓的。他们各自悠然地斜插钓竿,放线提钩。
明万历《永新县志》载:“东华岭近郭而东,盘旋若拱抱,上有东华观,下有澄潭、一线泉、钓岩石、金星石,临溪林木秀美,俯映深潭,为近郭之胜。”传说明代徐霞客也曾驻舟禾河,观瞻东岭,极赞其美秀。诗人解缙还留下了《东华岭》七绝一首:滔滔禾川绿绕城,东华观里晚云腥。休将铁笛吹山月,怕有蛟龙听得惊。
谁在吹笛?道士也罢,书生也罢,一定是个才子。他倚在路边的哪棵古树下,对月而吹?笛声是冷硬的,带着锐气,有些像箫,一定惊醒了深藏在潭底的蛟龙,可蛟龙是否应声而去呢?
如今,山在水在,路也在,虽仍是上坡,可变宽变平了。树,依然是路上的风景,是东华岭的主体。路通向山上,路延伸到树林里;树掩映着路,树丛中露出楼房的檐角。
沿坡而上,进入二中的大门。右边有一排树,第二棵是古树,高大,茂盛,干上还长满了寄生蕨。其下左右各有一棵多干的小树,不倚不缠。右树上挂有一块牌子,木质,乳白色,用红漆写着——“树名:大叶女贞科:木犀科特征:叶卵状或披针形耐修剪可入药”。字是正楷柳体。左后侧有一个大理石基座,上雕一双花叶般柔美的玉手,捧着一把钥匙。往右是一排剪贴宣传栏。对面是商店、理发室、医疗室。左边的通知栏后也有一排树,最前的一棵标有——苦楝楝科二或三回羽状叶木材可制家具子、根、皮均可入药。最后一棵树上标有——喜树珙王同科叶互生卵形全绿可用于治牛皮癣等。这排树前是一个篮球场。球场的角上是办公大楼,折尺形的旧房,三层,在其后大树的腋下显得平和亲切。门两侧的花坛里各植两棵较大的铁树。
再上去,右边又是篮球场,两块一体。再往右上四个大台阶便是运动场,不大,但可以说是山上最大的平地。它们都在大树的环抱中,以树为界,以路相通。这里的树,大部分是苦楝。中间有一棵小树别具一格,上标?——水杉杉科树种古老叶羽状木质耐腐。运动场上有老师在给学生上体育课,篮球场上学生自发的比赛虽激烈,但不热闹,大概是观众少,不多的叫声也被树捂住了抑或吸纳了,混在沙沙的木叶声里。左边的铁门侧有一丛毛竹,可能因旁边的大树遮住了阳光,都向下面的篮球场或右边的路上弯曲,呈避就揖让之势,大大的竹节,又显得清瘦而倔强。门后面是一条缓坡路,两边有学生宿舍。路两边植有整齐的风景树,其最前的一棵上标着——广玉兰木犀科叶角形上光下暗花大而白有降压作用。这使这纯洁温润之质,还似乎透出一种宁静安适之感。这里与对面的篮球场和运动场相反相成。
还上去,坡向左转,进入山坳平地。这是山上唯一不需要不断加油而可以轻松走的一段路。两旁还是树,左边的树下有辅导栏。右边的教师宿舍依山而筑,不管白天的什么时候,阳光总不能朗照,至少有三面在阴影下,因而显得阴暗、潮湿,似乎还可闻到霉味。学生食堂在中间的平地上,阳光自然普照。其前的岔路口有一口水井,井旁有一座不大的雕塑——母马和小马一俯一仰,嘴对着嘴。舔犊?反哺?还是两者兼之。井对面的山坡下有一棵大树,几乎覆盖了大路和水井,下面有一排水龙头,上标——枫杨胡桃科叶互生长椭圆形叶有毒能杀虫。这使人自然把“光充水足”与“枝繁树茂”联系起来;也容易使人想到“以毒攻毒”这个词。
坡向右分出一条两米来宽的台阶路,与上面图书馆前的路组成一个倒三角形斜面,下角上有一座石膏雕塑——男的双手托举几颗呈弧形排列的星星,身后垫一叠书;女的一手向后拿银圈,一手伸出,腿一曲一伸,绷直的脚下还托有一球。雕塑以周围的竹树为背景,竹树高于雕塑,也衬托出雕塑:挺拔婀娜。台阶路下有一棵伞状矮树,上标——桂花木犀科常绿花淡白色清香自溢可作香料。上面(图书馆门前)的树中有一棵别样的树,上标——柞木大风子科花乳白色花瓣六枚花香似香蕉可入药。有着这些牌子,即使不在花季,也常觉得花香撩人,如入图书馆。
沿着台阶路向上,踏上图书馆门前的路,往右是一座教学大楼,与图书馆平齐,半旧,四层的,前面是花坛和风景树,还有一座石膏雕塑——一女生坐在月亮船上读书。中间是旗杆,下面是运动场。再往右是琴房,路边有一棵树,干笔直笔直的,上标——泡桐三毛榉科尖叶白花可制乐器。如有人“斫而为琴,弦而鼓之”,也许会“金声而玉应”。那这古树可算找到知音了。这座教学大楼的后面是大树,再后又是一座教学大楼,新的,因在坡上,楼就显得更高了。但楼被大树簇拥着,并不觉得孤立。在楼下,觉得树很高,楼也很高;可上了一层,还是觉得树很高;再上一层,也如此;一至上到五层,最高了,人已气喘吁吁:一看,树似乎还是比楼高一些!树有香樟、梧桐、枫杨、木荷、三角枫、栗子树……尽管树种不同,姿态也各异,但树干几乎都很直,而且枝干也少,只到树梢才有一丛枝叶,一致向上,一同向阳。图书馆后面有一棵,主干在三层楼那么高的地方折断了,但断处却另长出三根枝干,一起努力向上生长。树下标有——三角枫漆树科叶三裂入秋为红观赏性强。有人在树桩上刻有孟子的“威武不能屈”一句,入木三分。
剩下的就是小路了,通向山脊的亭子、井塔、天线;通向山间的田土、池塘。有的是卵石铺就的,古朴幽静;有的仍是泥土,本色自然。丛林是无路的,如今劈除了大树下的荆棘,人便可在林子里穿行。树大多是油茶、马尾松。新教学大楼后的林子里还露出一些老房的基脚。据说,古代东华岭曾有处士结庐,道家建观,文人墨客也常登临吟咏。不知这是不是当年的书院或道观的遗迹。一些树也许见证过——古木无言,落叶有声。
应和着鸟语、书声、琴声、歌声,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