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菜园子

我与我的菜园子

移窠散文2025-04-16 04:21:56
我的菜园子在辛田宫门口正对面一百米处,其实不能说是我的菜园子,它是我老伴的远房亲戚举家外出打工时留下的,不算赠予,也不算租赁,只能说是“暂种地”。菜园子总面积大约七十五平方米,分为零散的四块,原先是辛
我的菜园子在辛田宫门口正对面一百米处,其实不能说是我的菜园子,它是我老伴的远房亲戚举家外出打工时留下的,不算赠予,也不算租赁,只能说是“暂种地”。菜园子总面积大约七十五平方米,分为零散的四块,原先是辛田小区的建筑工地,后由亲戚在水泥板块和碎石堆上慢慢开垦填土而成,水浇地,瘠薄,十米处有水井一口。
后来我才知道,亲戚的周边邻居好多人争着想要这些菜地,由此亲戚还惹得人家背后的闲言碎语,之所以留给我家耕种,一是顾及点亲情,二是想到返回时归还的顺当。
散步时听老伴说起亲戚菜园子的事,我的思想处在激烈的斗争中,我想:作为一个在职职工,我是没有理由摆弄菜园子的。作为能够带来收益的一种资源,我这吃“皇粮”的老两口之家也没有那种必要。作为“开心农场”,寻开心于我早已无缘。然而,当想到目前正处逆境,我又顿生出一种想要回避现实的想法,觉得那里也许是宜人的去处。权衡之下,我于2010年10月接管了亲戚的菜园,从此,我有了菜园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种事是陶渊明官场失意归隐田园后干出来的。陶渊明出身书香门第,当官有两下子,但种豆毕竟是外行。我的处境与陶公截然不同,我一没当过官,二在种植管理方面还算是内行,凭三十多年在农业战线上滚爬这一点,我认定管理那么一丁点菜园子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我携手老伴做好了摆弄菜园子的各种准备。
或许是管理方式的不同,接手时我觉得亲戚留下的菜园里种得很杂乱,胡萝卜里寄春菜,豌豆畦间套芥蓝,芥菜脚下种西芹。从常规种植方法看,我认为这样套种就有些不妥。如何处理好亲戚在园子里留下的各种菜苗,为此我曾伤过脑筋。与老伴商量的结果是:维持现状,免得亲戚反感。余下的两畦空地,就由我安排了。
空地上我计划种植大蒜与菠菜。接下的问题是投入,我清楚“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投入包括人力、物力与时间,至于人力投入,近一百五十斤体重的老伴完全可以派上用场。物力投入也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肥料,打一个电话内弟就会把有机肥料运来;需要种子,去一趟街道就能采购到位。较麻烦的还是时间投入,我知道:我是不能天天出现在菜园子里的。
起初,我把到菜园子的时间安排在节假日的清晨与傍晚。整地、浇水、除草、施肥完全由老伴负责,我的任务是做好田园布局,进行技术指导,判断施肥的时间和掌控施肥的数量。或许是分工上的偏差,或许是穿着上的异样,我原先认定的这块“僻静”之地,还是引来了不少好奇的人们,就有几位在周边种菜的婆娘当着我的面问:“你退休了吗”?
怎样作答呢?我似乎有某种遇上麻烦的预感。我还没到退休年龄,从长相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老样,经常出现在菜园里明摆着就是在告诉人们我或许有某种难言之隐。其实我家距离菜园子充其量只有二百米,问话的人其中就有我的湖洋老乡,哪有不透风的墙?我知道她们对于我的情况是略知一二的,她们根本就是在明知故问,想当着面问出你究竟患了什么疾病来。不然,一个干部行头的身躯怎么能与她们在一块摆弄菜地呢?
也不知在地里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芥菜长高了,豌豆儿开花了,园子里开始出现一派怡人的景象。走在园间小道上,就好象有一种远离尘世烟埃置身绿色空间的清新感觉。此时老伴曾经对我说:“还没收获呢,你哪来的好心情”?记得我是这样回答的:“收多收少是另一回事,养好心情才是硬道理”。
转眼到了收获的季节,当弯下腰采摘一片片绿油油的芥菜嫩叶,踮起脚摘取一荚荚绿莹莹的豌豆嫩荚,俯下身拔起一个个红彤彤的胡萝卜时,看得出老伴脸上洋溢出的尽是丰收的喜悦。这些东西,确实是好东西!自种、自采、无公害,就连虫子大多也是用手消灭的。不得以的用药也严格遵循无公害蔬菜农药使用的技术要求。
第一轮收获结束后,我便全面完成了接手菜园子的过渡,成了菜园子的真正主宰。以前曾听到一位老中医说过:丝瓜降火润肺,是夏秋的上乘蔬菜。又从网上得知:毛豆富含蛋白质,菠菜富含维生素。据此我对菜园子进行了认真的规划布局,拟定了以种植毛豆、丝瓜为主搭配黄瓜、茄子、苋菜、空心菜的春夏种计划,以菠菜、豌豆为主搭配芥菜、春菜、大蒜、芥蓝的秋冬种计划。
记得春种毛豆的时候,我选择的毛豆品种是台湾—75,经查阅相关资料,于二月底播种,并通过移植确保了全苗。由于当年春旱,豆苗显得有点矮小,但开花后老天还是下了几阵雨,收获的时候豆荚鼓鼓的,剥开豆荚,豆仁有花生米那么大,采摘时当场就引来了许多羡慕的目光。第二年,周边婆娘们也跟着种起来了。第二年虽然又是一个丰收年,但情况却不一样了,临近黄熟的时候,在几个夜晚里大部分被偷走了,虽然我用牌子在园中贴了许多广告语,奉劝盗贼不要妄自非为,但结果却无济于事。可见毛豆之丰富营养不只我需要。
丝瓜的滋味我情有独钟。但丝瓜属攀援植物,种植丝瓜要立起支架,立架既需要材料,又要有构搭技巧。第一年我种了八株,其中四株就套种在豇豆中,老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山上砍来了一捆捆一年生芦苇作支架,谁知豇豆刚收完,芦苇也几乎完成了使命,一阵暴风过后,三架随之塌了两架,后来还是我采用打桩的办法才勉强把瓜架扶了起来。由此我断定老伴是难以承担瓜架选材与搭架之重任的。这一年,我收了近两百条瓜,也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第二年,我用轮作、客土的方法又在园子里种了八株,立架的材料换上了竹杈,我像农民工构搭脚手架一样把瓜架环环扣紧,收了三百多条瓜后瓜架仍然十分牢固,我也因此赢得了“老农”的盛誉。
丝瓜的管理既需要足够的肥水,更需要大量人力的投入,容易造成荫蔽的老叶与那些消耗养分的卷需要定期剪除,幼瓜必须套袋以免遭受食心虫的为害。为做好这项工作,我惹来了麻烦,由于到园子次数多了,时间有时也早了一点,因此也就难免遇上了在菜地里摆弄的婆娘们。“你今天怎么不上班”?“你今天下班怎么那么早”?“你到底退休了没有”?这一连串的问号,直叫我措手不及,让我答不是不答也不是。其实我管理菜园子的初衷,是想籍此逃离尘世的喧嚣,尽量避开人们的视线,在力所能及的忙碌中淡忘世俗,淡忘疾苦,淡忘烦忧!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