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滩海四季
在渤海之滨,辽河三角洲入海口的百里滨海滩涂上,生长着一种叫翅碱蓬的植物,它植株矮小却叶子繁密,每年四五月间长出地面,初为嫩红。随着生长,颜色逐渐加深,仲秋时节变成了耀眼的紫红色,在秋风的吹拂下涌起重重
在渤海之滨,辽河三角洲入海口的百里滨海滩涂上,生长着一种叫翅碱蓬的植物,它植株矮小却叶子繁密,每年四五月间长出地面,初为嫩红。随着生长,颜色逐渐加深,仲秋时节变成了耀眼的紫红色,在秋风的吹拂下涌起重重的波浪,像火红的绸缎一般铺展开来,蔚为壮观,被誉为“天下奇观”——“红海滩”。当地的植物专家告诉我们,盘锦的沿海滩涂地处辽河入海口,以河流携砂和海退为动力,在潮流夹沙落淤的共同作用下,辽东湾海底不断抬升,在百余公里的盘锦海岸线上形成了潮间带,滩涂宽阔,属于平原淤泥岸。随着河流淤积和海退,滩涂不断增高,在河水及雨水的淋洗下,裸地盐分逐渐减少,当盐分含量降到0.6-1.0%时,加之水分、光照、温度、营养条件等适宜环境的形成,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翅碱蓬开始在这片泥质滩涂上迅速蔓延,到90年代末达到了鼎盛时期,在盘锦3万多公顷的滩涂上,有2000多公顷的范围,全都长满了这种红艳欲滴的植物。
夏天到了,这时的翅碱蓬开始出现分枝,到6月中旬—7月中旬生长最快。她披着一身红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黑嘴鸥、丹顶鹤等候鸟的鸣叫声。黑嘴鸥作为全球珍稀鸟类而被载入世界鸟类红皮书,可历史上,人们对于这种候鸟却所知甚少,直至十几年前鸟类专家于这个地区发现了黑嘴鸥繁殖的巢、卵后,“红海滩”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的秘密才最终大白于天下。如今,全世界共有野生黑嘴鸥9000多只,而“红海滩”就多达6000余只,约占种群数量的66%。
每年4月底,处于繁殖期的黑嘴鸥集群于“红海滩”,用翅碱蓬的干枝编筑成盘状的浅巢。黑嘴鸥一般窝卵数量1-7枚不等,多数为3枚。经过24-26天孵化之后,幼鸟就诞生了。
黑嘴鸥主要以沙蚕、鱼、虾、蟹等为食,生长在翅碱蓬滩涂中的底栖动物沙蚕是黑嘴鸥育幼的最佳食物,而翅碱蓬的嫩苗和叶子,是黑嘴鸥的消遣食物。
形同火焰的翅碱蓬不仅点燃了“红海滩”别样的风景,同时也以其更为宝贵的价值在不断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历史上,翅碱蓬就是百姓的救命草,每当荒年,滩边的渔民村妇采来翅碱蓬的籽、叶和茎,掺着玉米面蒸出红草馍馍,弥补粮食的不足,曾经救活了许多人。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翅碱蓬又被作为养猪的最佳饲料,成为当地居民发展饲养业的资源;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翅碱蓬的价值被更多地开发出来,这其中就包括它的药用价值。据营养学专家分析,长期食用翅碱蓬可以降糖降压,防治心脏病,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尤其从它的籽实中提炼出的“共轭亚油酸”还具有抗癌、降胆固醇,抗动脉硬化等作用。
伴随着翅碱蓬的大面积生长,形成了“红海滩”这种罕见的湿地环境,这样的环境又为沙蚕、招潮蟹等大量海淡水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使这片“红海滩”充满了灵动的生命。由于众多海淡水生物的存在,又吸引了黑嘴鸥等264种鸟类。聪明的鸟儿最终看好了这块丰饶的湿地,千里万里奔之而来,或短憩,或长驻,使之成为鸟儿的天堂。
走进“红海滩”,你会听到各种鸟的鸣叫声,形成一曲天然的大合唱,而领唱者,便是那高傲的丹顶鹤。
丹顶鹤,称之为“湿地之神”,据记载已有6千多万年的历史,被誉为最古老的“活化石”。属于国家一类野生保护动物,丹顶鹤是中国著名的文化鸟。有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共有野生丹顶鹤2500多只,而盘锦湿地保护区内丹顶鹤最多时可达800多只,约占其野生种群数量的30%。
徜徉在“红海滩”的美景中,你还会发现,每年都有数百头胖乎乎、圆溜溜的斑海豹入住辽河入海口。斑海豹在世界上只有8个繁殖区,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其中最南的一个,也是中国惟一的一个,而这个“惟一”所处的位置正是盘锦海域。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这时的“红海滩”已经出落成恬静迷人的少女了,成熟的翅碱蓬种子色泽黑亮有光泽,粒大、饱满,耀眼的紫红色枝叶,在秋风的吹拂下涌起重重的波浪。站在滩涂岸边向大海望去,“红海滩”鲜艳的红色摇曳在蓝天碧海之间格外抢眼。
冬季来临,随着雪花儿的飘落,翅碱蓬红润娇艳的脸庞逐渐失去了光泽,浑身无力,通体枯干,整个“红海滩”一片枯黄。翅碱蓬完成了生命的轮回,落地的种子又在孕育着新的红艳。
千百年过去了,如果你此时在滩头拾起一株翅碱蓬,用指甲轻轻划开它的任意一针叶子,你依然会看到,那里面饱含着的水灵灵的液体,而那液体,绝对是鲜红鲜红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吻一分钟等于一个世纪
下一篇:悲伤絮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