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的浪漫,人生的残酷
依着作文的题目应简洁的理由,有两个选择,乐观的是:残酷中的浪漫;悲观的是:浪漫中的残酷。之所以一个也没选择,基于我没有把握到现在的心情是乐观还是悲观。这么一说,好像要动多大的阵势似的,自己先取笑一番。
依着作文的题目应简洁的理由,有两个选择,乐观的是:残酷中的浪漫;悲观的是:浪漫中的残酷。之所以一个也没选择,基于我没有把握到现在的心情是乐观还是悲观。这么一说,好像要动多大的阵势似的,自己先取笑一番。其实这个念头源于一次充足的睡眠之后。
早上母亲的电话把我叫醒,看了看时间,9时48分,正是能满足我“黄金睡”的最低极限。而这时屋子里还是暧昧昏暗的。闭着眼睛享受起床之前的这份半醉半醒的状态时,就听到了窗外的声音,一阵阵的淅沥、淅沥。哦,下雨了。这次第一个想到的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老杜的诗。
先敲打自己一下,再说句不知天高地厚冒犯的话,我其实不喜欢老杜这个人。不喜欢,是对比于老李说的。老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人生大多的时间还是潇洒快活的。而老杜的一辈子那叫一个恓恓惶惶,颠沛流离。他在生活上大概不是一个有能耐的人。当然,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比他过得恓恓惶惶,颠沛流离的人海了去了,甚至有的人还来不及恓恓惶惶,颠沛流离,就不能呼吸,不能言语了。于是,老杜不停地仰天长叹,提笔控诉,自己的经历也就有了历史的见证。穷困潦倒的身前终于迎来了“诗圣”加冕的身后。这种身前凋零身后繁花的景象,总会让人感到心酸。但比起他的经历来,这份心酸要矫情多了。
“被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生活的环境如此糟糕,自然,风卷屋上三重茅,不顾年老体弱也要去追。面对着“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儿童,“唇干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居住的条件这么差,吃什么呢?“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之外更何求?”,说白了,吃得就是友情。但这也是朝不保夕的事。“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故人一旦失去了联系,便只有饿肚子了。也不是没想过办法,“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所以,“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无奈,“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老李的,好像在唱歌。老杜是什么样的呢?“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老夫老更狂”。像是在微笑。
对,就是在微笑。面对着多舛的命运和艰难的人生。
如果,我对老杜的认识只停留在“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温暖,或者“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热闹,也许,我会更喜欢他一点。毕竟,我喜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快,也喜欢“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的恬淡。说白了,我对老杜这个人没有任何的恶意,我不喜欢的只是他的生活。因为,经历了他所经历的一切,还能留下“光焰照万代”的千古文章,本身就不是人所能承受的了。
在这个早晨,跟老杜一块蹦出来的,还有老陶。
老陶最著名的,当属他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了。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老陶游哉游哉,过得是神仙也不换的日子呢。我也是,当我有一天读到他的《归田园居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我简直要佩服死他了。你看,他所做的这些都是我妈妈做过的活,不就是给庄稼锄草吗?同样是工作了一天,妈妈带回了一身的劳累,他却带回了一轮山月。同样是人,真的是有差距的。然而也是在同一天,我似乎怀着解恨的心情,终于看到了他的困窘。“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幸亏“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罢了,罢了,世上哪有神仙,只有像神仙一样生活的人。而恰恰这样的人,却不得不面对“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已”的清贫和坎坷。在残酷中展现浪漫,或者,在浪漫中接受残酷。
所以这个早晨,当我在老杜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中彻底清醒时,我彻底明白了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快乐。小人物是一般物质的(能不物质吗?饿死事大,一了百了),所以没有那么多“赢得身前身后名”负累,更何况,我还是一个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小人物,不必为一个来生或永恒耽误自己的今生。所以,慵懒地躺在床上,听着那一声一声的淅沥,淅沥,享受这佯醉佯醒的人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迷失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悲伤絮语
下一篇:轻研一池墨,为你勾勒绝世的姿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