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茶
作者:门柱时间:2024-11-07 03:17:48热度:0
导读:周末真好。可以静静地品茶。烧壶水,不必是虎跑,也不必是玉泉。至于茶,还是绿茶的好。倒不是因为绿茶里面含有什么茶坨酚,完全只是那四溢的茶香,还有那起起伏伏的茶灵。至于器皿,更是玻璃的好。不必学那苏东坡,
周末真好。可以静静地品茶。
烧壶水,不必是虎跑,也不必是玉泉。
至于茶,还是绿茶的好。倒不是因为绿茶里面含有什么茶坨酚,完全只是那四溢的茶香,还有那起起伏伏的茶灵。
至于器皿,更是玻璃的好。不必学那苏东坡,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挑三拣四。
手握茶杯,轻抿一口,醇和馥郁,通灵透骨。几次激扬和喧嚣之后,任茶色慢慢地淡下去。人生,其实就是一片茶叶的旅行。在滚烫的热水中历练、翻滚、舒展,最后沉落杯底。人生亦如此,曲折往复,波澜起伏,淡然收尾。
喜欢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喝酒,可能是闷酒;一个人喝茶,却是境界。
茶中有禅。不然,何以有普陀佛茶?何以有安溪铁观音?色泽翠绿、味道甘醇、香幽如兰,这不正是禅宗追求的淡漠名利、心如明镜吗?普陀山僧人将山岩上的仅有的五六斤小白岩茶供观音大士,就是因为其茶“毛骨生风六月凉”;而庐山东林寺僧人慧远以自种茶招待陶渊明、陆静修,以至“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还成就了一段“虎溪三笑”的典故。后人唐英(1682-1756年)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云: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不就是在茶中寻禅吗?
苏东坡是懂茶的。他一生嗜茶,写作诗文要饮茶,睡前睡起要饮茶,熬夜自然更要饮茶,而且还热心于采茶、制茶、点茶的研究,甚至对茶具、烹茶之水火也很有研究。对茶的理解更是独到。他的《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便是咏茶的名篇。“仙山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苏轼的笔下,壑源新茶成了刚刚出浴的美人,如出水芙蓉;喝起来温润爽口,如沐春风,令人回甘;尤其是“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有一种“照破山河万朵”的境界,开一代风气之先,成为后人品评佳茗的习惯用语。
明人屠隆在《考盘余事》中记有这样一件事﹕
苏东坡因为既爱饮茶﹐又擅书法﹐所以有一天司马光便问他说﹕“茶越白越好﹐墨越黑越好﹔茶越重越好﹐墨却是越轻越好﹔茶越新越好﹐墨则是越陈越好──人们对这两者的追求恰恰相反﹐而您为什么却会同时喜好这两件东西﹖”
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苏东坡并没有被这种有意的“刁难”所难住﹐他淡淡一笑说﹕“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都有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它们所共有的一种‘品德’﹔两者都很坚实﹐这可以说是它们的一种‘节操’。打个比方﹐贤人和君子可能一个长得皮肤黝黑﹐一个长得白皙﹐一个漂亮﹐一个貌丑﹐但是他们的品德和节操却是一致的。”短短一席语﹐让司马光钦佩不已。在苏轼眼里﹐事茶与事书最终是对人的品行道德的一种修炼。就茶而言﹐这就是“茶道”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生命的滋味,禅茶一味。只不过是有的人喝到舌苔,有的人喝到心田,有的人喝到骨髓。
心是一壶茶,关键是有没有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