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岁在癸已,时值仲冬。游牧辰州网友相邀,徒步天台山。在弯弯的小路上,感受大山的灵气,在青翠的山林中,近距离触摸大自然的风光。天台山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安镇。西安镇四面环山,山青水秀,一条小溪将小镇一分为二

岁在癸已,时值仲冬。游牧辰州网友相邀,徒步天台山。在弯弯的小路上,感受大山的灵气,在青翠的山林中,近距离触摸大自然的风光。
天台山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安镇。西安镇四面环山,山青水秀,一条小溪将小镇一分为二。小镇原为冶金工业部湘西钨矿的一个矿区,矿区上世纪九十年代撤退,西安乡政府由大水田村搬至这里办公。今天我们将从这里开始徒步,前往天台山林场。
沿着小路向山上行走,路边小草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路人经过,露珠依附在裤脚上,滴落在鞋面上,随着行人一同行走。
众驴行走在山路上,寂静的山林荡漾着欢声笑语。山中的点点滴滴成了驴驴们相机、摄像机中的风景。途经石助山,年轻的驴驴被背树老人皮质坎肩吸引。皮质坎肩长约三尺,宽约一尺,厚约寸许,下层为粗布,上层为兽皮,中间应是棕叶之类,坎肩用于山里扛树,可减轻皮肉之累,曾盛行湘西山区,如今也成稀罕之物。驴们看到坎肩要与老人照相,老人露出两颗仅存的门牙,笑得合不拢嘴,看上去有些滑稽,也有些幽默,在欢笑声中,我们以大山为背景,与老人和坎肩合影,做为纪念。
过石助山,上山的路更加难走了。行走在羊肠小道上,偶尔一个急弯,山坡上下的驴们面面相觑,更有一番笑意在心田。攀爬在青石裸露的小路上,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步履维艰,相互提醒,谨慎前行。走进一片松树林中,在路边发现了几个新鲜丛菌,驴们欢欣有加。本应生长在重阳季节的野生丛菌,时令进入冬季一月有余,居然还顽强地生长在山野,应该说,今年的冬天不太冷。
计划徒步天台山,曾与桃源县林业局袁胜尧同学联系,他在林场工作了十多年,对那里很熟悉,他告诉我,林场还有一个知青,名字叫吴正庭,在山上当护林员,可以到他那里解决中餐。
爬至垭口,驴们在林中小憩。一片杉林映入眼帘,树林郁郁葱葱,林间凉风习习,管理有序,不见灌木丛林。“进入林区、严禁烟火”指示牌告诉我们已进入林场管区。这是一个十字路口,是向上还是向左走,犹豫不决时,何老师讲,还是朝上走。走出不到百米,林中传来阵阵呼唤声,呼唤我等返回。呼喊者为袁胜尧老同学,先天从百公里外的县城来到山上,等候我们的到来。
穿行在林区小道上,小道干干净净,路边亦无杂草荆棘,如同行走在城里公园栈道。一个急弯,天地豁然开朗,一栋青砖红瓦平房映入眼帘。这里是天台山林场天台山工区,创建于1958年,几十年前,先后有常德、桃源、湘西钨矿的三百多名知青来这里垦荒造林,绿化荒山。如今这里人去楼空,当年人声鼎沸、热闹场景不再。在一棵银杏树下,袁胜尧同学告诉我,这棵银杏是1972年3月湘西钨矿知青下乡时栽下的纪念树。站在银杏树下,树干要两人才能合围,虽然银杏树叶早被无情秋风吹向山野,爬山虎却顽强地依附在挺拔的树干上,有些泛黄的片片绿叶,仿佛在告诉我们,冬天己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怀着探究,揣着好奇,众驴快步移向位于山窝里的青砖红瓦房。身着粉红外套的吴正敏老同学站在门口欢迎着我们这群远来的爬山客。几十年的山里生活,当年的楞头小伙,言语不是很多,多了些憨厚,也有些木讷。
在平房的青砖墙上,挂着一块醒目的“桃源县天台山国有林场天台山工区”标致牌,牌牌看上去有了些年纪,却没有丝毫污浊,显示主人很在意林场的存在,也彰显着这片林区是国家财产,国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山涧泉水随竹简接力传输下山,直达厨房外的木桶里。在有些昏暗的厨房里,四周墙上已被柴火炊烟熏得漆黑漆黑,吴正敏蹲在火坑边为我们准备中餐,几位女驴要为其帮忙,连说不要不要。刚到冬月,火坑上方已挂满腊货。过年的时候,老吴的妻子、儿子、媳妇和孙子要回山里来过年。说到这里,老同学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几经劝说,老吴才放下锅铲。我也得以与老同学断断续续地做了些交流。
老同学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当年上山时才17岁。回想起在山上的日子,老同学很坦然,也很随意。刚上山时,同来的同学或上学、或招工、或结婚、或病退,几年间走了不少,1979年知青大返城,林场知青所剩更少,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本六十多人的工区仅剩下他和妻子及两个小孩,一家四人坚守在山上。山里鲜有行人,不用防盗,只为防火。出门巡山,不用挂锁,用木棍栓门,防止禽畜入內。
因为偏远,孩子成绩也不好,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爱人承受不了山里的冷清,也随同儿子在浙江宁波生活。卧房很简陋,简陋得令人心酸。墙上挂着两帧泛旧了的美人图画,老吴说,那是孩子在家时挂上的,山里生活枯燥,枯燥得无聊之至,挂上美人图画,显示着年轻人对山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山中,他既是场长,又是护林员。墙上的两个文件夹,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特征,轻轻翻开,各级文件整齐归类,最早的文件是1984年桃源县天台山林场下发到工区的。如今大山里只有两条狗,一群鸡,陪伴他的左右。一个人,一栋房,守望寂寞山林,造就人类绿色。山窝里手机没信号,打电话要到屋后山上才能通话。高兴的是,前些年林场给工区通了电,也有了电视。山上电压不稳,得知我们上山,新买的电压锅煮饭煮了四个小时才焖熟。
老吴告诉我,虽然每月只有1300多元的工资,生活有些清贫。林场领导对守林员很关心,每年会为三角尖、天台山、姚家溪三个工区(每个工区仅有一位护林员)免费赠送几百羽鸡苗,让孤独的守林员在巡山回来后还有牲灵相伴。喂养的鸡群长不大,不喂粮食,不喂饲料,腿长爪尖,每天屋前屋后自由觅食。公鸡最多长到四斤,母鸡也就3斤多点点,跟山里野鸡差不多大。
他与大山为伍,和森林为伴,视林场为家,寂寞守林42年的事迹,得到了国家的认可,社会的承认。2012年底,他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湖南省一等功荣諅称号。湖南卫视还专程上山釆访他的事迹。临走时,驴驴们在银杏树下和林业劳模合影留念。他告诉我,明年五月他即将退休,林场领导说还没找到接班人,希望他在山上再住5年,继续相伴那已斯守了四十多年的绿色山林。
告别老吴,路过他屋后山边的猪圈,猪圈是林场鼎盛时期修建的,因为承受不了孤独的压力,也快累扒下了。走进林中,已看不到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