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记略

藏书记略

侥觊散文2025-02-16 22:49:53
自幼爱书,算是与生俱来的嗜好吧。三十余年来,竟然获得藏书近千册。记忆里五六岁的年龄,在家里无意中寻出几本书来,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感觉十分神秘与好奇,却全然不知里面记述的内容。那时候心里想着要是自己
自幼爱书,算是与生俱来的嗜好吧。三十余年来,竟然获得藏书近千册。
记忆里五六岁的年龄,在家里无意中寻出几本书来,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感觉十分神秘与好奇,却全然不知里面记述的内容。那时候心里想着要是自己有一天能读懂这些书册该多好啊。后来上了小学,慢慢认得了一些文字,才知道那几本书是父亲读中学时的课本,而我却保存至今,算是我最早的藏书了,同时留存的是一份关于父亲的纪念。
我的第二本藏书是在小学四五年级时从班里一名女孩那里获得的《论语》,女孩是从她爷爷的书橱里悄悄拿的。女孩的爷爷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毕业于原四川省立师范学校(西南大学的前身),在我们镇方圆几百里都是有名的知识分子。然而命运多舛,老人只在我们村小学任教多年。
这本《论语》是线装书,朱熹集注,一至十卷,无标点符号,只有大小圆圈标出文词停顿的句读。字体是毛笔书写的楷体,有着颜真卿的遗韵。每句论语后,是几排细如蚊蚋的朱老夫子注释。
逝者如斯,老人已辞世多年。每当我翻阅这本陈黄的《论语》时,心里都充满了无比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以后十几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学校读书上,从小学读到初中,从初中读到高中,直到考取大学。而从小学到大学我所有的课本以及每一次考试试卷都完好无缺的保存了下来。然而农村老家的几间土房在一九八二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刷下地基日渐沉降而成为危房,一直到二00三年底,父母终于经受不住长久提心吊胆的日子而变卖了部分家什搬到了镇上居住,老屋也随之废弃坍塌。而我学生时代留存下来的所有书册被父亲论担称斤卖给了村里一面粉加工户,春节回到家里得知后心里一度怅然若失。十五年的时间积累,代表了我整个的学生时代,就这样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
我拥有的大部分藏书是在一九九七年工作之后淘得的。时值所在城市大举进行三峡库区移民搬迁,于是街上旧书摊一时繁荣起来。工作之余便驻足书摊,寻觅那些厚重而朴实、简炼而凝重的旧书册。
几年下来,林林总总淘得各类书籍好几百册,而大多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外优秀文学历史类著作。设计精简,装帧古朴,质量上乘,绝无盗版之虞。
另一部分藏书是自己工作以来购买的新书,有时发表一些文章所得稿费也全部用来购买了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有幸收藏到一批古籍医书。父亲在镇上居住后开始经营废旧物资回收,某日经一贩夫手中收购一批废旧书籍,去年六月,父亲将所收书籍装车运至我所在城市出售。力夫卸车验货时查出一些线装旧书,问及店家是否收购。我闻之趋前相视,见为古籍,大喜。回家后细阅,方知是镇上一卢姓人家祖传医书,为《医门法律》《医宗说约》《活人心法》等线装古籍医书廿余册,已传之四代。
悬壶济世,为民除疾,一方祖业,维系百年。然世道沧桑,民生疾苦,更有不肖子嗣,将祖上行善积德之物以废品论斤卖之,人心不古,世风浇漓,由此可见一斑。
在我简陋的居室里,且让一本本书册伴我一生一世。每每在我穷愁潦倒、身心俱乏之际,便躲进书房,在书册里轻舞飞扬或是快意恩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