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吃

说吃

踩软索散文2025-04-17 14:09:01
民以食为天。吃,是每一个生命成长和延续必不可少的主要表征,也可以说是老百姓天大的事。然而,在靠天吃饭的年代,风调雨顺,老百姓就能吃上饱饭,如果遇到旱涝虫灾,填饱肚子也会很困难。小的时候,家境贫寒,难得
民以食为天。吃,是每一个生命成长和延续必不可少的主要表征,也可以说是老百姓天大的事。然而,在靠天吃饭的年代,风调雨顺,老百姓就能吃上饱饭,如果遇到旱涝虫灾,填饱肚子也会很困难。
小的时候,家境贫寒,难得有荤腥入肚。于是,就眼巴巴地盼望过年过节,盼望能够打上一个“饱牙祭”。特别是一想到端阳有粽子,中秋有月饼,过年能够吃上肉馅的猪儿粑,就会涎水长流。天天等,日日盼。并不时地向大人打听,还有多少日子过节。母亲总是安慰说,快了快了。母亲的答复,无疑于吃了一碗“定心汤圆”。于是,没事就唱儿歌:……猪油炒,麻油煎,放在枕头边,耗子咬了大半边……
其实,那时的食品是相当匮乏的,肉、油、大米等又都是定量供应,一月能够沾上一次荤腥,就非常难得了。哪里有什么油炸油煎的食品,甚至还让老鼠给咬了?那时,一天到晚只盼吃饭时间快点到来。于是,有人编排了一句顺口溜说:提起吃饭,脚杆窜断!可想,说到吃是多么的急迫又狼狈!
没有丰富的食品充饥,听大人摆关于吃的龙门阵也是一种快慰。即使许多龙门阵是带有挖苦、揶揄成分的,听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说有一个穷书生,家境本来就困难,但还是要“装谱”,偶尔要到茶馆里去喝杯茶,买个糕饼什么的佐茶装斯文。一天,在吃芝麻饼时不小心掉了几粒芝麻在桌上。想捡起来吃吧,又怕别人看见了认为穷酸。不捡呢,又着实太可惜。于是,便假装蘸口水在桌子上写字,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将几粒撒落的芝麻粘到嘴巴里吃掉了。正觉得大快朵颐,猛然看见桌子缝里还躺着两粒。怎么办?蘸口水的方法肯定够不着。书生急中生智,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重重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那几粒芝麻一下子就乖乖地从桌子缝里跳了出来。书生然后如法炮制地蘸上口水,将芝麻粘入了口中……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家道中落的财主,为了不在乡里乡亲面前现穷掉价。便花了一个铜板去肉摊上割了二两肥肉,悄悄地将其挂在门背后。每天出门前,他便用肥肉将嘴巴抹得油光光的。然后,一边假装打着饱嗝一边往茶馆走。乡里乡亲看见他嘴巴油腻腻的,总认为他日子过得非常滋润。财主呢,也常常以此自诩。一天,财主又在茶馆里吹嘘自己吃肉闷得狠,想吃点小菜什么的解闷。不想,猫儿将他挂在门背后的肥肉给叼走了。这事恰巧被小女儿看见了。女儿太小,生怕老爸回家发现肥肉没有了错怪到自己头上。于是,赶忙跑到茶馆里去将此事告诉老爸。不谙事的小女儿老远就向着老爸喊:爸爸,爸爸,不好了,你每天出门前抹嘴巴的肥肉让猫儿给叼走了……
正眉飞色舞吹牛的财主顿时一脸通红,精气神一下子就跑没影了……
穷要面子死吃亏,财主是这样,普通人又何尝免得了。比如,你生活在这个世上,总有一些人情世故要去应酬吧。如乡里乡亲嫁女娶媳妇啦,舅子、老丈人做生啦,或者,家里有个人来客往什么的。这时,即使家徒四壁,还是要想法子送人亲,也是要东家借米,西家借油的招呼客人的。
那时大家都不富裕,送礼时不能像现在这样直接一百两百的送钱,如果家里还勉强凑得齐几角块把钱的,就跑到城里去买糖果盒作为礼品送人情。那时流行的糖果盒是硬壳子(纸板)上面糊一层红纸做的长方形礼盒,中间镶嵌一块长条形玻璃。礼品盒本来就小巧,再拿一踏草纸垫在空盒内,便只需买上三四两“古巴白糖”或者“冬条”之类的糖果,轻轻地平放在草纸上面,就显出是满满一盒子礼物了。再盖上盒盖,用麻线交叉十字捆扎好,再麻烦店家用毛笔在盒盖上写上恭贺的话语,就达到了既美观又显摆的效果。特别是像我们娃儿家,透过糖果盒中间的玻璃,看到里面黄黄的白糖或者裹着糖粒的冬条,就会垂涎欲滴起来。但是,你别妄想能够尝到一点点。因为,那时物质太贫乏,如果遇到要“走人户”,那个礼品盒是还要拿出去转送他人的……当然,也有家里实在拿不出礼品盒,又没有钱去买的时候,怎么办?就只得从家里不丰盛的粮缸里舀上三两斤黄豆或干胡豆、干豌豆之类,拿去作为礼物送人情了。
那时吃桌席时兴摆“九大碗”。拿现在的眼光看,全是一些肥肉做成的食品。而且,即使那样,肥肉下面还是垫着厚厚一层萝卜什么的蔬菜,才达得到“满碗满碗”的效果的。
而且,那时吃席桌还很有些礼数讲的。母亲在我们去走人户前,就要反复地告诫,吃席要有个吃相,主人家没喊动筷子前,不能像“牢卡”里刚放出来的那样,“饿捞饿虾”地吃。还有,只能拈摆在自己面前的菜,不要伸长手拈摆得离自己远的菜——即使那盘菜是你最爱吃的……
一次,到大老表家走人户,好不容易等到菜都端上桌子摆好了,大老表却迟迟呆在厨房里不现身。直等得一桌子的客人口中淡出鸟来,大老表才擦着油手满脸带笑走了出来。只见他一边嘴里不停地说“客罪”,一边不断地弯腰向周遭的客人打招呼。直等到他将四面八方的客人都“客罪”到了,才不慌不忙地坐到“上八位”上。然后,搓着他那双长满厚茧的手,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大堆“感谢”,又转着身向团转的宾客点头示意后,慢慢地拿起筷子,令人惊讶地在左腋窝下“勒”了两下,“擦干净”筷子头,然后举着筷子,一边鸡啄米似的“指点”着他面前的菜,一边将眼光从右边起挨个示意着,连连发出“请、请、请”的示意……但是,当他示意完毕,却假装已经拈过菜了。接下来,将筷子轻轻放在面前,将炯炯有神的目光望着满桌的客人……大家好不容易等到了“动手”,却看见主人家已经放下了筷子,即使大家都早已饥饿难耐,也只得跟着把手里的筷子放下来。你想想,在他那目光如炬的“照射”下,哪个客人愿意表露自己“没有教养”呢?
那时,吃请完全是活受罪,请吃又是那样的捉襟见肘。但是,说到吃,人们的眼光仍然如饿狼般闪着磷磷的绿光。因为大家都很穷,人穷志短。
哪像现在,肥肉早已经没人肯吃了。不但不吃,一开口就大讲特讲什么高蛋白低脂肪,什么饲料污染啊,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对身体有多大的危害云云。开口养生,闭口绿色食品。一提谈起吃野菜,比那年那月显摆自己吃龙肝风胆还骄傲。而且,什么食品前面都要加上“土”、“本”字,才认为是最好的。比如土鸡、土黄鳝、土鸡蛋;本地鲫鱼、本地鸭子,本地黄瓜……
标签
相关文章